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业清洁生产对策研究
2014-04-29施六林王斌李布青王艳葛昕徐文静赵竑绯
施六林 王斌 李布青 王艳 葛昕 徐文静 赵竑绯
摘要 清洁生产是一种全新的产业发展理念,强调前端预防和过程控制,以减少生产过程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和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安徽是农业大省,农业清洁生产对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从农业清洁生产形势入手,阐述了农业清洁生产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安徽省农业清洁生产面临的主要污染问题、客观必要性和具备的有利条件,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宣传、政策、科技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清洁生产;安徽省;对策
中图分类号 S1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7-09593-03
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 of Agricultural Cleaner Production in Anhui Province
SHI Liulin, WANG Bin, LI Buqing et al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efei, Anhui 230031)
Abstract Cleaner production is a new concept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emphasizing the front-end prevention and process control, in order to reduce the effect of production process on the human and the environment, realize the energy saving, effective pollution redu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anwhile, has good social,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Anhui is a major agricultural provinc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by agricultural cleaner produ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gricultural cleaner production situation, expound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agricultural cleaner production, analyzes the conditions of main pollution problems and objective necessity of agricultural cleaner production in Anhui Province, and puts forward the agricultural cleaner production promotion, policy, technology and other suggestion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s Agriculture; Cleaner production; Anhui Province; Countermeasures
清洁生产是指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生产和排放,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1-2]。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清洁生产,1994年《中国21世纪议程》中明确指出:在确定的国家可持续发展优先项目中,把建立资源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推行清洁生产列入到可持续发展战略与重大行动计划中;2003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2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决定。200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环保总局发布的《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安徽省适应形势需要,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工作的深入开展,相继出台了《安徽省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安徽省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并于2007年成立“安徽省清洁生产中心”,2013年开通了“清洁生产网站”,在推行清洁生产的企业试点示范、宣传教育培训、机构建设、国际合作、政策研究制定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进展[3-4]。然而,在农业清洁生产实际推行过程中,还存在着大量农用化学品的不合理使用,严重的土壤、大气和水污染等问题,对我国食品安全和满足资源约束性的社会需求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深入实施以农业循环经济为核心的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已经势在必行。该研究从农业清洁生产的基本内涵入手,在充分考虑安徽省农业生产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安徽省农业发展面临的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推行农业清洁生产的对策建议,为推进生态安徽,建设美好家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克服资源约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借鉴。
1 农业清洁生产的基本内涵
