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施策略
2014-04-29陆小辉
陆小辉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 新的课标也正体现了以人的终身发展为目标的理念,为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并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和探究交流的操作平台,更看中学生自由探索、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过程. 因此,培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初中数学实际教学中,往往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不强,不能充分融入到课堂学习中,仍存在着以被动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主动学习意识淡薄. 一半的学生在老师布置预习时才进行预习,要求复习时才进行复习,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很少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不高,依赖教师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少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之中.
2.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部分学生平时基本不复习、预习,课堂上不能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不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老师布置的作业动辄抄袭.
那么,造成当前学生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为主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1. 重“教”轻“学”的过程的影响. 长期以来,教师注重对教材的钻研和教法的探讨,以陈述性知识传递为主,却基本忽视了对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研究,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进行“如何学”的指导,导致学生不能进行系统的学习、全面的理解制订学习计划、运用学习方法等活动. 这种单向传递的教学活动阻碍了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提高和发展,是造就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的原因之一.
2. 重“灌输”轻“自主”的教学模式的影响. 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是围绕着教师的“教”进行的,无论是学生通过自学能掌握的内容,还是需要教师重点讲解的内容,教师往往都忍不住要讲解,有时甚至一讲到底,没有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积极思维的空间和时间,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 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评价体制的影响. 当前,很多地区教学评价仍以学生学业成绩作为主要的评价内容,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进行全面的形成性评价. 多数教师一直是仅通过书面考试对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作判断. 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而大多数学生在过于频繁的测试、考查、评比中无法获得自主学习的积极体验.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施策略
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里,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不应仅单纯地关注知识的传授,而更应在指导学生“会学”上下功夫,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
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重要目标. 因为教师有了明确的自主性教学目标就能突破传统的教学思想的束缚,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表现他们的才能,体会他们的本能.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为创新而学”的意识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在预习方面,指导学生学会自学. “先学后教”就是在教师还没有“教”之前,鼓励学生“先学”. “先学”是“后教”的基础,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先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点加以突破:
① 根据每章节提出的学习目标,先粗读教材,领略教材的知识点滴,然后再引导学生仔细研读,在关键的语句,或不理解的段落、文字下面适当做记号;自己在阅读时,能有自己的观点、看法,可适当做些注释,阐明自己的观点,或注明所需要提问的问题.
② 对课本的示范例题,可适当地做些注明,认为关键的、较有特色的步骤也可用色笔画线以示注意,看完例题后,把题目抄起来,然后自己可尝试解题,再与教材解法加以对照、比较,总结得失,做好记录;反之,也可只看例题题目,自己先尝试解题,然后再对照比较,找出优缺点,再做好记录、总结. 若能引导学生做好这方面的自学,学生的思维活动层次就会相应提高.
3. 加强学生的思维培养. 数学中的一题多解,由于解答的方法多种多样,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抛出一些一题多解的问题,激励学生大胆猜想、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面对新的数学课标要求,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动脑筋、下工夫,让学生了解数学、热爱数学、探索数学,进而主动地去钻研、想象、发现,让他们在切身的体会中去认识新知,掌握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