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
2014-04-29刘洋
刘洋
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顾名思义,是指在大垄上种植2行玉米。大垄所采用的垄距不是确定的,通常情况下的垄距在90-110cm之间。这种栽培技术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且增产效果十分稳定,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1品种选择
1.1品种生育期选择。在选择品种时,应考虑到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符合积温要求与栽培条件的优质高产品种。其中对于生育期在130天左右的品种应种植在第一积温带,生育期在120天左右的品种应种植在第二积温带,生育期在110天左右的品种应种植在第三积温带,期间应尽量避免越区种植,并在玉米成熟时确保有效积温能够达到150℃。
1.2品种株型的选择。采用通透栽培方式应适当增加一些种植密度,这种栽培方式能够确保玉米稳产、高产,玉米品种最好采用紧凑型、半紧凑型或中矮秆等耐密品种。
2整地工作。整地工作应按照通透栽培的实际形式来合理确定垄距,在通常情况下小垄的垄距在65-70cm之间,大垄的垄距在130-140cm之间。当天气情况较为干旱,或耕层浅、储水量少时,应根据土壤耕作制的相关要求,按年限做好伏秋翻整地工作。期间耕深应控制在20-23cm之间,并杜绝在工作期间出现漏耕、立垡以及坷垃现象,在翻后耙耢起垄镇压。
3适时播种
3.1种子精选与处理。应将种子中的毒变、瘪粒、破碎或遭受病虫害的种子全部去除,留下大粒、饱满且整齐一致的种子。在开始播种前的5-7天应做好晒种工作,此项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晾晒种子,将种子晾晒2-3天后,可开始进行浸种催芽、包衣或药剂处理工作。
3.2确定适宜的播种期。玉米的播种期应按照土壤的温度、含水量以及品种特性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在播种过程中还应采用适宜的播种顺序,确保先岗地,后洼地,先沙质土壤,后粘重土壤。最好做到一次播种保全苗,确保苗全、苗齐、苗匀、苗壮。可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前进行播种工作,当耕层深度在5-10cm的位置温度稳定在6-7℃时即可开始播种工作。其中第一积温带的最佳播期通常情况下在4月15-25日期间,第二积温带的最佳播期通常情况下在4月25-30日期间,第三积温带的最佳播期通常情况下在5月1日-5月5日期间,第四、第五积温带的最佳播期通常情况下在5月5日-5月15日期间。期间采用人工播种方式或机械播种方式均可。播种深度应按照实际的土壤情况来进行确定,通常情况下在3-6cm之间。当土壤粘重、含水量情况较好且种子拱土能力较差时,播种深度可稍浅一些,应控制在3-4cm之间。当土壤疏松、含水量情况较差且种子拱土能力较好时,播种深度可略深一些,应控制在4-6cm之间。
4合理密植。采用通透栽培方式应合理确定种植密度,期间可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品种以及地力水平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考虑。当间作比例较大时,可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当间作比例较小时,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对于植株繁茂且高大的玉米品种可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对于植株矮小且紧凑的玉米品种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当肥、水情况较差且生产水平较低时,可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当肥、水情况较好且生产水平较低时,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
5科学施肥。为避免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出现早衰现象,应适当进行追肥工作。当种植密度较大时,特别是对于紧凑型品种而言,应合理确定玉米各个生长时期所需的肥量,期间应采取的施肥方法与施肥量如下,农肥可与整地工作相结合施用,采用撤施或条施的施肥方式,确保肥料中含有不低于8%的有机质,施用量为22.5-30t/hm2。磷肥可与整地工作相结合做为底肥、种肥施用,施用量为五氧化二磷75-112kg/hm2。钾肥可作为底肥或种肥施用,施用量为氧化钾60-90kg/hm2。氮肥中的30-40%可做为底肥或种肥施用,其余的可进行一次追肥,施用量为纯氮100-150kg/hm2。锌肥可做为种肥施用,对于有效锌含量低于0. 5mg/kg的土壤,施用量为硫酸锌12-15kg/hm2。
6加强田间管理
6.1查田补种及铲趟管理。在玉米出苗前应观察其具体的发芽情况,应提前准备好补种用种或预备苗。在出苗后如出现缺苗现象,应利用预备苗或田间多余苗进行坐水补栽。在出苗后应做好铲前深松或趟一犁,在第一次铲趟后,隔10-12天后可进行第二次的铲趟工作,确保在玉米整个生育期进行三铲三趟。在3片-4片叶时应将分蘖及时去除,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6.2化学除草。对于土壤含水量情况较好的地区可在播后苗前采用50%乙草胺乳油2250-2490ml/hm2+72%2.4-D丁脂乳油990ml/hm2,兑水450kg进行土壤处理即可。
7适时收获
为增加玉米产量,提高玉米品质,就一定不可忽视玉米的收获工作。对于中早熟品种而言,通常情况下可在授粉后的第45d左右进行收获工作,对于中晚熟品种而言,通常情况下可在授粉后的第48-52d期间内进行收获工作。
(作者单位:156240黑龙江省绥滨县绥东镇人民政府种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