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容介态”开拓了怎样的视野
2014-04-29林左鸣
林左鸣
宇宙无边无际,时间无始无终。置身于这样一个浩瀚无涯的时空环境,人类却在“自不量力”地进行着永无休止的探索。虽然历尽艰辛才偶有所得,也只不过沧海一粟,人们却乐此不疲,正为那无穷的奥秘。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如果以静态的角度看,似乎是空间、时间和物质。但如果以动态的角度看,那就还必须加上信息和运动。正是信息和运动才使得宇宙万物大到无尽天体、中到人类社会、小到微观粒子,世界因此呈现出变幻无穷的绚丽多彩,并不断向前发展。也正是因为对信息的掌握和思维运动的结果,才使得人类有了思想,成为了可以直面苍穹、傲视环宇的万物之灵。反之,如果没有这些,当人类面对茫茫宇宙时,将会是何等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携带并随时释放着自身固有的信息,同时也不断地容纳入其他事物释放出的信息。容纳入的信息对容纳者产生影响,使其自身发生变化并在变化过程中不断发出新的信息,然后再被其他事物吸收。这是一个反复流转、连续循环的动态过程。世界则在这种信息运动过程的作用下变化、进化和发展。容介态,就是对这种信息运动和运动结果的抽象表述。
容,即容纳入、吸收。介,即信息介子、信息粒子。态,从时间点角度看表示一种状态,从时段上理解也可认为是一个过程即容介态运动过程。可见,容介态运动是宇宙中以信息为基础,使事物从量变到质变,从而实现变异或进化的运动。没有信息和信息态的存在就不可能有容介态,因此信息以及信息态的类型、性质和质量决定着容介态的形成状态和运动过程。容介态运动是能使宇宙进化的唯一运动形态,也是宇宙进化运动的最高形态。
分别以自然、生命、思维为命题展开容介态论述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即自然是一种无与伦比的超宏伟存在,世上的一切包括万事万物都能够并且也只能在这个背景舞台上展开,舍此即为虚无。虽然虚无也是一种自然存在,但面对虚无,除虚无本身外一切都将毫无意义。生命则是自然之灵魂,是自然中最多姿多彩的炫丽存在。没有生命也就没有人类,而思维则是人类突出的一种精神活动。虽然对人类来说思维只是刺激和反映之间的一种中间过程,但结果却是思想,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人类社会和地球文明,并正在向着广袤的宇宙延伸。由上可知,自然容介态是一个总“纲”,内含着包罗万象的“目”。例如广义虚拟经济研究中的“二元价值容介态”理论就是自然容介态在经济领域的衍射,是其子目之一。但与其他所有“目”不同的是,生命容介态和思维容介态都是自然容介态的主“目”。因为没有思维过程产生的思想便没有高级生命,而没有高级生命的意识和认知,自然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说自然、生命和思维其实是一个紧密相关的垂直系统,自然容介态、生命容介态和思维容介态三文一起构成了容介态理论的主干。
“自然容介态”一文从宇宙由信息和物质两态构成、单奇子是一种能在两态间互变的最基本粒子的推断和物质无限可分的哲学思辨出发,阐释了自然信息的存在。对信息的本质、运动及其合成单奇子的机理作了描述,系统论证了事物通过容纳入外源信息介质而实现变异和进化的形式和过程即容介态,这是宇宙进化运动的唯一最高形态。而以自然信息为基础、以信息和物质两态循环互动为前提的自然容介态则是其精髓。它所包含的信息容介态由信息粒子利用信息光色对比后进行信息光色随向性运动完成,物质容介态则除信息光色外还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它所揭示的无穷机理与易经太极阴阳图在内涵上有着某种相通之处,这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都有着思辨原点和方法论上的启示。
“生命容介态”一文以《宇宙天演论》和“自然容介态”的推论为基础,提出了基于容纳自然信息的生命进化论假说。指出,构成肌朊线粒体的最基本智慧形态粒子,即色粒信息胶子产生于宇宙由信息态到物质态再到信息态的循环运动。主系肌朊线粒体不断裂解出旁系肌朊线粒体、后者又不断进行有源对称分裂的存在过程,构成了生物体、植物体的智慧生命形态。生命的进化则源于色粒信息胶子根据思维态虚能量对外源主体信息解码和确认结果的容介态交合。生物容介态受体有脑兰卡波,对外源信息筛选后容纳、质变,呈“信息态—物质态—智慧态—物质态—信息态”循环。植物容介态以对信息不分类的形式交合,是一种受体直接和多形态的容介态。
“思维容介态”一文则是在“自然容介态”、“生命容介态”两文基础上的深度延伸思考。思维是高级生命突出的重要特征,它在自然界物质与能量、信息与信息态能量以及物质与信息三种形式的容介态互变运动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命的进化。遗传进化主要取决于主系肌朊线粒体的运动,而人类生物体的信任度反应高低、对于思维影像虚像的敏感程度、以及超常态清净思维的纯度等进化质量,则与个体脑容量和生命初始时是否形成异态多元的主系肌朊线粒体严重相关。任何思维形式都不能直接影响信息态空间,宇宙中不存在任何独立于物质生命之外的智慧活动,但高级生命体的生命特征消失后,其主系肌朊线粒体对宇宙信息态空间的进化会有间接贡献。
三篇论文的论述和阐释都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推论和假说,涉及到宇宙科学、生命科学、思维学说和进化理论等诸多方面,并力求在现有基础上做大胆的延伸和突破,因此探索性的本旨自不待言。其实,在自然、生命和思维三个命题中至今都还毋庸置疑地存在着大量的未知领域。而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无论充满着怎样的变数和风险,终归都不能也不会停息。哪怕疑惑是西西弗斯的巨石,也总有人会去坚持不懈地推动,并从中找到支撑生命前行的光芒。
学术探索和学术研究所追求的真谛到底是什么?亚里士多德认为“明天将有一场海战”这一干脆直接的命题因其缺乏证据支撑而不能说是真的,同样也因为没有证据能够否定而说他是假的,因而变成了无所谓真或假。而“要么明天将有一场海战,要么明天将没有一场海战”这个透露着令人厌恶的学术狡辩且毫无价值的复杂命题却是真的。我们到底应该何去何从,或许只能见仁见智。好在,自波兰学者J.卢卡西维茨在1920年提出的关于未来可能事件具有第三个真值(既不真也不假)的命题演算,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另类维度的启示后,已经另有一些系统更是超出了三值逻辑而进入到多值逻辑的境界。例如某些盖然性逻辑就具有介于真和假之间的各种不同程度的真值。仔细想来,卢瑟福的原子有核模型所折射出来的事实难道不也正是这个道理吗?
容介态理论将会如何?我只能虚怀若谷、拭目以待。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2014年1月15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