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寄语
2014-04-29
管理大师德鲁克先生在研究公共服务机构的管理问题时指出,公共服务机构的大多数创新都是由外界或遭遇灾难后引起的。如现代大学就完全是由局外人普鲁士外交官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创建的;60年以后,美国现代大学开始形成,传统的学院和大学无法再吸引学生而逐渐消亡。扑面而来的颠覆性教育技术是否会催生出新一代的大学?
哈佛商学院教授Christensen预测,未来十五年内一半美国大学会面临破产。是危言耸听,还是肺腑忠告?不少教育家也连篇累牍地警告,颠覆性技术(disruptive technology)如MOOCs等已经给教育工作者了一个waking up call(叫醒服务),大家该醒醒了!是观望,还是立即行动?是等待破产,还是进行颠覆性创新?
其实,教育面临的挑战不只是来自颠覆性技术,还来自因各类技术突飞猛进导致的社会形态的颠覆复性变革,甚至引发很多方面的范式革命(paradigm shift),即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分析问题的范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例如,现代社会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复杂性和变异性”日益加强,只有具备“跨文化领导力” 的“国际玩家”才有希望争取到更大的生存空间。那么,现在的教育可否培养出这样的人才?我们熟悉和习惯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可否满足这样的人才的培养需求?坦率地讲,中国以知识或内容为导向、以应试为目的、被动式知识灌输的教育很难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即使是我们崇拜的许多世界名校的重视能力的教育,在这轮冲击中也需要重大改进,这就是为什么哈佛教授会做出耸人听闻的大学破产的预测。
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培养跨文化的未来领导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反思教育、重塑教学、再定义大学”。如果积极看待这种史无前例的挑战,它应该是一种机会,使得我们有可能与世界一流大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探索变革。例如,对西交利物浦大学来说,我们深感幸运,诞生在这样的时代,没有历史包袱,一张白纸好绘宏图,试图利用其后发优势和时代赋予的机遇,将“教知识”转变为“培养人”,探索符合时代要求和未来趋势的育人理念、教学模式、大学运营机制,改革教育家们熟悉、学生们擅长的被动式、应试化的知识灌输型的教育为“以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兴趣为导向、以学习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型(Research-led L&T)的教育,并利用丰富多彩的云端资源和各种新型教育技术,将校园营造成“超越现实”的友好学习环境,利用大数据探索支持“个性化、精准化教育”的系统,让“一般”孩子在这里成长为“不一般”的世界公民(global citizen)。
事实上,全球范围之内为应对颠覆性技术的教育探索如雨后春笋,许多新名词不断涌现,如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技术提升式学习(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等等,这些尝试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教育在一系列技术的推动下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