农业清洁生产是指将工业清洁生产的基本思想即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产品设计和服务中,以增加生产生态效率,要求生产和使用对环境温和的绿色农用品[5],改善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农业污染物的数量,降低其毒性,以期减少生产和服务过程对环境和人类的风险性[6-7],在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同时又可合理利用资源并保护环境的新型农业生产。主要包括3个方面内容:①清洁的投入,包括原料、农业设备和能源;②清洁的产出,主要指清洁的农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不产生危害;③清洁的生产过程,采用清洁的生产程序、技术与管理,控制化学农用品的使用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确保农产品具有科学的营养价值及无毒、无害,减少农业污染,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8-9]。它是在生态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废弃物及污染的最小化排放,是人们提高生产效率、创造良性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其基本特征是强调生产过程的全程化、系统化,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的高效化、最大化。农业清洁生产的总体目标就是要通过清洁生产的实施,达到水源清洁、能源清洁、田园清洁和家园清洁,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轻农业资源的消耗,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防止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农产品,减少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协调农产品生产、消费与环境,降低整个农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1]。
2 安徽省农业清洁生产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1 化肥滥施
化肥可以大幅度提高作物的产量,研究证明施用1 kg化肥可以增产粮食5~8 kg,施肥的贡献率高达40%以上[10]。但过量的化肥不当施用,会对环境、农作物和人类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安徽是化肥使用大省,由表1可知,2005~2012年农用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由285.67万t增加到333.53万t,平均耕地用量接近600 kg/hm2,显著高于发达国家公认的安全水225 kg/hm2,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95 kg/hm2。同时化肥可利用率低,仅为总量的30%~40%[11]。每年因为不合理大量施肥造成大量化肥的流失,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对水体、土壤、大气、生物及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由此导致了严重的面源污染,例如巢湖富营养化状况严重,水体中氮、磷含量丰富,造成蓝藻在夏秋季节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导致水质明显恶化,目前巢湖水质一直属于劣V类水体,其中总磷、总氮指标严重
超标[12]。因此,加快农业清洁生产的推行,从源头上控制面
源污染已经刻不容缓。
2.2 农药滥用
农药因其防治效果好,作用面积广,见效快,保障增收,减轻劳动强度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和推广。然而大量的不合理的农药使用会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附着在作物上的农药直接污染农产品并会通过食物链污染畜禽及其他农产品;农药流入河道、湖泊以至海洋等水体,或渗入地下水会造成水体的污染;进入土壤后,损害土壤的生产功能、调节功能、自净能力和载体功能,造成土壤污染;同时,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还会危害到其他生物的生存,严重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13]。
安徽省农药使用量增长迅速,2005~2012年农药使用量由8.46万t增加到11.75万t(图1)。使用量及施用强度均远远超出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国家的平均用量。而且,农药的利用率仅为30%左右,相当比例的在一定时期没有分解的农药一部分会附着于作物上,一部分散落在土壤、大气和水等环境中,环境残存的农药中的一部分又会被植物吸收。其直接通过植物果实或水、大气到达人、畜体内,或通过环境、食物链最终传递给人、畜。大量地使用农药带来的污染严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同时因为浪费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4]。
2.3 地膜残留
地膜覆盖种植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种植方式,可以有效地抵御不良气候,改善优化栽培条件,增加作物地域适应性,可以使作物高产优质,有研究表明,与露地种植相比可增产30%~50%[15]。然而,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或聚乙烯的地膜在农田中不易腐烂,降解率低,加上地膜回收难度大效率低,大量使用会导致严重的“白色污染”。 残膜进入土壤后,会改变土壤物理性质和通透性,影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和水分吸收,最终导致减产。
安徽省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地膜,由图2可知,安徽农业塑料薄膜的使用量从2004年的7.28万t增加到2011年的8.61万t,8年间增加1.33万t。据相关试验数据,使用1年地膜的农田平均残留量为14.70 kg/hm2,连续使用2年的平均残留量为26.85 kg/hm2,连续使用3年的平均残留量为44.10 kg/hm2,回收率低,残留率高达42%,加上农膜降解周期达百年以上,致使每年接近4万t的残膜留在农田中并不断积累,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污染,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4 农弃物污染
安徽省农业生产产生的农弃物主要是小麦、水稻和玉米秸秆,据研究表明,单季作物每亩田产秸秆500 kg,而双季作物每亩田产出秸秆超过1 000 kg。2012安徽作物播种面积14 948.7万hm2,保守测算当年秸秆产生达4 000万t以上。传统处理农作物秸秆的方式主要为燃料、饲料和燃烧还田。然而随着国家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力度的加强和农村能源的升级换代,秸秆问题日渐突出,一方面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加秸秆产出量日益增大,另一方面秸秆的利用方式单一且利用率低,这就造成了大量秸秆堆置在田边空地。而这些废物一旦进入大气、地下水、地表水,就会造成污染,并直接影响我国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治理效果[16]。
