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2014-04-29徐钱琴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14期
关键词:参照物动手创造性

徐钱琴

近年来,落实素质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教学人员共同关心、思考和努力探讨的热点.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数学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

21世纪,创新是教师的首要必要素质,每一位教师应在教学思想和方式方法上进行大胆改革,努力创新,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知识源于创新,又能促使人们进行新的创新,创新思维融于数学教学之中.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培养创新性思维的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创造这样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心情舒畅的前提下愉快的学习,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想象.

孩子是具有创造性的,他们生性求异,对周围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常会提出各种各样奇怪的问题,而这“好奇心”就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 我们教师应很小心地保护孩子的这种天性并加以培养,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发挥创造性. 首先必须打破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或听众的陈旧的教学模式. 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所以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 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让学生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都有一种轻松感,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发现、创新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想象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创新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创新的重要动力.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疑,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去积极探究和创新. 在教学中提出恰到好处的问题,问题必须高低适度,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

比如教“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时,我让学生扮成顾客,把教室当作商店,让学生到商店去买东西. 商品有水彩笔、积木、玩具熊、足球等平时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物品,让学生自己设计付钱的方法,动脑筋想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或者我给学生一定数量的钱,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 这节课上完后我感觉效果很好,因为学生兴趣非常高涨,思维的灵活性充分展现了出来,他们自觉地去解決老师提出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启发动手操作,激励学生的创新实践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手操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 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名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发现、创新. ”

眼、脑、口、手的不一致性,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大障碍. 为了解决这个不一致性就必须训练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励学生的创新实践. 在教学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时,学生凭空想象很难分清楚. 于是我首先组织学生分清生活中的东南西北,以教室内的同学为参照物,互相提问,初步建立方向感,接着组织学生凭生活经验说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趁势让学生说出自己周围的八个方向分别是哪名同学,注意做到眼看、手指、口说、脑想. 在学生充分掌握八个方向后进行拓展提高,改变参照物,提问老师周围的八个方向各有哪名同学,明确参照物改变,方向也随之发生变化,意识到认识方向关键要看参照物,最后引领学生认识平面图上的八个方向. 这样,各个层次学生的心理都得到了满足,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从而把创新意识转化为具体的创造行为.

四、精心设计开放性习题,培养创新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既要注意他们不盲从、喜欢质疑、打破框框、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又要培养他们敢于求“异”,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进而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能根据教学需要,精心地设计开放性习题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进行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能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 如在二年级应用题教学时,我补充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一辆公共汽车里原来有乘客28人,到观前街站停车后, ,继续前进,这时车上有多少乘客?题目出现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思考,补充题目的条件. 这时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同学们认真讨论,产生了十分丰富的联想,列出了许多算式. 通过这道题的解答,学生对加、减应用题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数学不必追求面面俱到,各种题型都让学生吃透,这是不切实际的.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精心选择一些能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习题和例题.

综上所述,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是天生的,它虽然和人的天赋有一定的联系,但从根本上说是后天的培养和教育的结果,靠的是创新教育. 只有教师实现从观念到行动、从内容到方法的根本改变,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创新,也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的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参照物动手创造性
我也来动手
利用参照物计算
运动还是静止 参照物说了算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
参照物和我们的宇宙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