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因子分析课程教学中使用“联想记忆法”浅析
2014-04-29张薇
张薇
[摘 要] 植物生长因子分析是园林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理论性强且抽象难懂,学生难于记忆且容易遗忘。通过“联想记忆法”的使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牢固掌握学到的知识。
[关键词] 植物生长因子分析 联想记忆 应用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1-0108-01
植物生长因子分析是阐述植物生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包括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原理,各器官形态的建成过程,土壤基础和肥力调控,气象因子、气象条件和植物生长,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功能特征等的科学,学好该门课程对于深刻认识园林植物生长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系统论观点,乃至学好植物栽培技术和园林设计施工等均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联想食物、图片开展形象记忆,同时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效果。
一、联想记忆法概述
联想记忆法指学习者利用事物间的联系通过联想进行记忆的方法。通过丰富的联想,使所记忆的知识形象化,通过联想在新旧事物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加深印象,从而达到以旧带新,快速并且牢固记忆的目的。
二、 教材内容特点
1.植物生长因子分析内容的编排都是非常有规律的,按照植物的生长发育原理,辅助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各个生长因子来组织内容,将植物形态解剖、植物生理、园林生态、土壤肥料、气象等5个学科相关内容有机整合,形成若干单元,单元编排以学生认知的心理为序,单元内以知识逻辑为序,展开对单元内容的论述,环环相扣。
2.植物生长因子分析内容逻辑推理性强,各种生理过程我们无法看到,而各种生命现象学生却可以亲身体验得到,还可以耳闻目睹一些奇怪的非正常的生命现象,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此外,授课中图文并茂,融“教、学、做”于一体,具有浓厚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
3.植物生长因子分析的主要内容是讲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突出特点是要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植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与外界影响因素相联系、以及学科内部各知识点之间相联系。
三、应用联想记忆,提高记忆效果
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地归纳总结提炼,帮助学生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联想记忆让学生学得有趣,记得牢固。
1.“实物”联想
通过联想生活中的常见事物来形容植物体中的某项器官,这种方式可以大大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帮助学生记忆。如将一袋放有一颗大枣的八宝粥放在饭盒里,以此来给学生讲解细胞的结构。其中饭盒犹如细胞的细胞壁、塑料袋相当于细胞膜、大枣相当于细胞核、里面的各种豆类相当于细胞的其他各种细胞器,而那些米汤就是细胞的细胞质了。八宝粥生活中常见,学生也就难忘细胞结构了。
2.“图片”联想
利用图片起到的提示作用,可以加快学生记忆的速度。课堂上会用幻灯片演示植物各器官的内部结构图,如根、茎的初生结构图、次生结构图,然后指导大家画器官结构图。当学生能够不看书本画出各器官的结构图时,器官的结构框架也就在学生们的记忆中,难以忘记了。
3.“规律”联想
植物体内器官的内部结构,有着共同的规律可循。通过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可以抓住内在规律,容易记忆。如根和茎的初生结构都是由表皮、皮层、维管柱构成,而不同的是,根的内皮层有一特殊结构——凯氏带。我们在记忆两器官结构时,可以依照规律记忆各自结构,又可讲不同点加以区分,起到一举两得效果。
4.“实际”联想
在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使深奥、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浅显、具体、趣味、易懂。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学生们学习的目的性,实效性。
4.1联想“植物体实际”记忆:如观察植物体、用手触模植物体,从视觉、感觉上认识植物体各器官。通过手感与观察的配合可以有效地加深对植物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的认识。
4.2联想“生产生活实际”记忆:如在讲授植物的水势时,可以联想生活中的常见事例——腌制黄瓜。生活中人们在腌制黄瓜等咸菜时,总会往新鲜的黄瓜上撒些盐,时间不长,就会有水出现,大人们会告诉我们,水来自于黄瓜内部。学了植物水势这一部分内容后,学生们就可以根据生理学内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依据生理学规律,溶液浓度越大,水势越低,而水分通常会从水势高的一方流向水势低的一方。撒盐后,黄瓜内环境的溶液浓度小于外环境,水分从黄瓜内部流向外部。因为失水,黄瓜开始萎蔫,这就是生活中人们腌制咸菜的原理。学生们以所学知识解释身边现象,自我肯定之余记住了所学知识,又是一举两得之效。又如在讲授植物生长物质的生理功能时,介绍某组培公司,在进行某植物培养基配制过程中,误将生长素当作细胞分裂素加入,结果未出现预期效果,造成很大损失的事例。
4.3联想“教学实际”记忆:在植物生长因子分析教学中,选择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内容,如生长调节剂处理插条生根、测定土壤有机质、配制及处理营养土、培养溶液及观察缺素症等内容,学生们分组根据所学理论内容进行实际操作,其他组同学和老师进行评价,最后由老师总评。学生感兴趣可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教学能力,为学生们走向社会做好充足准备。
四 、结论
记忆是知识储备的必然过程,教师需要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记忆规律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使学生学得会、记得牢枯燥的理论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关继东.《园林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年11月版
[2]周庆萍.“联想记忆法”在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3期:68-69页
[3]潘瑞炽.《植物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6月版
[4]姜汗侨等.《植物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