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的激励机制初探

2014-04-29郄海拓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13期
关键词:激励机制

郄海拓

摘要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曝光,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成了人民日益关注的话题,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有赖于其激励机制的完善,在此在分析食品安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激励机制相关定义,在管理学激励理论和食品安全信息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的构成、评价标准以及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的激励机制的构成要素。

关键词 食品安全问题;安全信息有效传递;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 S-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3-03949-02

Abstract As the frequently exposure of food safety problems, the effective delivery about food safety becomes the focused issue among people. The effective delivery about food safety depends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centive mechanism.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food safety status, combined with relevant definition of incentive mechanism, the constitution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effective delivery of food safety information and the components of incentive mechanism wa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 Food safety problems; Effective delivery of safety; Incentive mechanism

从2002年开始,食品安全问题被相继曝光,2002~2013年的孔雀石绿事件、金华敌敌畏火腿事件、苏丹红事件、福寿螺事件、瘦肉精中毒事件、红心鸭蛋事件、毒奶粉事件[1]、毒豇豆事件、假鸡蛋事件、染色馒头事件、“毒豆芽”事件、“细菌门”事件等。而且诸如染色馒头和瘦肉精等问题还不仅一次被爆出的,食品安全问题至今得不到根本的改善,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对于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的激励机制建设的忽视。经济学上对于理性人的行为理解为人的行为都是激励的函数。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样,缺乏完备的激励机制使企业得不到应有的奖惩,最终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发生。所以,想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从根本上遏制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的激励机制,使食品企业得到应有的奖惩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在分析食品安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激励机制相关定义,在管理学激励理论和食品安全信息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的构成、评价标准以及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的激励机制的构成要素。

1 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的激励机制相关定义

1.1 食品安全信息的定义

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2]。食品安全信息涉及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众多环节。整个过程涉及到食品原材料供给者、生产者、消费者和监管者等多个主体。食品安全信息具有很强的公共属性,关系到公民的身体健康权和公民的知情权,影响消费选择权的实现。基于食品安全的定义可以将食品安全信息定义为可以承载食品从生产者直至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所涉及的全部关于食品安全性的信息的集合。该信息可以用于实现对有关食品安全的全部信息的追溯,当食品出现安全问题时可以迅速锁定责任方并进行迅速召回降低同批次产品的危害,为后续的处罚和责任认定提供切实、准确的依据。

1.2 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的激励机制的定义 激励是指组织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规划和组织成员的行为,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性方案或活动[3]。早期的学者进行了很多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成果,马斯洛将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5个层次,而后三类需求属于高层次需求。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则提出了以经济利益为最强激励力量的X理论和以自我实现、自我指导、主动寻求工作责任的积极人性观点Y理论[4]。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则指出激励因素(如成就、认可、责任、进步、成长等)比保健因素(如监督、公司政策、稳定与保障等)更具有长久的激励力量[5]。此外还有强调相对公平的公平理论、奖惩共施的强化理论和将激励力量通过效价与期望值乘积得以量化的激励理论。这些理论均可以应用到研究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的过程中。

激励机制是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系统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并使之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而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3]。基于食品安全信息的定义和激励相关理论,可以理解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的激励机制的定义,笔者将其定义为激励主体为保障用于承载食品从生产者直至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所涉及的全部关于食品安全性信息的传递和可获性,并使之完整、迅速、准确传递下去而建立的一种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并使之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的,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

2 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的构成和评价标准

2.1 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的构成 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的构成可定义为食品生产信息传递、食品加工信息传递、食品仓储信息传递、食品销售信息传递、食品交易信息传递和消费者反馈信息传递6个部分(图1),这6个方面包括了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部过程,并将消费者反馈信息也纳入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的范围内,更好实现了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监督权和话语权。

2.2 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评价标准

食品安全是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因而食品安全信息相对于其他营利企业的类似于财务或人资方面的信息不同,它具有更大的公共属性,总体来说,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的评价标准包括以下几方面。

2.2.1 食品安全信息传递的公共可获得性。

中国农业大学陈红华教授在《我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研究》一书的研究中得出了消费者更愿意为具备可追溯信息的食品支付更多的成本[6],这就可以看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的重视程度。消费者是食品的最终使用者,也是食品安全的监督者,因此保证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的公共可获得性对于消费者实现其知情权、履行监督权来说至关重要。

