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4-04-29赵艳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煤炭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大矿难生产国,矿难的频繁发生,成为了全社会的关注点。近年来,虽然我国煤矿事故的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预防以及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根本途径,本文通过对煤矿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减少煤矿安全事故找到一些解决方法。
【关键词】煤矿工人 不安全行为 影响因素
一、引言
由图1可以看出:我国的煤炭产量逐年递增,2013年我国的煤炭产量达到37亿吨。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国又是世界上第一大矿难生产国,伴随着煤炭的开采,矿难频发,血煤是我国煤炭行业的硬伤。从图2和图3可以看出,近十年来,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状况有所好转。从纵向来看,每年的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逐年下降,尤其是在2013年百万吨死亡率历史上首次降到0.3以下。但它还是先进国家的10倍。以美国为例,作为世界第二大产煤国,其过去10多年来煤炭年产量一直稳定在10亿吨左右,煤矿年死亡人数30人左右,百万吨死亡率长期控制在0.1以下。特别近几年来,其百万吨死亡率降到了0.03。
由此可见,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本文从煤矿工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对煤矿工人不安全的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如何减少煤矿工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能够为控制与杜绝不安全行为,构建更加合理有效的行为规范体系提供一些政策建议,这对于推进我国煤炭行业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不安全行为概述
(一)不安全行为的内涵
不安全行为一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为失误行为。主要表现为违规指挥和违规作业。违规指挥就是指企业的领导以及生产指挥人员滥用职权,强迫命令工人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冒险进行作业的行为。违章作业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违反劳动的规章制度、安全法规、及操作流程,冒险作业的行为。
(二)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事故的关系
根据很多资料显示,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80%。事故致因理论认为在发生的事故中存在着“88:10:2”的规律,意思是在100起安全事故中,有88起属于人为原因导致的,还有10起是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所造成的,只有2起是属于“天灾”,也就是说不可抗的,是难以预防的。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人的不安全行为,找出其影响因素是预防和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根本方法。
三、煤矿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
人在生产活动中属于最活跃,主观性最强的因素,所以导致人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煤炭生产过程中,作为煤炭开采的一线工人会产生不安全行为通常是因为他认为从事不安全行为得到的价值比从事安全行为得到的价值高。因此,研究影响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首先要研究哪些因素影响了工人行为价值判断。这既有工人内在因素的影响,也有工作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一)内在因素
1.矿工的身体状态。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例如体力、视力、听力、疲劳等等。煤矿一线工人在井下的工作时间一般较长,而其生产任务繁重,使工人的身体经常处于劳累状态,由于工人在身体状态不佳时很容易做出错误的不安全行为选择。例如,有些工人因为太累,经常在工作期间会偷偷睡觉,这样的行为其实是很危险的。
2.矿工在工作中的心理状态。煤炭开采是一个具有高度潜在危险性的工作,煤矿工人长时间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他们的心理很容易受到工作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工人的心理状态如果不良的话,则会对控制其不安全行为产生消极的影响,例如侥幸心理、麻痹心理、从众心理、省能心理等等。
3.矿工在工作中的知识状态。这里矿工的知识状态主要是指矿工对工作环境中存在危险能否正确地辨识、对各种安全生产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对煤炭生产来说,工人是否了解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地方和需要预防的安全措施,直接影响到工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产生。
4.矿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对组织忠诚度高的工人能够努力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组织忠诚度不高的工人会做出违背管理者意愿的不安全行为。煤矿工人的文化素质相对比较低,其工作的动机主要是为了获取劳动收入,组织忠诚度相对比较低,容易做出不安全行为。
(二)外在因素
1.煤矿的安全培训对工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有直接影响。煤矿对工人定期开展安全教育与培训,可以增强工人的安全生产知识以及工人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但是,在我国很多的煤矿的管理者对生产安全不够重视,使安全培训只是流于形式,导致好多工人不能很好的了解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地方以及需要预防的安全措施,当违规操作引起事故时工人不能进行有效地自救。
2.管理者的行为会影响工人的行为。管理者行为对工人行为的影响很大,管理者能否公平的分配生产任务情况以及公正的实施奖惩等都会影响工人行为,如果工人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对待,那么他的组织忠诚度以及工作努力程度就会降低,甚至会出现报复心理,在工作中故意违规作业。
四、如何控制煤矿工人的不安全行为
(一)煤矿帮助工人克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一方面,对于工人中出现的不安全行为,要采取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而不是对工人仅仅做简单粗暴的惩罚,应该加强疏导沟通,尽量在工作和生活中关心帮助矿工,减轻矿工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经常开展事故演习。可以在煤矿中,模拟事故状态,对一线工人进行训练,以提高工人在事故中的心理素质。
(二)加强对煤矿工人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定期对煤矿的一线工人进行安全培训,使每一个工人了解自己所在岗位上技术要求、安全要求以及规程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工人的不安全行为有重要影响。一是建立严格的定期岗位培训制度,不仅要做到时间制度上的保障而且也要关注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例如建立考核制度,在培训结束后进行考试,对于考试合格后拿到合格证书的工人才允许其上岗。二是通过典型事故案例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提高矿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三)加强煤矿管理者的行为管理
煤矿的管理者对该企业能否构建科学、合理、系统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起决定性作用。一方面,管理者的行为能直接影响煤矿工人的行为选择,管理者在管理工人的不安全行为时,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企业的安全管理承诺,以身作则,做到赏罚分明。另一方面,管理者要重视日常的行为管理工作,例如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任务分配、员工行为监督、信息沟通与激励等。
(四)充分发挥煤矿工会的职能
工会作为工人的代言人,不仅要充分考虑和关注每一位职工的需求,及时发现工人的心里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及时解决职工的困难,使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另外,煤矿工会可以通过对企业的安全生产以及管理进行监督,促使企业做好安全措施,保障工人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曹庆仁.浅析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7,33(6):80-82.
[2]毕作枝,祖海芹.煤矿员工不安全心理及其影响因素[J].矿业工程研究,2009,24(3):74-78.
[3]曹庆仁,李爽,宋学锋.煤矿员工的“知—能—行”不安全行为模式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7(12):19-25.
基金项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赵艳(1989-),女,汉族,山西长治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劳动关系专业2013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