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池塘施肥效果的关键技术
2014-04-29郭键
郭键
在从事水产技术推广多年的工作中总结出池塘施肥需要把握以下关键技术:
一、少量多次,少施勤施。这是水产养殖中施肥的原则。勤施,多次可以保证水体中有充足的肥料养分,满足饵料生物正常生长繁殖的需要。少量、少施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因大量施肥引起水质过肥、氨氮的积累而引起水质恶化;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一次用量过大不能及时被浮游生物利用而造成肥料浪费。根据浮游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最佳肥效时间,一般要求6天左右施追肥一次,使池水的总氮有效浓度保持在0.3mg/L、总磷在0.04-0.05mg/L,而浮游生物又能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实际情况是不少养殖者往往是追求鱼类快速生长而大量施肥,从而导致水质变坏,这种情况应该杜绝。
二、施足底肥。以养鲢、鳙鱼类为主的池塘,施足底肥是鱼类增产的关键技术之一。底肥一般是在开春放苗种前施用,是全年水产养殖施肥的基础,因此底肥要施足,一般500kg/亩左右。底肥多是施用农家有机肥(粪肥),施用时应将农家肥堆放在池边有水的地方,让其自行发酵慢慢释放。如果在农家肥中拌入适量漂白粉或生石灰后堆放,则发酵防病效果会更好。
三、溶解泼洒施用。无论是使用哪种肥料,使用时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把肥料充分溶解后再全池均匀泼洒。只有让肥料中的氮、磷等主要有效成分溶解并保持在水层中,才能被浮游生物充分吸收利用。切忌肥料干施,干施的肥料以其自身的重力因素会很快沉入水底而陷入淤泥中,肥料在水层中保持停留时间较短,不能完全溶解,必然有相当一部分肥料的有效成分被淤泥吸附,这样不但影响肥效,而且造成肥料浪费,增加了养殖成本。因此,在水产养殖生产操作中施肥首先要求采用溶解后兑水全池均与泼洒。
四、看天气施用。施用肥料应在晴天进行,晴天光照充足,溶氧丰富,水中浮游植物生繁殖快,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吸收利用肥料中的氮、磷等主要有效成分,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效力。注意,应忌讳以下三种情况施肥:
1、忌阴雨天施肥。阴雨天施肥至少有以下弊端:(1)光照弱,溶氧较低,水中浮游植物生繁殖慢,不但对氮、磷等养分吸收利用差,而且容易造成氨氮的积累;(2)水量较大,施肥的有效浓度降低;(3)随雨水带进池塘的有机质较多,不应急于施肥;(4)溢洪时(主要是水库和湖泊),肥效流失大。
2、忌闷热天气施肥。天气闷热时气压较低,水中溶氧较低,施肥后水体有机耗氧量增加。同时,天气闷热很可能即将下暴雨,冷的雨水沉入水体底部,会引起含有机质较多,溶氧量少的底层水对流到表层,加快了有机消耗,此时极易造成精养鱼池鱼类浮头甚至泛池。
3、忌高温季节过多施用农家有机肥,农家有机肥富含有机质和多种营养元素,是上好的水产养殖用肥。但在高温季节过多施用,其中的大量有机质在水中氧化分解会使水体有机耗氧量大大增加,极易造成精养鱼池鱼类浮头甚至泛池。因此,在高温季节施用农家肥时,用量不宜过大,并且应该在农家肥充分发酵后兑水全池泼洒使用。
五、看水质、水色施肥。水中浮游生物不多、水质较轻瘦时(透明度较大)应尽快施肥补充水体中肥料养分,培养“肥、活、嫩、爽”水质,保证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此时切忌浑水施肥。因为水体浑浊时水体中含粘土矿粒较多、可被浮游生物吸收利用的铵离子、硝酸根离子、磷肥等有效成分易被粘土离子吸附沉淀,造成肥效损失。另一方面浑水透明度小,水中光线弱,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差,浮游植物生长繁衍慢,对氮、磷等养分吸收利用慢,所以浑水施肥时肥效不易显现,还容易造成水体氨氮的积累而败坏水质。
六、看鱼类活动情况施肥。在鱼类活动正常、摄食旺盛时施肥,培育出的大量浮游生物能够及时地被鱼类有效利用,此时就能够充分利用肥料的生产力。但在以下两种情况时则不要施肥:
1、勿在鱼类摄食不旺盛时施肥。此时施肥培育出的大量浮游生物不能及时地被有效利用,易形成水华,败坏水质,严重时甚至会引起泛池。
2、勿在暴发鱼病时施肥。暴发鱼病时,鱼类摄食降低,容易造成鱼类摄食不旺时施肥情况发生,另一方面,暴发鱼病时鱼体抵抗力减弱,若施铵态氮肥,氨氮的刺激作用轻则会引起鱼类病情加重,重则会引起鱼类氨氮中毒死亡,尤其是在发生爆发性出血病时和刚刚治疗过后。
七、多种肥料混合施用或交叉施用。施肥的目的是为了培育水体中鱼类易消化的浮游生物,而水中浮游生物生长繁殖需要一定比例的营长成分,如果单施某种肥料,就会造成水中营养成分单一而影响浮游生物的正常生长繁殖。同时,某种营养元素过多或过少都会成为限制因子而制约肥效的充分发挥。因此应提倡和推广多种肥料混合施用或交叉施用。
在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生物渔肥与普通化肥(如尿素或碳铵加磷肥等)交叉或混合使用,这种施肥方式使用十分普遍,肥水与调水防病效果良好,总体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八、避免汛期或灌溉时施肥。肥料施入池塘后,一般2-3天后浮游生物开始增值,3-5天左右优势种群的数量达到高峰期,而浮游生物群一般均在池塘水体表层2米以内。如果在汛期或灌溉时施肥,为了防洪或灌溉而放走表层水,培育的浮游生物则明显受到损失,造成肥效下降。因此,避免汛期或灌溉时施肥。此时如果确需灌溉用水,应从池塘底部涵洞放底层水,把肥效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作者单位:162100黑龙江省甘南县水产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