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焦虫病的诊治体会
2014-04-29乌斯曼·克热木
乌斯曼·克热木
[摘 要] 近几年来,由于牛肉价格的不断上涨,我县的养牛业得到迅猛发展,但牛病也时有发生。
牛焦虫病最为突出,尤其是由蜱为媒介而传播的虫媒传染病,多发生于夏季和秋季。且死亡率较高,给养牛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 牛焦虫病 症状 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274-01
牛焦虫病也叫巴贝斯虫病或梨形虫病,是由数种巴贝斯虫引起的一种寄生于牛红细胞内的血液原虫病。临床上以高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迅速消瘦和产奶量降低为其特征。此病是二类传染病,多为零星散发,在尉犁县每年都有发生,外引牛多发,给养牛户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一、病症简介
2013年9月,我县某养殖户的牛出现以下情况:病牛精神沉郁,体质消瘦,体温41.3℃。食欲减退,反刍停止,呼吸加快,心跳加快,90-120次/分,肌肉震颤,精神沉郁,产奶量急剧下降,贫血,病牛出现黄疸水肿,便秘。经技术人员检查,初步诊断为牛焦虫病。
牛焦虫病的传播媒介是蜱,俗称“草爬子”、“瞎爬子”。蜱是一种体外寄生虫,是焦虫病的中间宿主,也是焦虫病的唯一传播媒介,当蜱在牛体吸血时,其体内的虫体由口进入牛的体内,在牛的体内分裂繁殖,当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引起牛发病。
二、流行季节
该病由蜱传播,二蜱的一个世纪发育要经过4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受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制约,不同地区又分布着不同种类的蜱,而焦虫病的发生于外界蜱的繁殖和活动时间有密切的联系。蜱在3月时开始活动,爬到牛体上吸血,把虫体带到牛的体内,牛一般在5月初开始发病,到10月后停止发病,高发期为6~8月份。
三、临床症状
主要临床症状是高热稽留,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表现在精神倦怠、体瘦毛焦、行走无力、不食或少食、反刍停止或减少,多有异嗜现象,常舔食泥土;粪便颜色变浅,呈淡黄色,尿液个别可见血红蛋白尿;体温高达40-41℃,呈稽留热,心跳加快、心律不齐,呼吸加快,肠音减弱,瘤胃蠕动无力、音小、次数减少;可视粘膜苍白、黄染,尤以眼结膜明显;体表淋巴结肿大、疼痛,尤以肩前淋巴结和腹股沟浅淋巴结明显。
四、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尸僵明显,尸体消瘦,皮下和浆膜黄染有溢血斑点,可视粘膜贫血、黄疸;血液稀薄,凝固不全。脾脏肿大2-3倍,软化,脾髓呈暗红色,在剖面上可见小梁突出呈颗粒状。肝脏肿大,黄棕色。胆囊扩张,胆汁浓稠,色暗。肝脏肿大质脆,成土黄色,胆囊肿大3倍左右,胆汁呈黄绿油状。心脏内、外膜有出血点。真胃黏膜肿胀,有蚕豆大小的溃疡斑,边缘红色隆起,中加灰色,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
五、实验室检验
1.对病牛耳尖静脉采血作血红蛋白含量测定,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下降为特征。
2.从耳静脉采血制成涂片,自然干燥,甲醇固定,用姬姆萨氏染色液染色2h以上,水洗、吸干、镜检、油镜下观察,红细胞内有圆形、窦店形、杆型、圆点形等不同形状的虫体。
3.淋巴结穿刺,吸取淋巴液涂片、染色、镜检,以检查出石榴体为准。
六、防治
治疗对初发病或较轻的病牛,药物治疗,治疗原则以杀虫为主;对重症病例,同时配合强心、补液、健胃等对症措施。
可先用血虫净(贝尼尔)配成5%-7%的溶液按3.5mg/kg体重进行肌肉注射,每天一次。当病牛有黄疸、血红蛋白尿等症状时,可用黄色素按3-4mg/kg体重配成0.5%-1.0%溶液进行静脉注射,同时配合强心、补液、健胃等对症治疗(可用中药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熟地、白芍、当归、川芎、山楂、麦芽、神曲、甘草等对症加减,煎汤内服,每日一次连用1-3次);高熱时还要解热进行辅助治疗;较严重时24h后重复注射一次。
七、预防
1.灭蜱阻断传播,有计划、有组织地消灭牧场及牛舍的蜱。,牛舍内1米以下的墙壁,要用杀虫药涂抹,杀灭残留蜱。
2.对牛体表的蜱要定期用蝇毒磷水溶液喷洒或药浴,以便杀灭之。
3.不要到有蜱的牧场放牧,对在不安全牧场放牧的牛群,于发病季节前,定期药物预防,以防发病。
八、总结
本病发生的季节与蜱的活动季节基本相同,饲养管理差、体质虚弱者容易发病。发病世界是夏季,正是牛比较瘦弱并且农活繁重之时,营养缺乏和过度使役也能诱发该病。要及时加强营养,加强护理,增强机体抵抗力。本病病程相对较长,某些基层兽医误诊为一般的炎症,单纯消炎,或用健胃药,而贻误病情,最终导致死亡。发现疑似牛焦虫病例及时请兽医治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参考文献
[1]黄尚浩.牛焦虫病及诊治[b].吉林畜牧兽医,2008,02:33-34.
[2]谈英甲.牛焦虫病的诊治[b].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12: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