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堂观测 构建生态课堂
2014-04-29李霞
李霞
新课程改革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追寻理想的听课、评课方式,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的步骤和模式,实现教学设计的不断优化和成熟,离不开扎实有效的观测评价手段.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树立课堂教学的“学生主体”地位,真实落实课程目标的显性和隐性目标,都需要立体化的观课评课标杆. 通过对一节课的全方位观照,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形式. 小学数学课堂观测与评价的价值在于诊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思想,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改革教学过程设计,最终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扎实、丰实、有趣、高效.
一、有的放矢,深刻把握观课评课的主题
进行课堂教学的观测和评价之前,我们首先要让上课教师对自己教学的过程做建议性的陈述和汇报,借此明确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手段,帮助上课教师进一步寻找其中的价值性因素和存在问题. 只有明确了观测的主题,教学评价活动才是有意义的.
比如,一位老师尝试合理分配课堂教学的时间,尽量压缩教师讲授的时间,力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带着这样的设想,他设计了“认识公倍数”一节课. 教师首先让学生对“公”进行解释,有学生认为表示性别,有学生认为表示尊称. 教师出示“公有”一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学生明白“公”还可以表示“共同”的意思. 在此基础上,学生自学教材,重点讨论“怎样求两个数的公倍数”,最后组织练习.
在进行课堂观测之前,我们明显地感受到这样的教学确实是在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上下了工夫,但是,对学生的探索研究环节缺乏应有的引领和帮扶. 于是,我们在课堂观测时,着重从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梯度和独立学习的有效度上进行把握,瞄准“学生的探索是否能拾级而上”“是不是借助于自学达到了基本弄懂的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做什么”等问题开展针对性的研究. 有目的性的课堂观测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带着问题进行观测,用事实说话,这样的实践研究就是真研究.
二、明确立场,科学选取观课评课的视角
有了明确的观测主题是不是就会产生科学的教学评价行为呢?当然不会. 科学实用的评价结果还需要观测者有“为了谁”“依靠谁”的课堂教学立场,即我们课堂观测的主体是谁?我们进行课堂观测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比如,一位老师教学“倒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教学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时,让学生讨论0的倒数. 有学生认为0没有倒数,课堂观察人员留意到,尽管学生不能很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的思考极富价值:因为很多自然数的倒数都是以这个自然数为分母,分子是1的分数,而0不能为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 通过课后交流,我们发现,学生的这一想法是老师没有预设到的. 学生能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这得益于教师民主平等的教学风格. 以往我们的课堂教学预案都是为教师上课而设计的,很少有关注学生活动、思考的预设过程.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可以组织有目的性的课堂观察活动,重点调查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怎样想的,他们的想法是不是和老师预设的一样,他们还需要怎样的帮助,让观测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影响教学观测价值判断的思想主要有建構主义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学生在知识的建构与完善中不断成长. 后现代主义思想则更加关注学生认识的多元性和过程性,提出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特征,强调给学生发展一定的自我空间,主张因人而异,关注学习训练过程中个体的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应该说,以上教学思想都是课堂观测的基本要素和基础性理论,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一节课的评价导向.
三、二度开发,着力诠释观课评课的意义
课堂观察,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转化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观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让学生既能学会,又能会学.
一次,围绕“师生课堂操作的规范性”问题,我们听一位老师课前说课“认识时分”. 老师先带领学生回忆了5时、11时等整时的表示方法,并让学生在钟面上拨出上述时刻. 由于教师过分地强调“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结论性策略,而忽视了操作过程性的指导和观察,将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逆向旋转,不科学. 再后来,老师将钟面上时针拨至8和9之间,教学“几时多”的相关内容,由于先前的错误性操作影响,会让学生很难辨别出是“8时多”. 课堂观测人员及时指出了这一问题,教师立即调整,纠正了错误.
课堂教学观测和评价是评价者从教学的价值观或价值信念出发,对课堂教学行为和效果的一种价值性判断. 教学实践表明,课堂教学观测和评价是细微的教学研究活动,每一次观测活动只能侧重于教学中的一个方面,从不同的维度提出观测的结论,制定科学的整改措施,落实发展的方向.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测要重点围绕学生的“学”进行研究,不仅仅要突出教学的有效性,更要在学生学习过程的状态表现上有所关注,要围绕学生是否学得有兴趣,是否有探索的欲望,是否经历了数学发现、抽象、概括、推理、建模、应用的过程等方面进行专题观测评价,努力构建生态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