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
2014-04-29
韩王陵出土青铜器上刻铭“王后”
河南新郑城关乡胡庄韩王陵曾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韩王陵总占地4万多平方米,陵区有内环、中环、外环三道壕沟护卫,陵墓为“中”字形夯土冢,陵旁和陵上均建有大型建筑,陵墓内主人的墓室建成两面坡式的仿木住房形状。
陵区中央,两座大型陵墓东西并立,西为王陵,东为后陵,南北总长均为70多米,残高10米,规模之宏大,国内罕见。两座大墓均发现整层草泥、椽木、檩木、棚木和夯土组成屋顶形的椁顶结构,和下部长方形的椁室组成两面坡式的仿木住房形状。尽管多次被盗,但韩王陵还是出土了一些精品文物,青铜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杂器,以及玉器、陶器、骨器等。其中式样繁多、形态各异、设计精巧的青铜构件引人注目,许多类型为国内首次发现,既有组合式柱头件,又有带转轴的双盖弓帽,显示了高超的青铜器铸造技术和机械设计水平。其中一些构件,有绚丽的错金花纹,展示出杰出的雕塑和装饰工艺。还发现有质地考究的玛瑙杯、水晶还珠等。青铜器经过去锈后,发现“王后”、“王后官”、“太后”刻铭。
以色列发现 2000 年前古罗马大帝哈德良罕见功德碑碣
近日,以色列考古学家宣布发现了一座专为罗马帝国皇帝哈德良镌刻的纪念性碑碣。该珍贵石刻古碑距今已有 2000 年的悠久历史,研究人员表示此次发现揭示了犹太族对古罗马帝国的反抗之举。据悉,这座碑碣发现于通往耶路撒冷旧城的大马士革门入口附近,尺寸为 1 x 1.5 米,重达一吨。以色列文物管理局将其称之为在圣城中发掘出土的“最重要的拉丁文碑文之一”。
此镌刻于坚硬白色石灰石上的六行拉丁文展现了古罗马尊崇皇帝哈德良(曾于公元 130 年到访旧城)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他不仅重建了带有异教庙宇的阿利亚加比多连古城,而且打造了包括以其名字命名的城墙(现位于英国)在内的诸多建筑项目以划定古罗马帝国的边界。
以色列文物管理局称该碑碣最初可能被设置成了一个关卡。工作人员在一个较深的蓄水池顶部发现了它,通过碑文底部的半圆切面可以取水。
墨西哥古城遗址现大量文物
据报道称,一个考古学家小组10月30日指出,在墨西哥著名的特奥蒂瓦坎古城遗址发现了包括宝石和保存完好的木雕等在内的数万件珍贵文物,为可能找到墨西哥古代统治者陵墓的理论增添了有力证据。
来自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的考古学家,对一条长度超过100米的隧道进行了多年发掘,这次共发现5万余件文物,其中一些属于此地特有的物品,如在地下18米深处发现的保存十分完好的石雕和木雕。隧道中发现的文物基本都可以追溯到公元250年。考古学家一直认为,这里可能是埋葬古代统治者的陵墓。特奥蒂瓦坎古城统治者的遗骸目前尚未被发现。被称为“众神之城”的特奥蒂瓦坎古城也是墨西哥著名的太阳和月亮金字塔的所在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宣布,墨西哥特奥蒂瓦坎古城在公元250年到公元500年发展到鼎盛时期,当时人口接近15万,是世界第六大城市。
陕西汉中农民土堆里发现铜盆
10月28日中午,陕西城固县村民武靖远去外面捡树根,回家途中经过修建高铁垫路基挖出的土堆时,他发现土堆里好像半掩着一个铜制品,随后他用三轮车把这尊铜器拉回家。拉回家后他对这尊铜器进行认真观察,发现这尊铜器上有3个兽头和1只鸟。他觉得这应该是一件文物,老武立即找到镇文化站负责人贺军,上报挖到了一个“铜盆”。
贺站长查看后,认为这的确是个文物,立即电话向县博物馆和镇领导报告。 城固县博物馆馆长苟保平立即赶赴现场查看此樽。结合樽的大小、铸造工艺、纹饰等特征苟馆长初步判断,此樽铸造于商代晚期,距今大约3600年。该樽口径41公分,残高37公分(圈足有损坏),重约10余公斤。樽体四周铸有饕餮纹,并有3个水兽,更为难得的是兽角上还铸有一只活灵活现的鸟,这项技术在当今出土文物中极为罕见。根据老武描述,专家们来到最初挖到樽的地方查看,附近再无其他任何物件。
这次发现的樽和1964年在城固宝山镇发现青铜樽近似,与四川三星堆出土的樽大致为同一年代,可以推定当时本地与四川已有文化和经济交流。下一步,城固县文物工作者将采用蒸馏水清除泥土后,进行科学研究,并请国内专家对残缺部分进行修补。
