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014-04-29郭向英
郭向英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新型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小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明确成员责任基础上进行的互助性的共同学习. 合作学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的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从而来解决问题,理解知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粗浅见解.
1. 分组,应该合理
教师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等差异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即异质分组. 由于每个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产生了全班各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只有善待自己又欣赏别人才能发挥最大的团队学习效果.
合作小组的人数,我建议为4~6人. 一般来说,2人配对、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学习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
2. 分工,为了合作
教师在启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根据内容合理分工、明确分工. 没有规则、没有分工的合作学习很容易成为“自由市场”,嘈杂无序,合作难以见效,教师难以驾驭,活动难以正常进行. 因而,在小组活动中,合理分工、明确分工尤为重要. 不同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任务,每个成员、每个角色都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相互依赖、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合作,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才是有效合作.
当各小组在汇报阶段,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不同的学习成果,相互评价和相互欣赏时,也体现了组间的一种有序分工,一种合作依赖.
3. 交往,需要互动
教师在合作学习的各个阶段,要针对学生只“交”不“往”或“不互”“不动”,只有合作学习的“形”而没有合作学习的“神”的现象,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主动交往,掌控了小组活动的进程. 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主动交往,增加了合作学习成功的概率. 学生在教师留给的合适的学习时间与开放的研究空间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充分发挥主体性和积极性,必然达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互相影响,互相启迪. 小组在合作学习、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必然形成互相谦让、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等良好的研究氛围.
合作学习可以是多边互动的,合作学习的互动方式可以是多向的,交往对象也可以是多维的.
4. 教师,明确角色
教师在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合作的伙伴”“交往的对象”. 从以前的“大包大揽”到把舞台留给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事事,相反,教师要担负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 因为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这些问题要得到及时的解决,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因为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方面,某些时候比起学生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
教师的设计是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对合作学习做整体设计,做到“心中有数”. 即给小组分好工或指导小组分好工,协调好各小组之间的关系,维持和促进小组研究活动能够持续进行. 启发和点拨每个小组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一个研究课题或研究方式,指导和帮助每名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寻找解决的途径. 合理的活动时间安排、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具有参考价值的合作程序,都是保证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基础.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顾问.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师的身份是普通成员,实行“走动式”管理. 师生分享交流研究的成果,不知不觉中对问题的认识渐趋全面,对知识的理解也渐趋深刻. 研究性学习更把小组合作推向广域的学习情境,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开阔的时空中进行,人际交往就更具多维性和互动性. 学生与教师之间不再是一种对峙的交往,而是一种和谐的交往,教师已经是学生中的一个重要对象. 而且对学生来说,研究之初,他们需要得到指导;研究之中,他们需要得到帮助;遇到阻碍或困难时,他们需要倾诉和鼓励;获得成功时,他们需要肯定和欣赏. 学生与教师的交往沟通,已不限于认知领域,早已扩展到情感、态度、技能的范围.
5. 评价,指向过程
教师在合作学习活动结束时,要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和学习小组对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采取一定的评价措施和多样的评价形式,包括用语言、眼神、体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表示欣赏,用纸质的小星星、小红花等物品进行奖励、表示肯定.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适时适度的评价,突破了课堂教学中只关注结果的单一评价模式,呈现出多维交叉、有机融合的特点. 从评价方式看,有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在每一小组汇报后,既有学生“评委”发表意见,又有教师即兴点评. 从评价内容看,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 在肯定、欣赏、激励、引导中,学生自然生成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悄然获得精神的支持和情感的滋润,从而发挥出更大的创造潜能和合作欲望,不仅出色地完成眼前的学习任务,而且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课改实验深化的进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数学能力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学习方式,成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 经过教师们的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合作学习将变得更加有效、更加成熟,数学课堂也将变得更加鲜活、更加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