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正式数学活动

2014-04-29胡潇青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20期
关键词:学具玩具经验

胡潇青

数学是一门概括性、抽象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 它是通过教师系统地、有目的地组织数学活动,创造数学环境,引导幼儿自主、自愿投入到数学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数学的知识及经验. 其中幼儿园的“非正式”数学活动,是指创设宽松环境,提出隐性目标,使幼儿受内在需要的驱动潜移默化中参与数学活动.

陶行知先生说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所以我们将数学活动渗透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等多种形式中,为幼儿提供学习用具和玩具,创设学习环境,让幼儿进行操作摆弄、探索发现、积累经验、感知理解,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学习,从而理解、接受、掌握数学. “非正式”数学活动能激发幼儿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够源源不断获得经验感知. 一、材料的准备,走进数学

1. 提供有趣的操作材料

数学一定是以游戏为基础,从而驱动幼儿内在需要的活动. 其中小班数学活动“有趣的面具”是引导幼儿感知五官的具体位置,并能够贴出五官. 我们首先将游戏材料放置在区域活动中. 晨间区域活动中,眼尖的宁宁一眼就发现了我们新的游戏材料,新鲜感激发了幼儿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们请幼儿自己摆弄、操作“有趣的面具”游戏材料,他一看到面具就说:“这是一张人脸. 咦?怎么没有眼睛、鼻子、嘴巴呢?”于是自言自语地就开始摆弄起了眉毛、鼻子、眼睛,拼完之后,宁宁还满意地看了一看,却皱起了眉头,“我的这个面具怎么有些奇怪呢?”于是便继续开始尝试摆弄面具,后来他才发现原来他用的鼻子原来是张开的嘴巴. 幼儿在自我的探索、思考与尝试中与材料互动,能让幼儿接受玩具、学具的刺激,并获得知识经验,也能收获成功的快乐.

教具玩具材料的制作既要有趣味性又要美观牢固,同时我们还要考虑教具玩具材料的益智性,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使幼儿对学具和玩具表面的形式的兴趣内化,转为探索的兴趣. 如:插花、小刺猬摘果子、小树排队等材料,都是围绕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而提供、制作的. 在投放材料时注意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材料投放也需要有层次性,使幼儿能够感觉到操作的乐趣,继而能够有兴趣自主探索数学的奥秘.

2. 注重数学材料的层次性

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材料的多层次性,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特点,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对材料的操作能力也有所不同,小班的幼儿尤为明显. 在父母的培养下,我班的欢欢可以轻而易举目测十以内物体数量有多少,甚至可以做十以内的加法,而我班的乐乐却连“一二三四”都念不清. 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最近发展区,所以这要求我们在准备游戏材料时需要满足每个能力层次的幼儿的需求. 在训练幼儿目测的数学活动“我的玩具”中,针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我们投放了数量是五以内,位置是一排的各种玩具图片,训练幼儿点数能力,通过不断地引导,继而尝试目测. 对于能够初步掌握目测的幼儿则变换排列方式的玩具图片,如:四辆汽车的位置像是正方形,也可以排列成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数量不变. 以多种排列方式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目测. 对于能够完全掌握五以内目测的幼儿来说,我们还提供了五以上七以内,不同排列的动物图片. 用此方法,培养各个层次的幼儿目测能力.

3. 提供多样的操作材料

皮亚杰说:“儿童学习数学的最佳方法应该是组织和创设一个让儿童能尽其所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合适的环境.”我们提供的学具和材料本身具有暗示性,能够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和操作的兴趣,所以在“非正式”数学活动中需要大量使用可操作性材料. 在区域活动中的数学区中,我们在家长的配合下收集了大量的废旧材料,将它们制作成幼儿们所玩得和玩具和学具. 在制作美观有趣的操作材料的同时,也要思考如何利用玩具和学具,使它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由于考虑到过多的操作材料可能会影响幼儿的选择,使他们不知道要玩哪样,于是我们采用了根据主题先投放几样游戏材料,根据幼儿对游戏材料的掌握程度以及兴趣程度,及时进行更换,每过一段时间便会有新的游戏材料出现,所以孩子们对此总是兴趣不减.