埃及考古发现57座古墓 部分装有木乃伊
据媒体报道,考古学家在埃及首都开罗南部的法尤姆省挖掘出57座古墓,大部分都有雕刻精美的石棺,里面还有木乃伊。
报道称,其中最古老的古墓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2750年,当时正值埃及的第一和第二王朝。有12座古墓属于第十八王朝,时间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这一发现为人们更好地了解埃及宗教提供了依据。埃及考古学权威扎希·哈瓦斯表示,那些第十八王朝的木乃伊上包裹亚麻布,上面装饰着《死亡书》上的经文以及古埃及女神的画像。
这个考古项目的负责人阿卜杜勒·拉赫曼·伊尔亚迪表示,其中一些古墓用古埃及经文进行装饰,古埃及人认为,这些东西可以帮助死者顺利通过阴间,尽早投胎转世。他说,其中一座最古老的古墓几乎丝毫无损,全部的葬器都完好,放置木乃伊的木饰石棺也还在,木乃伊身上包裹着亚麻布。考古学家在31座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30到1840年的古墓里发现,它们的装饰画面里有古埃及不同的女神像,例如鹰头人身的荷路斯、爱神哈索尔、创世神克奴姆和阿蒙。
湖南首次发现明代壁画墓
日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娄底发现的一座古墓,被确认为明代壁画墓,壁画内容则是当时为墓主人送葬时的情景。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古墓也是目前为止湖南发现的唯一一座明代壁画墓,对于研究明代的绘画艺术、丧葬习俗以及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价值。
古墓所处的位置是娄底市娄星区万宝镇群益村的一处城建工地。整个墓葬为石灰三合土夯铸而成,整体强度较好,绘画颜料鲜艳,线条流畅清晰、形象逼真。墓中壁画保存较为完好,面积超过10平方米,内容包括马车、乐队演奏场景以及各司其职的人物。
考古工作人员在现场保护过程中,专首先对壁画进行了临摹,提取资料;随后对墓室再次进行清理,并在北端棺床旁清理出一件青瓷小罐;通过病害调查过程中,收集了解壁画保存现状和病害,并研究分析病害原因。11月5日,壁画墙体已经完成切割,正在为墙体进行金属框架加固,准备运回长沙做进一步的保护和修复。
四川南充村民在西山挖出清代彩绘石像
日前,四川南充市牌坊湾村村民张又升和他的老伴杨彩霞在劳作中发现清代石像。石像有一个底座,整体高1.08米、宽78厘米、重约650公斤;石像呈坐姿,身披鱼鳞状铠甲,服饰上有红绿彩绘点缀;石像旁还塑有一坐着的动物,似狗似猫。不过,这个人形石像已经头部缺失、右手残缺。
接到报告的顺庆区文化馆馆长张良率工作人员来到现场。张良等人仔细察看了现场,并请当地村民在附近挖掘,并未找到人形石像的头部。据张良介绍,这是辖区内发现的造型最奇特的石像,根据石像的彩绘和服饰初步判断应是清代文物,有点像佛像。随后,顺庆区文化馆工作人员将这个石像运走,并表示将请市文管所相关专家对其作进一步的考证、断代。
江苏太仓发现18米长元代古船
今年8月南京博物院考古人员在江苏太仓一处河道清淤清淤工程中,发现一艘18米长的古船,其船身保存较为完整,最晚不超过元代。这艘古船也是江苏近年来发现的最大一艘古船。
这艘古船长18米,宽5米,在古代相当于一艘中型船只,不过却是江苏省内近年来发现的最大一艘古代船舶。据介绍,当时的船只大概分为广船、福船和江浙船,这艘古船的船身结构,前部呈现V字形,后半部分平缓变成了U形,是典型的江浙船,当时一般在近海区域活动。
同样根据这个造型,考古人员与船舶史学家初步认定,这艘船年份至少有700多年,也就是元朝。而元朝正是太仓作为“六国码头”,成为漕运中心,走向繁荣的时候。考古人员也发现,这艘船不是沉船,而是一艘“弃船”,也就是在当时就报废的船只。因为,船只的桅杆、舵杆这些可以再重复利用的部件,都不见踪影,可能是在当时就为人拆卸下来,而且船只发现的位置也是出于废弃的河道之中。古船的主体——船身依旧保持完好。即使如此,因为时代久、体量大,这艘古船的历史价值非常高。下一步,考古部门将制定古船的迁移、修缮方案。未来有望在博物馆中见到它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