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2014-04-29林万花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22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数量条件

林万花

【摘要】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老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如何审题、找关键词从而理解题目的意思,提取并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从条件入手与问题入手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解决问题;方法;能力

一、重视数学审题方法的指导

解决问题也强调语文当中的“读”,“读”出问题的情境,“读”出问题的关键条件. 解决问题中的关键信息有三种:数字、文字以及图片. 而学生在审题过程当中最重视的是数字信息,然后胡乱地把这些数字加、减、乘、除,可想而知,这样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更加不可能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文字关键词和图片的关键信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文字关键词,例如:表示时间的“一周”“一个季度”“一年”,表示概念的“面积”“周长”“体积”“表面积”,表示对象的“圆柱”“圆锥”,还有一些行程问题中的“相对”“相向”“背向”“往返”等等. 在解决问题当中要是没有认真读懂这些关键词势必会对问题的解决产生阻碍.

图片当中隐藏的关键信息更是学生最经常忽视的. 例如有一道题:学校要买课桌椅,每层7个班,每个班级40套,学校共要买多少套?这道题很关键的信息是在图片中,这个教学楼一共4层. 可学生往往是看到了2个条件就开始动笔,忽略了这一关键信息.

在“读”出这些关键词后,还要养成“画”出关键词的习惯,这样就简化了复杂的题目,让数量关系更加明确.

这些关键词还为后面的检查做准备. 当学生完成一道解决问题时应该进行检查,那么如何检查呢?就可以根据这些圈画的关键词,再次确认数量关系,检查数字是否抄错,还可以将问题转换成条件与题目中关键词进行矛盾检测. 比如苹果有30 kg,苹果比梨多,梨有多少千克?学生用30 ÷ 1 -

解决,得出的答案是梨有45 kg. 像这样的题目,把答案梨有45 kg与题目中苹果比梨多中的“多”这个关键词对照,就发现与题意不符合,这说明我们的解题策略出现了问题.

二、重视数量关系的提取方法

通过审题把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找出之后,就要分析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 题目多变,但是有些数量关系是不变的,因此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一些具体的情境题目提取数量关系运用到一般的问题中,这样才能被学生内化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解决某种问题的方法.

数量关系的提取在中高段的教学当中尤为重要,学生如果不能提取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那么他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实质的理解,当然也解决不了问题. 一步计算的数量关系基本上是蕴含四则运算的意义,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要让学生从生活的具体问题过渡到四则运算的意义,再分析常见的数量关系. 只有掌握了一步计算的数量关系,才能进一步解决两步及以上的稍复杂问题,因为复杂的问题其实是简单问题的综合体. 譬如,在常见的行程问题中,只要学生能够提取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就算是较复杂的题目也能轻松解决. 例如,蜜蜂0.5小时飞行9.8千米,蝴蝶2小时飞行11.8千米,蜜蜂每小时比蝴蝶快多少千米?只要提取两个简单数量关系:蜜蜂每小时比蝴蝶快多少 = 蜜蜂速度-蝴蝶速度,速度 = 路程 ÷ 时间,就能解决这个稍复杂问题.

因此数量关系的提取一定要分析清楚题意,有的时候数量关系提取错误就导致全面的错误. 例如:杨树种植64棵,是槐树的2倍,槐树有多少棵?这种题目的数量关系的提取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是因为第二句话并不是完整表述,很容易提取成:槐树 = 杨树 × 2,正确的应该是杨树=槐树 × 2.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应该在提取数量关系时将不完整的语句补充完整再提取.

三、重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方法

解决应用题的思路有两种:从条件入手和从问题入手. 而这两种思路都可以用一个方法:“知二求一”法,知道两个条件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或者是要解决一个问题要知道两个条件.

如果从条件入手,则要清楚地知道哪两个条件可以解决哪个问题,是不是这道题的最终问题. 这种方法应该是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但是对于稍复杂的问题尤其是有多余条件的时候就显得有些困难. 因此我认为还是注重培养学生从问题入手的解题能力.

平时的训练中我只给学生问题,让学生向我索取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比如:小红比小明高多少?学生就会知道要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两个条件是:小红身高是多少?小明身高是多少?再比如稍复杂一点的:苹果和梨一共花多少钱?学生找出所需条件:苹果花多少钱?梨花多少钱?我再提出要求苹果花多少钱又需要哪两个条件?梨花多少钱又需要哪两个条件?学生找出条件:苹果的单价和数量,梨的单价和数量. 因此一道需要三步解决的稍复杂问题迎刃而解.

有了这些训练的基础,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从问题出发,分析所需要的两个条件,如果其中的某个或两个条件不是已知的,就将这个条件看成一个新的问题再寻找两个条件. 所以不管多么复杂的问题最终简化成只是一个问题两个条件的简单问题.

四、重视多角度的解决方法

学生不应该停留在解决一道题的阶段,而应该是解决一类题,因此问题解决之后,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数学解决问题过程的重要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最有意义的阶段. 从而可以让学生从解题过程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数学方法与思想.

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他们的已有基础不同,智力发展水平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不同,所以会经常发现对同一问题我们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的情况,但只要方法正确,解题思路合理,教师都要给予充分肯定以及鼓励,从而让全体学生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视野得到拓宽,思维得到拓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好比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有的人用“分割法”,把这个图形分割成一块一块简单的图形计算再相加,而有的人则用“填补法”,把这个图形补成一个大的简单图形,然后再减去补的那一块. 这两种方法都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都是一种策略. 因此,面对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方法,肯定他们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曾經有这样一个问题:王奶奶家上半年节约水费27元,李奶奶家第一季度节约13.5元,平均每月王奶奶家节约多还是李奶奶家节约得多?大部分学生的解题方法是算出王奶奶家每个月节约的和李奶奶家每个月节约的然后再对比. 可是这时有名学生提出:我算出李奶奶家两个季度也就是半年节约的再对比也是可以的. 接着就有学生提出还可以这样解决:算出王奶奶平均一个季度节约多少再对比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原来有好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我在备课过程中所没有发现的,因此我在课堂上表扬了这个平时成绩并不理想的孩子,只要你动脑筋,你就是优秀的!这也大大地鼓舞了学生学习数学及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增强了自信心.

在平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对题型进行分析,对数量关系的提取方法、对解题关键条件进行概括,并将它们用以解决新的问题. 这不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而且让学生从中体会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数量条件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排除多余的条件
选择合适的条件
统一数量再比较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头发的数量
我国博物馆数量达45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