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瘟的综合防制

2014-04-29官晓玲

中国动物保健 2014年12期
关键词:出血点毒株猪瘟

官晓玲

猪瘟又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威胁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其特征为稽留高热和广泛出血坏死。不同年龄、品种、性别的猪,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传染,但不传染给其他畜禽。本病呈爆发性流行,潜伏期2~21 d。一般先死亡1~2头无明显临床症状和病变的猪,不久便波及全群。

1 流行病学

猪瘟病毒在病猪的肌肉、内脏、唾液、粪尿中都存在。这种病毒的抵抗力很强,在草料上可活28 d之久,粪便上的病毒8~10 d才失去传染性,病毒在冰块上3~6个月仍有传染能力,在腌腊肉里经过84 d测定仍有毒力存在,直射阳光要5~9 d才能把病毒晒死。但猪瘟病毒对酸碱比较敏感,用酸碱消毒液能在较短时间杀死病毒。猪瘟主要经消化道传染。病、死猪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饲料、饮水、场地和用具等都是主要的传染媒介,健康猪接触后就会被传染发病。

2 病原学特征

病原为猪瘟病毒(hogcholera virus, HCV),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一个成员。用原代猪肾细胞培养物或PK15细胞系分离病毒。不同毒株间存在显著抗原差异,已研制出只与HCV反应不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 BVDV)反应的单抗;只与HCV疫苗弱毒株反应不与HCV其他毒株反应的单抗。HCV野毒株毒力差异很大,分强毒株、中等毒力的温和毒株和低毒力三种。强毒引起败血症急性),温和毒株上起严急性和慢性,低毒力株经胎血感染引起流产、死产等。出生后感染低毒力株只造成轻度疾病,往往是亚临床状态。

血清学反应可用上述单抗作荧光抗体鉴定病源,可区别强毒和弱毒,HCV和BVDV。

3 临床症状

猪瘟一般分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非典型性五种。潜伏期平均为7 d,短的2 d,长的21 d。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行动缓慢,常钻草窝;食欲减退,饮欲增加;体温升高到41℃以上;病初便秘粪带血,以后出现腹泻,有腥臭味;皮肤上有暗红色出血点;公猪阳鞘中有积尿;病猪眼结膜发炎,有脓性分泌物;小猪肌肉发抖,有神经症状,通常在发病后一周左右死亡。

最急性型:发病突然,高热稽留(可达42℃),皮肤和黏膜发绀,有出血点,病猪一般1周内死亡。

急性型:体温持续升高至41℃左右,食欲减退,精神沉郁,恶寒怕冷,全身发抖,爱钻入草堆中昏睡;皮毛粗糙、背腰拱起,反应迟钝,结膜潮红、眼角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甚至眼睛不能睁开。鼻镜、耳翼、腹部、四肢、尾巴有大面积或块状紫斑,指压不褪色,或有点状出血。通常先便秘后下痢,偶见呕吐。公猪包皮内积有尿液,用手挤压流出浑浊恶臭白色液体,仔猪出现磨牙,运动障碍或后躯麻痹神经症状。病程一般2周左右。

亚急性型:症状与急性型相似,但比较缓和。

慢性型:急性猪瘟若不死亡多转为慢性,病程长达1个多月,慢性猪瘟,体温时高时低,食欲时好时坏,有时呕吐,病猪主要表现消瘦、贫血,全身衰弱,不愿走动,轻度发烧,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皮肤有紫斑或坏死。耐过本病的猪一般会变为僵住,生长发育明显受阻。

非典型性:目前我国猪瘟多以非典型性和散发性流行,主要是断奶前后仔猪发病,体温一般在40~41℃,部分猪的皮肤发绀,发病后仔猪的僵猪率升高。部分母猪会出现繁殖障碍,或产出先天性震颤的仔猪。其特点是病势缓和,病程较长,除高烧不退外,无明显的症状和病变,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低,以小猪发生和死亡较多,大猪常能耐过。

