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呼吸重症监护病房重症下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效果
2014-04-29姚玲刘丹
姚玲 刘丹
【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呼吸重症监护病房重症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呼吸重症监护病房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观察组采用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对照组患者根据医者的经验采用常规抗生素药物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慢性健康评价指标、住院时间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是(12.31±7.76)d,对照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是(18.29±9.17)d;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慢性健康评价指标评分为(28.31±2.39)分,治疗前为(20.36±3.11),相比之下有所提高,参考组患者治疗后慢性健康评价指标评分为(23.14±4.11)分,治疗前为(21.33±3.11)分,相比之下有所提高;两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呼吸重症监护病房重症下呼吸道感染,可以有效的降低病死率,缩短患者治疗的时间,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呼吸重症监护;重症下呼吸道感染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386-01
目前,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是一项非常具有艰巨性的重症患者监护工作,并且合理有效的使用抗生素能够决定患者预后状况,通常来说,重症下呼吸道感染症状是很严重的,并且治愈率低,容易发生并发症,造成患者的死亡。降阶梯治疗是最近在临床中应用的经验性救治重症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方案[1]。
1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1.1临床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呼吸重症监护病房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个人基本情况方面均无较大差别,具备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美罗培南0.45g溶于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治疗,给药时间为每6至12h用药1次,治疗4天后要将患者痰细菌培养结果作为下一步的治疗依据,对患者的采用美罗培南的剂量逐渐减少,亦或者对患者使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治疗时长为4至12d[2]。
对照组:采用头孢曲松钠2g溶于5%葡萄糖溶液进行治疗,注射方式为静脉滴注,每天1次。
两组患者所采用的其他治疗药物均相同,在治疗期间,对其进行临床观察,主要观察其机械通气时间、慢性健康评价指标、住院时间和临床治疗效果。
1.3疗效评判
治愈:患者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体征以及痰细菌培养和生化检验指标回归正常值;显效:患者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得到缓解,基本消失,体征得到有效缓解,痰细菌培养和生化检验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基本消失,肺部湿罗音等体征明显减轻,细菌培养为阳性;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都没有改变,甚至有所增加。
1.4统计学检验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7.0进行分析及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 ±s)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结果
2.1 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是(12.31±7.76)d,对照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是(18.29±9.17)d,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慢性健康评价指标评分为(28.31±2.39)分,治疗前为(20.36±3.11),相比之下有所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考组患者治疗后慢性健康评价指标评分为(23.14±4.11)分,治疗前为(21.33±3.11)分,相比之下有所提高,P<0.05,差異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下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下呼吸道感染是诱发支气管哮喘、脑血管疾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急性病的主要原因,容易导致患者死亡。随着抗生素的种类不断增加的前提下,在临床治疗中使用抗生素治疗也越来越多,但是,随着很多耐药性细菌的出现,给该种疾病的治疗增加了难度。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入重症监护病房时,其病情是较为严重的,而药敏的结果和细菌培养,却无良好的办法进行获取。这一情况对合理给予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带来了难度,如若使用抗生素的剂量不合理,那么会直接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在对患者进行应用抗生素治疗时,医护人员要先对患者的病情及对药物是否过敏做详细了解,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性。
降阶梯治疗方法是在患者无感染症状的特征下,并且不能及时获取细菌学证据时,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既往病史、用药史等情况做详细了解,同时,要考虑药敏资料与微生物流行病学的情况,再对患者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3]。治疗中,采用最佳广谱的抗生素药物,从而有效的控制感染。当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病情得到良好控制、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指标时,根据相关的药敏实验与细菌学测试的结果,调整对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的剂量。
结语:
通过实验,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12.31±7.76)d,对照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18.29±9.17)d;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慢性健康评价指标评分为(28.31±2.39)分,治疗前为(20.36±3.11),相比之下有所提高,参考组患者治疗后慢性健康评价指标评分为(23.14±4.11)分,治疗前为(21.33±3.11)分,相比之下有所提高;两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呼吸重症监护病房重症下呼吸道感染,可以有效的降低病死率,缩短患者治疗的时间,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勇.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12):213-214.
[2]张宝民,孙艳,徐继来,潘利平.降阶梯治疗重症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学,2009(02):331-332.
[3]郑国平.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应用于呼吸重症监护病房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6):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