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文本潜在信息,激发学生阅读动机
2014-04-29严铁根
严铁根
现行的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很多潜在的信息往往被老师们所忽视。如果学生能抓住这些潜在的信息去阅读,就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和学习兴趣。本文结合案例拟从挖掘文本的前后“矛盾”和探索文本的前后联系两方面给出一定的建议。
文本 潜在信息 阅读动机 阅读兴趣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英语听、说、写等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对阅读材料做到真正的理解,从中获得自己所需要了解的信息,这才是有效的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阅读兴趣的培养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制约学生英语阅读动机和兴趣的因素很有多,其中文本本身能否吸引学生是最重要的因素。现行的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蕴含着很多潜在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增加文本本身的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动机。很多老师在教学时,仅仅是根据文本的内容,提出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进行阅读和回答后就匆匆收场,湖光掠影,蜻蜓点水,导致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很多潜在的信息没有被深层次地去挖掘,学生失去了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信息,长期以往,迟早会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和动机。笔者在高年级英语教学中,结合自己长期教学实践,贸然提出探索文本潜在信息,激发学生阅读动机。本文拟从文本的前后“矛盾”和文本的前后联系方面探索文本的潜在信息,给大家一点参考建议。
二、挖掘文本的前后“矛盾”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有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学生如何保持语言学习的持续性?学生的英语学习的持续力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的前后“矛盾”可以让学生形成英语学习的持续力。文本的前后“矛盾”实际上是不矛盾的,它仅仅是一种表面的矛盾,实质是文本前后的一种内在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抓住这种“矛盾”,并利用这种“矛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能进一步地理解文本的内容,对英语产生持续的、根本的兴趣,并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动机,形成一种英语学习的持续力。下面就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的一些文本谈谈如何探究文本中的“矛盾”。
【案例】
教学6B Unit1A,课文的部分内容如下:
Su Hai:Do you have any brothers or sisters,Jack?
Jack:No,I dont.
Su Hai:So youre the only child in your family.
Jack:Yes, but my mum says Jimmy is also her child.
Su Hai:Whos Jimmy?
Ben:Thats Jacks dog. Here he is.
Su Hai:How old is he?
Jack:Hes four.
在教学这一段文本时,教师抓住but my mum says Jimmy is also her child这句话当中的also一词,反问学生Jack is the only child in his family, why Jimmy is also her mums child?利用这一“矛盾”,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在反复阅读文本之后,明白了妈妈是把狗也看作她的孩子,这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并且与下面的 Here he is.和How old is he ?两句话中的he的用法一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这种拟人化的写法蕴含了一种什么情感?通过这样的“矛盾”创设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我们要热爱小动物这一情感目标,学生的兴趣也得到了培养。
英语教学是一种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师可以像构思文学作品一样,设置“矛盾”、妙用悬念,构成教学的“一惊一乍”,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动地探索、思考和发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探索文本的前后联系
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特点是按照“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原则编写,并力求使话题、功能、结构和任务四个方面在比较真实的情境中紧密联系,融为一体。单元与单元之间实际上是互相联系的,每个单元的各个版块之间更是密不可分,紧密相连。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不强,在备课时仅仅是着眼于这一单元或者这一单元的某一个版块,没有探索单元的前后联系和版块之间的内在关系,就内容讲内容,完整的教材体系被教师分割地支离破碎,学生也学得迷迷糊糊,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丧失殆尽。探究文本的前后联系,可以使教材的体系明明白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下面撷取几个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
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6 Holidays讨论的话题是“节日”,引言部分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为It is the 18thof December,并补充了Christmas is coming 这两句话不仅交代了这一单元的时间,而且为下一单元Unit 7 Christmas做了很好的铺垫。Unit 7 Christmas A部分讲述了On Christmas Day,也就是圣诞节当日(the twenty-fifth of December),Jim的家人在谈论他们的圣诞礼物。C部分谈论了学生们在Jim家举行圣诞聚会,讨论了物品的主人,呈现了新句型。D部分是听力练习,但内容是接在C部分的聚会之后,谈论Jim的礼物是来自哪个朋友。结合第六单元,这几个部分都是围绕着“节日”这一话题展开的,学生在探究之后不难发现“时间”这一主线,从第六单元的the 18thof December到第七单元的 on Christmas Day,after the party,再到E部分的New Years Day.学生随着文本的时间推移,明白了文本的前后联系,了解了编者的编排意图,加深了对文本理解,阅读起来能够从整体上入手,扩大了阅读视野。阅读的主动性得以加强。尤其是在引导学生学习E部分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用如下的语言导入:
T:Boys and girls,we talked about some holidays in Unit 6, we know it is the 18thof December in Unit 6,and Jim talked about Christmas presents of his family on Christmas Day. What holiday comes after Christmas?
S:New Years Day.
T:Yes. It is New Years Day today. Jim is drawing and writing in his diary. Would you like to read his diary?
S:Sure.
T:OK! Lets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complete Jims diary.
这样的导入轻松自然,学生自愿去阅读,主动去探究,在学完E部分之后,还可以让学生想象即将来临的春节,Jim会发生哪些故事呢?
新课程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学习成败尤为重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而设置文本“矛盾”和“悬念”以及探究文本的前后联系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激趣法。他能从根本上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并能够形成英语学习的持续力,避免了一些其他的表面热闹和哗众取宠的方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优良的基础,让学生在探究文本的潜在信息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力.课标修订:小学英语有啥变化\[J\].小学英语教与学,2012,(8):6-8.
\[2\]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200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牛津译林出版社,6A、6B\[T\].南京:译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