4 剖检病变

最急性型:浆膜、黏膜和肾脏仅有少量点状出血,淋巴结轻度肿胀、潮红或出血。其他变化不明显。

急性型与亚急性型病猪主要为皮肤或皮下有出血点;颌下、腹股沟、颈部、肠系膜等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切面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周边出血;肾脏色淡,不肿大,有数量不等的小点出血;脾脏边缘梗死;喉头黏膜、会厌软骨、膀胱黏膜、心外膜、肺及肠浆膜,黏膜有出血(如图所示)。

慢性行病猪主要变化是盲肠、结肠及回盲口处黏膜上形成纽扣状溃疡。

非典型性剖检病变一般无典型特征,有时可见淋巴结水肿和边缘充血、出血,个别病例可见肾脏有出血点。

5 诊断

初诊: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

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

病猪死亡后立即采取扁桃体、脾脏和淋巴结等组织或采取发病猪全血,冷藏运输实验室进行检测,如不能及时运输请-20℃以下保存病料。

实验室常用免疫荧光抗体试验、免疫酶染色试验、抗原捕获ELISA、Real Time PCR 和RT- PCR检测方法进行检测。

采用硝酸法进行诊断:采取病死病内脏(肾脏或盲肠)约150 g,洗净、捣碎后加90%酒精100 mL,浸泡20 min,过滤,取滤液置于平底瓷盘内自然干燥,然后沿瓷盘边缘加浓硝酸数滴,立即观察,如出现棕红色及应为阳性,出现淡黄色及应则为阴性。

6 综合防制

6.1 防重于治,预防为主

采用生猪“321”免疫新技术,即猪瘟、蓝耳病、口蹄疫三种疫病对猪群进行预防接种。单苗免疫效果比联苗好,注射以后,保护期1年。仔猪从初乳里得到抗体。由于仔猪有母源抗体干扰,影响免疫接种效果,但母源抗体始终要消失,必须打疫苗进行主动免疫。母源抗体可在仔猪体内维持30 d,40 d以后免疫抗体就没有了。解决的办法是仔猪吃初乳前或出生后40 d以后进行免疫接种。母猪生仔猪前接种1次,3~4 d产生免疫,或春秋两季各免疫1次。从外地购回的生猪,需隔离饲养15 d左右,并进行免疫注射,方可进入猪场饲养。

6.2 严格消毒

实行定期消毒,对猪圈舍、饲养场地、用具用2%的烧碱(NaOH)水、10%石灰乳或5%~12%漂白粉消毒,粪便进行高温堆肥发酵,使病毒死亡。

6.3发病时的紧急措施

封锁猪场,停止交易,病猪及粪、尿严格消毒处理。对未发病的猪紧急注射猪瘟疫苗,作第二次免疫,3 d后免疫抗体效价可达最高峰。病猪、死猪应及时焚烧火化或深埋作无害化处理。

6.4 治疗

采用以下疗法可有较好的疗效。①抗猪瘟血清治疗,2~3 mL/kg;②5%GNS+AmpG+清开灵或5%GNS+林可+Riv+DM 或5%GnS+VicC+VK1;③猪瘟高免血清治疗:100 mL血清+100 mL 0.9%NaCl+PG+链霉素;④对发病猪群进行大剂量的猪瘟疫苗免疫注射,仔猪每头注射10头份,中猪15头份,大猪25头份,免疫后的2~3 d,用氟苯尼考或混感后期专治或头孢噻夫+安乃近+板兰根或头孢噻夫+黄芪多糖。注射方法按说明使用。■(编辑:狄慧)

猜你喜欢

出血点毒株猪瘟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Mutually Beneficial
浅谈猪瘟防治
广西鸭圆环病毒流行毒株遗传变异分析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V/JZ06-3基础毒株毒力返强试验
猪瘟强毒株与兔化弱毒疫苗株的LAMP鉴别检测
猪瘟与附红体混合感染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