2.2.2 食品安全信息传递的时效性。

食品可以认为是一种易耗品,而且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人们最基本的权力之一。食品问题又会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如“毒奶粉”的出现使婴幼儿的身体遭受了严重的迫害甚至造成了新生儿的死亡,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对于食品安全信息的传递来说,时效性至关重要,如果在“毒奶粉”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将消息传递出去,相信很多无辜的孩子都能够幸免于难。但食品安全信息传递主体(食品企业)是“利己”的,他们掌握了信息主动权,信息共享不及时,降低了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的时效性。

2.2.3 食品安全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的准确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食品生产时有何种添加,传递、加工、仓储、销售、交易过程中信息传递是否失真,信息标准化是否具有同一标准,整个链条上某一环节出现些许误差在沿整个食品链条传递时可能出现“蝴蝶效应”,使得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最终损害食品生产者、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的准确性应成为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的评价标准之一。

2.2.4 食品安全信息传递的完整性。

食品安全信息传递的完整性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做到完整地传递信息才能进行更有意义的监督和检验。对于食品生产加工流通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活动所带来的食品性状的变化及相关添加、工艺和过程都应进行详尽的记录。食品安全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受信息技术水平、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传递主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食品安全信息传递有效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3 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的激励机制构成要素

与一般的激励机制构成要素相似,食品可安全信息有效传递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激励者、激励对象、激励方式、激励目标和激励内容等要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3.1 激励者

激励者是具备主动激励功能能力的组织与个人,是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的激励活动的启动者和实施者。在现实的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励者包括政府和企业,政府可以通过一定的政策来对食品企业进行一定的奖惩来达到激励效果。下游企业可以就上游企业传递信息的优劣来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如食品收购企业以农户所提供的农产品的安全信息有效程度给予一定的补贴,以激励农户提供具有更完备信息的产品。

3.2 激励对象 激励对象是指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激励活动中的受到激励的组织与人。激励主体在对激励客体进行激励时应根据客体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激励,结合客体文化、精神、物质等诸多方面的需求运用多种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的力量。

3.3 激励方式 激励方式是指能够激发信息传递激励对象的积极性,同时使激励对象的行为朝着有利于激励主体制定的激励目标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激励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激励活动的方法和手段。

人们常将激励划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2种。正激励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正向强化、正向激励,是鼓励人们采取某种行为;负激励则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负强化,是一种约束、一种惩罚,阻止人们采取某种行为[7](图2)。

除了正负激励以外,很多激励理论都为激励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如公平理论要求在保证激励客体在心理上达到相对的公平才更有利于发挥激励力量,而双因素理论要求在激励中应该将物质和稳定性等保健因素与自我实现和责任担当等激励因素相结合来进行激励才能收获更好的效果。总之,在选择激励方式时应该不拘一格,结合现实的情景运用最为适合的激励方式或进行多种方式的集合。

在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的激励方式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和其最为强烈的需求充分调动激励客体的激励性,以求达到最好的激励效果。

3.4 激励目标

激励目标是整个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的激励活动的目标指向和价值取向。激励目标有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之分。想要达到食品安全信息的有效传递,就必须有一个长期的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很多短期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目前食品安全市场堪忧,并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得以完全解决,需要循序渐进地实施阶段性计划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达到阶段性目标才能逐步达成净化食品安全市场的终极目标。

3.5 激励内容

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的激励内容是目标的具体化,主要包括可追溯的食品安全信息、各信息传递主体(企业)迅速、自发性地传递完整、准确的食品安全信息等。

4 小结

从食品安全现状入手,分析了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的激励机制相关定义,讨论了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的构成及其激励机制的评价标准,并总结了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的激励机制构成要素,以期对食品安全信息有效传递的激励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解读与使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食品安全——意义[EB/OL].http://baike.so.com/doc/5351289.html.

[3] 李玉洁.和谐社会视域下基层组织激励机制的模式探究[J].领导科学,2013(9):47.

[4]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企业的人性面[M].韩卉,译.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50-67.

[5] 赫茨伯格.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M].张湛,译.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0-37.

[6] 陈红华.我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6,24-27,55-66,185.

[7] 张异. 供应链质量管理中供应商激励机制的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5:21.

猜你喜欢

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激励机制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健全少先队激励机制 助推队员们幸福成长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完善党校党建工作激励机制研究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
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业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