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2014-04-29王艳华
王艳华
针对目前初中生学习数学兴趣不高的现状,积极寻找原因,构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模式,以提高数学课的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初中数学 课堂效率 数学兴趣
一、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探析
1.受中考指挥棒影响,盲目追求升学率
学生面临升学竞争压力,心理负担加重。在中考指挥棒的指挥下,部分教师采取了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不注重对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的研究,教学方法呆板、单调,采用“满堂灌”法、“题海战”法、严厉惩罚等方式,阻碍了师生情感交流,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教学方法呆板,观念陈旧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些数学教师仍然以“一书(课本)、一笔(粉笔)、一言堂”之“三一先生”的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某些教师认为身为数学教师学好数学知识就行了,知识不广博。这些当然无法满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和对新时代下数学教师的要求。
3.教学内容过窄,扼杀学生个性
由于过分强调考试内容,一些教师不是认真准备符合学生特点、符合本地区特色的教案,而是死抠参考书和练习书;学生为了考试课业负担加重,不仅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急功近利、舍本逐末,忽视了全面发展,突出的表现是高分低能。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理论认识
1.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内驱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从平淡中看到瑰丽,从困难中奋然而起,能让学生获得探求真理与增长能力的最佳心态。大凡教育行家都十分重视激发学生兴趣,主张要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溢”,“每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和聪明才智,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兴趣可以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
初中生具有好动、善疑、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注意力不易持久的特点。在这一年龄阶段,他们能掌握些基本的抽象概念。不过在掌握复杂的抽象概念时,他们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如果没有具体形象做支柱,他们往往不能正确地领会这些概念。初中数学课具有一定的理论性,许多概念都比较抽象。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时一定要生动、形象、具体,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兴趣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学习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他们乐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习知识。只使用教、练的老方法,势必让学生反感,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只有匠心独运,创造愉悦的教学环境,激发其学习兴趣,数学这门学科才能被学生真正接受。
三、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1.充分利用师爱效应,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容易让人忽视的就是情感效应的因素。数学是一门知识体系严谨的学科,数学教师因受其数行规律和逻辑关系的严密性特点的影响,很容易在学生心中形成呆板、严厉的印象,部分学生往往会觉得学数学很乏味。因此,数学教师在平时应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同时,教师要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使学生喜欢老师,相互建立亲密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达到“爱屋及乌”的程度,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中学高年级,常常会产生一些后进生,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肯定,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一些问题型、活动型、探究型、信息型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朗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要求学生勾画出这个美丽的景象,接着分析把落日看成一个圆,长河看成一条直线,落日与长河有哪些不同类型的位置关系,学生画出各种直线与圆的关系;教学“图案设计”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片展现丰富的几何图案,让学生欣赏这些美丽图案后,告诉学生,“这些图案我只要用一个圆规就可以画出来,你想学会吗?”然后,师生一起探究这些图案的画法,并激励学生大胆创新与设计。通过图案设计,学生进一步熟悉了圆规的使用技能,了解了将圆六等份、三等份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电脑上画图,设计图案,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设计的图案丰富多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而且品尝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3.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宽松、情深趣浓、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课堂氛围,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达到和谐统一,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来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喜爱,让学生在清新的感知活动中掌握知识,在活跃的思维过程中,真正领略到数学知识的精彩、美妙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