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中以变取胜的高效教学法
2014-04-29彭桂红
彭桂红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数学教学不应局限在课本知识的某个内容里,应该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此时就非常需要利用“变式教学”,对可能的知识举一反三,对命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转化.
一、变式教学在数学基本概念中的应用
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离不开数学概念的形成,在数学新授课中遇到最多的是概念变式,概念往往是比较抽象的,理解起来会很困难,需要利用变式,呈现概念的外延.以便突出概念的内涵,化抽象为具体,建立感性认识.
如在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进行理解时,可以设计适当的变式练习,提高认识.
例1 9的平方根是 ,9的算术平方根是 .
变式1: 的平方根是 , 的算术平方根是 .
变式2:一个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是2a - 2和a - 4,则a的值 .
二、数学公式、定理等变式训练
在对于公式、定理的教学中,若直接呈现现成的结论,学生掌握得不深刻,而应该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手段,设计一系列变式问题. 利用变式来明确定理、公式中的注意事项,进而培养学生严密的推理论证能力和应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2 利用变式判断题,结合直观的图示,把握定理的实质.
如对于切线判定定理的理解可以设置如下变式:
(1)经过半径外端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结合图1理解.
(2)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 结合图2理解.
(3)过直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图体会,同时可借助图3理解.
例3 对于完全平方公式“(a ± b)2 = a2 ± 2ab + b2”的理解可以进行如下变式:
计算:(1)(m - 2n)2 = ;(2)(2a + b)2 = ;
(3)(2n - m)2 = ;(4)(-2a - b)2 = .
由于学生还不能完全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三项二次式的展开式,所以很有必要设计成如下变形:
(1)(m - )2 = m2 - 4mn + ;
(2)(3a + )2 = + 12ab + .
学生通过前面两个变式练习的训练,不仅加深了对完全平方公式的理解程度,还提升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在学生熟练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拓展:
(1)若(a + b)2 = 6,(a - b)2 = 3,求ab的值;
(2)若(a - b)2 = 9,ab = 5,求(a + b)2的值;
(3)若a + b = 3,ab = 2,求下列各式的值:① a2 + b2, ② a - b.
三、思维变式性教学
“数学是训练思维的体操”,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让学生体会到蕴藏在数学问题中的“生命”价值,充分利用问题变式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灵活性、深刻性、敏捷性、发散性和独创性,引导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和条件,用同一种思想方法来思考解决几个不同的问题,使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达到以创新方式来解答问题,从而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去思考问题、寻求答案的优良思维品质.
例4 求抛物线y = x2 - 5x + 6与x轴交点的坐标.
变式1:结合二次函数y = x2 - 5x + 6的图像,求不等式x2 - 5x + 6 > 0及不等式x2 - 5x + 6 < 0的解集.
变式2:求抛物线y = x2 - 5x + 6与直线y = 6的交点的坐标.
变式3:利用图像,求不等式x2 - 5x + 6 > 6及x2 - 5x + 6 < 6的解集.
例5 已知x + = 3,求代数式x2 + 的值.
变式1:已知x + = 3,求x - 的值.
变式2:已知x + = 3,求 的值.
例6 在图4至图6中,直线MN与线段AB相交于点O,∠1 = ∠2 = 45°. 如图4,若AO = OB,请写出AO与BD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变式1:将图4中的MN绕点O顺时针旋转得到图2,其中AO = OB.求证:AC = BD,AC⊥BD.
变式2:将图5中的OB拉长为AO的k倍得到图3,求 的值.
利用图形的条件发生变化,设法使之转化为原来的图形,或与之建立联系, 充分渗透了转化和类比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发散性和灵活性.
初中数学教学中,恰当合理地利用“变式教学”,有助于学生把数学知识学活,有助于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求“变”的规律,能让知识融会贯通,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形成“趣学”“乐学”的氛围,能为学生后续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打下更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