2.5 农田灌溉污染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开发建设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业、生活污水排放量日益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可知,安徽省2005年排放废水156 591万t,2012年排放254 328万t,8年间污水排放量增加近10亿t,其中含有大量氮、磷、酚等有机物和重金属物质,致使安徽省水质污染加剧。长期使用未经处理的或未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工业、生活污水灌溉农田,将使灌区出现土壤板结,重金属等污染物在土壤中富集,并造成地下水及农作物某种程度的污染[17],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安徽省矿产资源丰富,全省共发现各类矿产138种(含亚矿种),大型矿床88处,中型矿床179处,尤以两淮的煤炭和长江沿岸的Fe、Cu、S矿著称,为我国矿产较全和储量较多的省区之一。然而矿产开采在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矿区塌陷、水体重金属污染等均为农业清洁生产的推广带来了严重的障碍。因此,在大力推行矿业清洁生产的同时,应加强技术研究和集成推广,建立适用于安徽矿区、采煤塌陷区的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体系。
2.6 畜禽养殖业污染
养殖废弃物排放对农业环境造成的污染进一步加剧。2011年安徽全省猪出栏量2 721万头,牛出栏量120万头,羊出栏量989万只,家禽出栏量67 795万只,全年畜禽粪便尿总量上百万吨,半数以上的畜禽粪便未经处理就排入环境中,不仅会危害畜禽的生存环境,还会严重影响人类健康,造成疾病的传播,污染周围土壤和水源[18]。因此,必须大力推行农牧业清洁生产,从生产过程这一源头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发展生态循环高效农业,建立农业清洁生产防控体系。
3 安徽省推进农业清洁生产的客观必然性
3.1 农业清洁生产的必要性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全国商品粮输出省份之一,2013年粮食产量达3 280万t。近年来,安徽省农业经济高速发展,2013年农林牧副渔总产值4 009亿元,比2006年增长141%。但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和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也带来许多新的问题,主要包括:化肥、农药、农膜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失衡和农产品品质的降低;自然资源能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低,生产效益不高;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严重影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农业领域推行清洁生产既是防治农业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资源持续利用的主要途径,是建设生态农业的重要举措,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控制和防治农业污染的要求,是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需要,是资源大省向经济大省转变的需要,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生态美好安徽的需要,也是治理秸秆焚烧的有效途径[19]。
3.2 农业清洁生产的有利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推行农业清洁生产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工业清洁生产的深入研究和广泛推广,及一系列法规政策的推出,为农业清洁生产的推进提供了借鉴。工业清洁生产的深入研究和广泛推广,及一系列法规政策的推出,不仅降低了工业“三废”的排放,控制了农业环境的外源污染,还为农业清洁生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与原理[7,20]。安徽省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为农业清洁生产的推进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例如,安徽淮南毛集实验区绿馨园,利用8 000亩采煤塌陷区,发展苗木、家禽、水产业,林下养鸡,基肥种草,以草养鱼,实施生态循环农业,实现了塌陷区水土资源最大化利用,污染物接近零排放,改善了塌陷区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效益。实施生态安徽战略和美好乡村建设,为农业清洁生产提供了积极的政策导向和保证。
4 安徽省推进农业清洁生产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宣传力度,强化清洁生产意识
推行清洁生产的制约因素主要来源于观念和认识,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清洁生产意识、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农业清洁生产的推行。政府应加大农业清洁生产的宣传力度,向社会、农业企业家、农民进行农业清洁生产宣传、教育,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知识,强化农业清洁生产意识,提高科学种田技能,减少农业生产投入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更新全社会观念,形成农业清洁生产良好氛围,使农业清洁生产意识深入人心,转化为涉农人员的自觉行动。
4.2 制定安徽省农业清洁生产促进政策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农业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从安徽省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完善农业产地环境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安徽省农业清洁生产政策法规,编制农药、化肥、地膜等使用技术规范,加强实施和监督力度,并将农业清洁生产的实施纳入政府业绩考核范围,推动农业清洁生产健康持续发展,建设在农业清洁生产理念指导下的安徽农业升级版。
4.3 建立明确的奖罚机制
依据安徽省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建立完善的奖罚机制。加强对农业清洁生产的引导和鼓励,对实施清洁生产的农业企业、农户进行政策扶持,给予奖励,条件具备的地方,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产地安全双认证。发挥税收信贷为杠杆作用,对实施清洁生产的农业企业、农户,减免税收,增加信贷额,充分调动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民参与农业清洁生产的积极性。以相关法律规定为标准,对违反规定的农业企业和农民进行相应处罚,确保农业清洁生产的实施。
4.4 构建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体系
一是建立农业清洁生产评价体系,制定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标准,提出包括资源指标、环境承载量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环境经济效益指标、产品清洁指标的企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值,进行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