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文物局抽了谁的耳光

2014-04-29独居幽谷

方圆 2014年12期
关键词:国家文物局政府部门食堂

独居幽谷

因被群众举报食堂存在油烟、噪声污染,北京市环境监察总队来到国家文物局对其食堂进行检查,执法人员足足在该单位门口等待了近两个小时,也未能进入检查。一名自称“刘处长”的工作人员,把执法人员拦在门外不让进去,口出恶言并说要打人,要求记者滚出去。

在国务院大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国家文物局“刘处长”面对北京市环保执法检查的表现,让人不可思议,令人无语,其官僚主义的衙门作风可见一斑。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是宪法规的基本原则。环保执法,关系民生。在我国,国家文物局食堂不应该是环保执法监督的“禁区”。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

建设法治社会,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信仰、遵守法治是关键。只有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信仰、敬畏、遵守法律,依法行政,才能为法治社会的推进树立正确的导向,让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如果政府部门把法律当儿戏,不尊重和遵守法律,随意阻挠践踏执法,又如何倡导引领全民守法,如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国家文物局作为国务院部门,本应该带头遵守法律。但这个“刘处长”却阻挠环保执法检查,这看似是个人法律意识淡薄,实则是高高在上、权大于法的思想的具体表现,折射出国家文物局及某些领导干部在作风方面仍然存在严重的问题,不禁让人怀疑其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走了过场,官僚主义膨胀化的权力观依然现实地存在。

“法律应当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在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国家机关和官员对法律的信仰至关重要。

作风建设在路上。从这件恶劣事件中可以看出,强化政府部门及其官员法治意识,铲除滋生不良作风的土壤和环境,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次国家文物局阻挠环保执法,抽了法治社会建设一记耳光!

猜你喜欢

国家文物局政府部门食堂
中宣部、文旅部、国家文物局发布重要文件
“互助孝老食堂”值得推广
食堂
幸福食堂值得推广
三千食堂
Significance of Belgian Legisla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Underwater Cultural Heritage as a Reference to the Amendment of China's Pertinent Regulations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批清理规范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
浅谈在政府部门推行绩效文化的作用和途径
国家文物局将9件周代青铜器划拨上海博物馆
政府部门间G2G信息资源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