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的打车:两年30亿美元
2014-04-29娄月
娄月
吕传伟:“有一句话叫‘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我们做的事情就是事业。”
吕传伟大步走进酒店,笑着打过招呼,坐下,点一杯铁观音,开聊。
采访开始时,已是晚上9点钟,刚下飞机的吕传伟,没有半点倦色。甚至在采访后,他还安排了另外一个会面。
“我现在的个人目标,肯定是与快的打车捆绑在一起的。”吕传伟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做过硅谷跨国公司高管,也曾在国内尝试创业。兜兜转转之后,他在2012年回国奔赴杭州,受邀成为快的打车合伙人,之后出任董事长兼CEO。
和多数人印象里的典型“海归”有所不同,吕传伟言谈中鲜有英文单词蹦出,甚至还略带东北口音,与快的打车接地气的风格如出一辙。过去的两年间,他带领快的在全国攻城略地,目前业务范围已覆盖全国360多个城市,成为打车应用行业的双寡头之一。
今年,随着C轮融资的落定,快的打车成功跻身“10亿美金俱乐部”。这本为企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事件,但作为领头羊的吕传伟却没有特别在意,“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说实话,未来的挑战依然很大。”
如果说天时和地利将快的打车送上了风口,相比之下,吕传伟更乐意谈人和的因素。他频频提到公司的80后团队,自豪感溢于言表。的确,打车应用市场从两年前30多家公司混战到现在双雄并立,快的能够成为行业洗牌后的胜出者之一,人的因素至关重要。
为事业而创业
今年夏天,快的打车启动C轮融资。当时吕传伟的心里已经大致有底:公司的估值将快速超过10亿美元。9月初,来自老虎基金和阿里巴巴的数亿美元投资落定。目前新一轮融资正在进行中,快的打车最新估值已经超过30亿美元。
对于吕传伟和他的高管团队来说,估值超过30亿美元似乎只是一闪而过的喜讯,没有欢呼雀跃,也没有庆祝。“相比之下,我们更关注正在做的事情。”彼时,快的打车正在开拓香港市场,与包括Uber在内的几大国际打车软件展开竞争——虽然快的自2013年底就已进军香港,但真正发力在今年。
中国内地创业公司在香港站稳脚跟的寥寥无几。吕传伟没想那么多,只是考虑到香港是国际化的桥头堡,做好了才能继续进军东南亚、日韩等地。彼时快的打车已经经历了国内市场的洗礼,经验复制到香港后,业务进展势如破竹,仅几个月的时间,市场份额就已冲到了第一位。这是中国内地惟一一款进入香港的打车软件。
吕传伟的国际视野除了与他的经历有关,很大程度也是受快的打车对标企业Uber和Hailo的影响。2012年初,吕传伟在英国体验了打车软件Hailo,接着又在美国体验了Uber。如今,Hailo和Uber早已将触角伸向全球各地,在欧美市场上的竞争更是如火如荼。也就是在那时,有感于国内打车难的吕传伟萌生了做一款打车软件的想法。
为了快的打车,吕传伟放弃了硅谷的一切。曾在创新和资本的风口上见识了各种各样的科技应用,吕传伟觉得,只有做快的这样的打车软件才称得上是事业。“很多创业其实只是生意,很难提高到事业的高度。有一句话叫‘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我们做的事情就是事业。快的打车确实让很多用户的出行更方便了,解决了他们打车难的问题。我和我的同事也从用户反馈中真真切切地意识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有社会意义的。”
从成立到估值达到30亿美元,快的打车只用了两年时间。吕传伟坦言,这与全球打车应用市场的井喷不无关系。“我们这个行业的两个特点造就了它的爆炸式增长:一是基于智能手机的技术支持。手机已成为人体器官的延伸,我们可据此获知用户的地点和大概的出行模式。二是满足即时性出行需求,所谓的on the demand。”
美国的Uber、英国的Hailo、巴西的Easy Taxi、东南亚的Grab Taxi、印度的Ola Cabs等,这些打车应用都是在最近两年内涌现或发力的,而且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中,Uber在新一轮的融资中估值达到了400亿美元。
“全世界在同一时间发生了交通模式的巨大转变。不管是用户还是投资人,都已受到足够多的教育,对行业的认知已非常充分,大家都很清楚未来意味着什么。”吕称。
吕传伟认为,中国打车应用市场全球最大,资本市场对中国的认可程度相对较高。“打车应用在人口密度大的城市才会有充足的需求。在国外,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已经是非常大的了,但国内这样级别的城市有三百多个。同时,国外私家车较为普及,出租车和约租车费用很高,而国内情况正好相反,这也决定了打车应用的国内市场应该比国外大。”
有没有想过公司估值有一天会超过30亿美元?