同时,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各种活动中通过渗透式的教学,引导幼儿时时刻刻感知和体验身边明显的或内含的有关数学知识,积累经验.

二、游戏的形式,创造快乐

游戏作为幼儿一日活动中的重要活动形式,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它. 幼儿游戏的形式有很多,具体有体育游戏、结构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等等. 所以我们可以以游戏为载体,将数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使它们相结合,幼儿可以在感受游戏快乐的同时也能够感知、体验、积累相关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在潜移默化中鼓励幼儿探索数学. 如:角色游戏“超市”中,由于请幼儿收集的废旧物品种类众多,所以我们与幼儿共同制定分类标记,分为牛奶类、饼干类、糖果类等等,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分类. 同时,生活中还可以以做游戏的形式,请每一组的幼儿数数自己小组来了几个小朋友,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点数能力.

此外,我们设计游戏活动,必须要明确游戏目的,在幼儿操作过程中需要达到的游戏要求,这样才能使游戏活动达到教育的效果. 同时,在设计游戏时必须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并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设计出针对性的游戏. 如游戏“它在哪里”“我的朋友”等等,帮助幼儿提高区分上下的空间能力. 还有“图形宝宝找家”游戏使幼儿感知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 而“小猫吃鱼”游戏则通过大致内容为小猫一开始吃一条小鱼,后来吃了很多鱼的故事,帮助幼儿举一反三,了解并区分1和许多的关系. 同时还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引导幼儿个别游戏、小组游戏以及集体游戏等,满足不同特点和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时间的密度,使幼儿在不知不觉的活动中,从无意识学习数学,获得经验收获,到有意识摆弄数学用具,创造多种方法. 通过系统化的非正式数学活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非正式的数学活动中,使幼儿充分发挥自主性,增加数学经验.

三、辅助的指导,掌握数学

在幼儿探索非正式数学活动中,需要注意幼儿的独立运作,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把握每一个活动,活动的整体理解,每个孩子都需要知道的知识和经验. 在幼儿操作游戏过程中,老师可以在一旁观察记录,并在适当的时间对幼儿的操作进行针对性的相应指导,而绝不能生硬地将知识内容灌输给幼儿,一个好老师是良好环境的创造者、活动材料的提供者,是幼儿的玩伴. 所以我们要对每个幼儿的操作过程和行为了如指掌,我们必须有极大的耐心. 小班的孩子对于教具学具的摆弄,不一定能立刻体会到其中的数学知识,有时候不会玩便失去了摆弄的兴趣了,这需要我们在一旁进行有效而适当的辅助指导. 如:贝贝在玩刚刚投放区域活动的水果接龙时,看着各种可爱的水果,她非常高兴,坐下来就开始玩了,她在那里把各种水果进行了分类,过了一会儿就失去了兴趣,想要去别的地方玩了,我便坐在旁边和一个小朋友也开始玩水果接龙,贝贝看着看着明白怎么玩了就找来了希希想要一起玩,希希也不会玩,她便开始细心地教她怎么玩了. 并且,孩子每一次进行数学区域活动时,我们都要进行观察记录,用以掌握幼儿学习的程度,能够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教师需要掌握活动中辅助指导的艺术性才能够有效地使儿童获得数学经验.

幼儿的探索欲望需要教师鼓励,在活动中给予支持和指导. 我们要少点干预,多点耐心和观察.

总而言之,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 非正式的数学活动则贯穿于整个一日活动中,是幼儿探索数学的重要形式之一,能将抽象的逻辑信息与形象事物相结合起来,这样,幼儿能够从中不断地积极探索、理解和尝试,充分反映了幼儿探索数学的自主权. 在幼儿不断探索、经验的不断积累中,幼儿的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提高,意象思维也逐步形成. 同时将学习数学逐步变成个别化的学习,有利于每一个幼儿积极思考,在自己的发展水平基础上逐步提高,有效获得经验. 同时也给每一个幼儿树立自信,激发探索的欲望.

猜你喜欢

学具玩具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