APP下载

地质公园建设的“中国式”困境

2014-04-29王瑜

国土资源导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式科普

王瑜

在国内地质公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中,“重评选、创收,轻保护、科普”或许是被诟病最多的。

2014年9月23日,在加拿大召开的第六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五大连池、庐山、张家界、宁德、泰山、房山、伏牛山、镜泊湖、乐业凤山9家世界地质公园顺利通过中期评估,这意味着它们将继续保持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资格。

其中,五大连池、庐山、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曾经在2012年9月2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执行局的一次会议中被给予黄牌通过。

经过各方面整改和建设获得绿牌通过之后,“中国式”地质公园的困境与出路值得广大地质公园管理部门的深入思考和探讨。

普遍困境

2010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执行局在葡萄牙举行会议,会议对中国12个世界地质公园进行评估,其中8个获得通过,3个获得黄牌通过,这三个正是五大连池、庐山和张家界。

消息传到国内,全国人民一片哗然。无论从风光地貌、地学价值、旅游历史和社会影响度来论,这3家地质公园都属于一线景区。问题出在哪呢?

参加上述评审会的中国地质公园代表龙长兴表示,我国地质公园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特别焦虑:一是地质公园的科学普及问题比较突出,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既没有很好地普及到游人,也没有很到地普及到当地百姓。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质公园专家看来,设立地质公园的最主要的宗旨之一就是科学普及,要让游人在分享自然之美的同时获得自然科学的知识教育,让居民在充分了解科学道理的过程中,更自觉自愿地珍惜家园,保护居住的环境。但实际上,重经营轻科普,是中国很多地质公园的通病,有的地方所谓的科普工作甚至有应付差事之嫌。二是当地居民对建立地质公园的意义没有充分的认识,参与程度不高。有的地方甚至将公园内的居民迁移出去,违背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世界地质公园的宗旨。三是交流的缺乏不仅存在于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之间,而且存在于公园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间,不少公园虽然签订了姊妹公园的协议,但并没有实际的交流行动。一些公园即使参加国际会议,但是在会上既无报告也没有展览,缺乏显示度。四是同一个公园跨省跨市,或者同一个公园由不同公司承包,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

科普难题

国际专家们的担忧并不是没有理由的。纵观国内各地质公园,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重要的是,中国的地质公园要认识到这些问题,并且寻找到解决的方法。

事实上,中国曾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亮黄牌”的世界地质公园并不只有这3家。

早在2010年,河南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就曾遭遇同样的警示。之后,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根据联合国专家反馈的整改意见和国土资源部督办意见,专门成立了地质公园整改指挥部、整改办公室,按照整改工作实施方案,强化了地质遗迹保护,完善了王屋山、龙潭峡景区科普线路建设和地质博物馆改造、地质广场建设,大大提升了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科技含量。

不出所料,该地质公园在随后的中期评估中得到了世界地质专家的认可,重获“绿牌”。

同样地,五大连池、庐山、张家界这3家世界地质公园在拿到“黄牌”后也是诚恳认账和认真整改,让整改变成了“品质升级”的契机,要以此为戒,做公园建设的发展升级版。

态度端正了,问题也就清楚了。

在国内地质公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中,“重评选、创收,轻保护、科普”或许是被诟病最多的。然而,在2013年召开的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分会第28届年会上,很多专家对这样的质疑并不赞成。“绝大多数的地质公园不是不重视科普,相反,许多地方特别想把科普工作做好,但就是苦于不得法。”一位会议代表表示。“不得法”,道出了当前很多地质公园管理者的真正心声和困惑所在。除了“不得法”,地质景观解说内容过于专业化问题也是我国地质公园科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开展中期评估以来,几乎对每个世界地质公园的整改建议中都有关于景观解说内容过于专业化的问题。

无论是“不得法”,还是太过专业化,折射出的都是旅游地学人才和技术支撑单位的缺乏。正如旅游地学专家张忠慧所说:“地质公园缺乏固定的地学技术支撑单位,导致各方面软件都存在严重缺陷,尤其是缺乏适度恰切的解说内容,“这已经成为制约公园地质旅游的瓶颈”。

出 路

现实正是如此:一方面,地质公园管理团队中缺乏一定数量精通地学专业的技术人员;另一方面,外聘的地质专家大多更擅长针对地质现象和形成机理的科学研究,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实用性科普产品的研发。于是,“旅游产品中地学知识‘夹生”的现象便普遍存在于当前的各类地质公园中了。

西南大学国家公园实验室副教授王连勇提出,地质公园科普经常事半功倍与人才缺乏的关系十分密切,比如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内的中英文解说牌,就存在着不少漏洞。

他指出:“在各地质公园下大力气制作的解说牌、标识牌中,有很多低级错误。既有英文拼写方面的错误,又有张冠李戴的‘伪地质科学。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问题。”

对此,由中国地质博物馆刘树臣副馆长率领的科普研究团队作了探索和实践。上述团队借鉴“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等的做法,开始尝试一种开放的科普创作和传播机制:就是根据需求制定科普创作大纲和创作要求,组织社会力量通过“创作—专业审核—公众审查—修改—公布”的程序共同参与创作。

通过科普词条创作,可有序引导并实现社会现有人才的合理配置,挖掘他们在科普创作方面的最大潜力,同时又能为所有地质公园提供“拿来即用”的科普传播内容,既减轻当前阶段地质公园管理部门的人才压力,又从根本上解决科普创作环节“不得法”的困境。

而目前中国地质公园存在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不可避免和必然出现的。未能一次性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中期评估,也给我们所有地质公园敲响了警钟。

猜你喜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式科普
中国式民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评审对旅游地有何影响?
科普达人养成记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与韩国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新的研究报告:重新认识知识、学习与教育
中国式失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母语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