吕传伟回答得很干脆:“说实话,没有。创业者如果一件事情还没做成什么样,就算着要达到多少估值,我觉得是有问题的。估值到30亿、50亿、100亿,甚至上市,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反过来倒推,就本末倒置了。”
吕传伟强调,公司的发展目标不应在估值上体现出来,而应看它为这个社会解决了多大问题或创造了多少额外价值。
何以逆势崛起?
两年来,外界看到的是坐上了顺风车、估值一路飙升的快的打车,但于吕传伟而言,创业公司该经历的困难都经历过了,一路走下来,都是困难和障碍,从来没有很容易做的感觉。
“每一件事情都很困难。比如,怎样找人,怎样做市场推广,如何保证资金链不断裂,如何保证产品领先等。这些听起来很笼统,但我相信做过的人都知道,每一件事里面都有很多坑,有很多地雷要去趟。”吕称。
去年最难熬的时候,快的打车高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不拿工资的。吕传伟记得很清楚,第一个阶段是2013年4月~7月,第二个阶段是9月~11月。那时,快的打车A轮融资过程不是很顺利,而且时间跨度比较长。相比之下,竞争对手滴滴打车在同年5月前就已拿到金沙江创投和腾讯两轮共计1800万美元融资。
“当时在拼命开拓市场。商场如战场,市场不等人,我们只能勒紧了裤腰带做该做的事。”吕传伟说,那段时间虽然艰难和忐忑,但他觉得,可能大家都会有一个自我革命的阶段,因此至少未压力大到睡不着觉。
虽然采访中吕传伟将这段经历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但在投资人眼里,当时的快的打车已命悬一线。有报道称,经纬中国管理合伙人徐传陞第一次见到吕传伟时,快的打车已经被30多家VC拒绝。
可是在徐传陞看来,相较市场驱动型的竞争对手,偏重产品路线和数据分析风格的快的打车,与经纬更为契合。2013年6月,经纬和阿里共同完成了对快的打车近千万美元A轮融资。相去不足半年,阿里等四家机构又完成了对快的打车的B轮融资,总额超过1亿美元,为打车软件补贴大战做足了准备。
在某种程度上,是快的对产品和数据的执着救了自己。即使在对手红包满天飞的情况下,快的也一直保持着与之持平的市场份额。在很多的哥的印象里,快的打车的订单更好接。这背后是快的打车对订单推送逻辑的优化,即基于历史数据以及司机接单习惯,只推送他们喜欢接的单。
对于这段经历,吕传伟反复提及的是“团队”二字。在公司里,除了吕一人为70后,其余员工都是80后。此前,吕传伟对80后年轻人的工作能力抱有怀疑,但两年来一起经历了各种挑战后,他彻底改变了这一看法,而这个年轻团队甚至已成为快的能够继续走下去的底气所在。
“这帮小孩有理想、能吃苦。同时这个时代的机遇确实好,因为信息的沟通非常充分,与最前沿的硅谷是同步的。我在国外待的时间比较久,所以我有这个体会,年轻人代表着未来,中国的未来会越来越好,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显。”吕称。
公司员工称呼吕传伟为“老吕”。他说,自己的野心和梦想没有年轻人多,对颠覆世界这件事没有那么多想法。他最喜欢并以此自勉的一句话叫“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他希望能够做一件有价值的事,通过这件事来超越自己。
快的打车算得上一家快公司。对此,吕传伟觉得,如果快是指发展速度快,那么快的打车受之无愧,但不希望是昙花一现,毕竟有时候公司发展太快容易犯错。
“在商业世界,其实很多遗憾并非因为对手太过强大,而是自己犯了一些战略性错误。我们要努力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吕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