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两种习惯养成不得
2014-04-29姜东波
姜东波
【摘要】 教学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课改更是教学不可或缺的,在教学中,有很多习惯需要培养,但是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
【关键词】 “生搬硬套”的习惯;不能正确“备课”的习惯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就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是的,没有人天生就拥有超人的智慧,成功的捷径恰恰在于貌似不起眼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习惯有助于我们走向成功,反过来低劣的习惯是我们走向成功的绊脚石.特别是作为老师的我们的一些不良习惯,会在教学中不知不觉中降低课堂效率,如布置超量作业的习惯、传统讲课的“填鸭式”习惯等.传统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 这些都制约了我们的教学效果,制约了学生的发展.要走向高效课堂必须痛下决心改变过去的老习惯,养成新的有利于促进课堂效率提高的好习惯.大胆行动,坚持探究,积极实践,一定会大有改观.
叶圣陶先生说过:“习惯不嫌其多,有两种习惯却养成不得.”同样在教学中也是如此,也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一种是“生搬硬套”的习惯,又一种是不能正确“备课”的习惯.
在教学中什么是“生搬硬套”的习惯呢?举例说明,可能更加容易理解,现在为了让课堂变得更为民主,更为灵活,更加契合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和心理趋向,提高课堂的效率,以前老式的“满堂灌”的教法,已经过时,课堂上虽然讲得有板有眼,但效果不好;如今课改已深入人心,有一部分老师没有吃透课改理念,不能恰当安排好课上学生的活动,把在别的地方学来的形式“生搬硬套”过来,特别是讨论模式应用,不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人家有什么环节他就有什么环节,不知道变新,可是学生不同,效果也就不一样了,稍微控制不好,学生就“讨论”过头了,乱成一团糟,甚至到了不能控制课堂的地步. 再一个问题,课堂上需要讨论的问题,是否有意义,有的是为了讨论而讨论,不是为了要解决问题,而是流于形式,实际上课堂上要讨论的问题,是本节课的关键,是课堂是否高效的关键,也是老师驾驭课堂能力的体现,如果把别班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拿来”,不符合自己的“班情”,那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这种“生搬硬套”的习惯,会妨碍课改的效果. 所以,我们的问题是在讨论中解决,我们的思维能力要在讨论中提升. 教师对学生自学、课堂讨论、学习情况等问题还要及时点评,评效率、评收获、评策略、评参与、评问题等,根据需要点评. 只有这样才使得不爱学习的学生爱上学习,爱上课堂,这才是真正的高效.
第二种是不能养成正确“备课”的习惯. 有的老师,已经参加工作很长时间了,对教材理解得非常透彻,所以课前备课就准备得不够细致,认为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能处理得很好,其实不尽然,我们现在都实行高效课堂,对原来的“满堂灌”已经持否定态度了. 有的老师认为备课更不重要了,因为把时间还给了学生,大部分时间学生在解决问题,只要维持好纪律就可以了,这种想法就更错了,这时备课实际上更重要了,不知道上课时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老师应当把各种情况都设想到才能真正上一堂好课. 那么,怎样才能备好一节课呢?我认为应当先个人备课,再集体备课,再个人备课,即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这样既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又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优势.这样才能把每节课准备得非常到位.集体备课应当做到:明确每个知识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对于探究问题提问什么样的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怎样处理,对学生进行点拨时,选用什么样的题目,等等.
而对于个人备课应当做到:“五备”——备课标,备考纲,备学案,备教材,备学生;“五精”——精心确定教学目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精心编制题目,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精心准备学案.然后通过集体备课再对个人备课进行修改.个人备课时,应当根据自己学生的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备课“备学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备课之前,从各方面进行分析:对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基础怎样?相关的知识学生掌握得如何?相关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生掌握和应用得怎样?学生对于这个内容的学习兴趣如何?了解了学生的这些问题,在备课时就游刃有余了.
在备课的过程中,老师还要重点备个人,注意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起辅助作用,帮助他们解决“要学”的问题,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积极性,教会学生方法. 解决“会学”的问题,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解决“想学”的问题,营造好的氛围.让学生的心“动”起来. 现在老师的角色都变了,老师的职责更明确更具体,导学——指导或引导学生学习,助学——帮助学生学习,评学——评价学生的学习,督学——督促学生落实学习,只有把课备好了才能上好每一堂课,才能把每堂课上得精彩.
准确理解高效的含义和备课的作用,学生才能真正受益,我们只有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走进学生中间,用民主的意识、民主的态度,去培养民主的性格,那么我们的教育就能塑造出个性厚重、人格强健的有用之才.
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就让我们去为好习惯的缆绳缠上恒心的锁链吧,当它牢不可破之时,让我们拉杆起航,成就生命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