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德育课“三贴近”实施策略探究
2014-04-29杜建忠
杜建忠
针对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坚持“三贴近”原则,采用“以生为本”、提高教师素质、因材施教、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等有效的实施策略,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增强课堂吸引力与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德育课 “三贴近” 实施策略 授课模式
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德有才重点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弃之不用。”要想做好“事”,先要做好“人”,已经成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共识。但据调查,部分职业学校2/3以上学生认为德育课可有可无或者觉得没意思,道德教育给大家的印象就是费力不讨好。怎样“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搞好德育,是多年来我国很多职业学校德育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就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真正贯彻“三贴近”原则,具体采取哪些适当的实施策略做一些探究。
坚持贴近学生的原则,应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多用疏导、参与、讨论的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不能一味采取空洞的理论说教,真正地让学生“入心”;坚持贴近实际原则,既要遵循德育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与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坚持贴近生活的原则,应寓教于乐,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有趣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一、坚持“以生为本”
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是实现“贴近学生”要求的先决条件。德育课抽象的内容影响了学生多样化的发展,常常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没有积极性。“三贴近”的核心是“贴近学生”,如果德育课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参与到德育课活动中,形成教学互动,教学相长,那么德育课教学就更贴近学生的心灵,贴近学生的实际。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行为的动因。”学生只有把学习看成是一种需要,一种享受,才会产生巨大的内驱力,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探索。比如,某德育课教师的授课方式灵活多样,采用导、学、议、赛、评五步教学法这一新的教学方法,并让学生自编自演小品,教学效果相当好,这完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符合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德育课真正成为师生沟通的纽带和桥梁。
二、提高教师素质
德育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时代性,但教材往往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因此,教学不能仅仅拘泥于教材知识,而应该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这就要求德育课教师必须功底深厚、知识渊博。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还应了解与本学科相联系的热点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读书看报、收看电视、上网等方式把新知识新信息融人课堂,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磁性”。只有自己是源头活水,才能以丰富而又新鲜的知识滋润学生,为德育课的有效性提供强大的保障。
如果德育课教师上课仍以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那么这种说教会使那些大道理变得越加苍白,课堂越没有吸引力,学生也越不想听。比如,在《职业与职业性格》课上,德育老师直接讲解什么是性格,什么是职业性格,等等,选择的案例多是用袁隆平等成功者的例子,让学生望尘莫及,与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联系不紧密,仅仅是知识的灌输,使得德育教育没有说服力和亲和力。
老师的举手投足,甚至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微笑都是那么重要,一个有精气神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精气神的学生。比如,笔者听过一次课:在一阵掌声中开始了上课。“同学们请多关照!”“老师请多关照!”和往常一样的起立问候。教师:“今天我先要问‘你们最讨厌什么呢?”学生的答语是这样的:“生病打针、长大后没钱、上当受骗、讨厌长大、父母的唠叨、受别人的约束、考试、写作业时犯困”(下面一片笑声)。教师:“现在已有了不少讨厌的事了,看来我讨厌的事学生还没有讨厌呢。这件事是在学校老师讨厌,在家父母讨厌,是什么呢?”(是犯错误。)“既然大家不是那样讨厌的,那我就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犯错误有哪些好处”。学生立即兴致高昂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授课的激情不足、没有感染力,课堂气氛就不能很好的调动起来,听课的学生自然也就昏昏欲睡或者急切地盼下课。这就要求德育课教师不但要具备良好的德育素质,更要具有完备的人文素养,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是德育课教学“三贴近”的关键。
三、转变授课模式
德育课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模式,应当以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和采用电脑、投影、录像、影视、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实施教学,从而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研究表明,学习同一内容,单用讲授的方式,学生听3个小时,只能理解60%,只看,学生只能理解70%,如果听、看、说并用,则能理解90%。这就对德育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仪器来实现看、听、说的课堂氛围。
根据德育教学的特点,可以利用最新的时事热点导入课程,如教师设计“神十”飞天、“新疆暴恐”“地沟油”事件等导入新课;可以进行角色换位,使受教育者亲身体验了所扮演角色的言行,感受深刻,往往能够引起较大的心理变化,常常收到神奇的效果。德育课教师更不要处处以说教者的身份出现,要学会做聆听者,最佳的效果就是让学生告诉你。实践证明,有的德育课教师授课的时运用这种方法,经常让学生想想“假如是我,我会怎样?”“假如我是……我该……”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德育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缺乏实效性,如有的老师虽然采取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形式,但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学生进行讨论时间太短,也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老师提出的问题简单而一目了然,并没有展开探究活动的必要。
总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应该具有明确的德育功能,突出能力的培养,德育教育应该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今后我们还需进一步改变德育教育的理念,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教学形式与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全体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发挥德育课作为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玉超.改革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9).
\[2\]张鸿鹏.坚持“三贴近”才能与时俱进.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2).
\[3\]李长春.坚持“三贴近”要着重解决五个问题\[J\].求是,2013,(5).
本文系江苏省职教学会2013-2014课题:基于“三贴近”原则的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13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