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煤塌陷地河蟹不同模式养殖结果及水体营养状况评价

2014-04-29田功太张金路杜兴华刘飞张明磊许国晶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27期

田功太 张金路 杜兴华 刘飞 张明磊 许国晶

摘要 对传统河蟹池塘主养模式和藕-蟹-鱼生态养殖模式的养殖结果及水体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河蟹主养模式河蟹平均规格为102 g/只,经济效益为33 75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2.12,藕-蟹-鱼套养模式河蟹平均规格为133 g/只,经济效益为56 35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3.94,藕-蟹-鱼套养模式比河蟹主养模式经济效益增加22 600元/hm2,经济效益提高66.96%;河蟹主养模式池塘6、7、8月份水体为中度富营养类型,藕-蟹-鱼生态养殖模式池塘水体6月份为中营养类型,7、8月份为轻度富营养类型,总体而言,藕-蟹-鱼生态养殖模式池塘水体营养状况均好于传统的河蟹主养池塘2~3个数量级。

关键词 河蟹池塘主养模式;藕-蟹-鱼生态养殖模式;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养殖结果;水体营养状况

中图分类号 S9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7-09390-03

Breeding Results and Assessment on the Nutritional Status for Different Crabs Breeding Models in Mining Subsidence Lands

TIAN Gongtai, ZHANG Jinlu,DU Xinghua et al

(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andong Province, Jinan, Shandong 250013)

Abstract The study evaluated the breeding results and nutritional status of traditional ponds mainly cultured with crabs and ecological culture model of lotus rootcrabfis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ecifications of crabs in ponds mainly cultured with crabs was 102 g/a, economic benefits was 33 750 yuan/hm2, inputoutput ratio was 1∶2.12. The specifications of crabs in ecological culture model of lotus rootcrabfish was 133 g/a, economic benefits was 56 350 yuan/hm2, inputoutput ratio was 1∶3.94. Economic benefits of ecological culture model of lotus rootcrabfish increased 22 600 yuan/hm2and 66.96% than ponds mainly cultured with crabs. The water of ponds mainly cultured with crabs was at medium eutrophication level in June, July and August. While the water of lotus rootcrabfish ecological breeding model was at medium nutrient level in June, and lightly eutrophicated in July and August. Overall, the water nutritional status of lotus rootcrabfish ecological culture model were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ponds mainly cultured with crabs 2 to 3 orders of magnitude.

Key words Ponds mainly cultured with crabs; Ecological culture model of lotus rootcrabfish; Comprehensive nutrition state index method; Breeding results; Water nutritional status

河蟹养殖模式不仅影响河蟹养殖规格、产量、经济效益,而且对养殖水体营养状况也有较大影响[1-2]。池塘养蟹是目前我国河蟹养殖生产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池塘养蟹的需求,需要采取人工投喂高蛋白饵料、移植水草、移植螺类、增加换水量等一系列技术措施[3-5]。但由于其放养密度较大,产量高,受河蟹日常活动及摄食影响,人工移植的水草、螺类很难在蟹池中迅速生长繁殖形成必要的群体数量以完全满足池塘养蟹的需求,而且传统的池塘养蟹对池塘水质也有很高的要求,从而增加了人工措施的使用和依赖程度,对养殖生态环境形成了较大压力负荷,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日益明显。面对水资源日趋紧张、环境压力进一步增大以及生态功能明显退化的严峻局面,积极探讨低碳环保、生态高效的池塘养蟹新模式十分必要。山东省滕州市盛世红荷藕业有限公司在原有采煤塌陷地藕池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度的工程改造,将原来单纯养藕的池塘改造成既适合种藕又适合河蟹、鱼类套养的立体生态池塘,经试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笔者对传统河蟹池塘主养模式和藕-蟹-鱼生态养殖模式的养殖结果及水体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旨在为探索低碳环保、生态高效的池塘养蟹新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条件

1.1.1

河蟹池塘主养模式。池塘形状呈长方形,东西走向,面积0.2~0.4 hm2,水深1.2~1.5 m,坡比为1∶2~3,土质为黏壤土,淤泥20 cm左右;进排水系统完善,能排能灌;水草种类主要为菹草、眼子菜、喜旱莲子草等,覆盖率20%左右。用高度60 cm左右的聚乙烯网,并在其顶端缝制约20 cm的反罩网作为防逃墙。

1.1.2 藕-河蟹-鱼生态养殖模式。池塘形状为不规则的多边形,面积0.2~2.0 hm2,土质为黏壤土,淤泥20~40 cm,莲藕塘四周开挖一条宽3 m、深1 m左右的环形沟,坡比为1∶2~3,面积较大的中间还需开挖“十”字形或“#”字形塘间沟,环形沟和塘间沟面积占藕塘面积的10%左右;藕池水深30 cm左右,环沟、十字沟最大水深130 cm左右。

用高度60 cm左右的聚乙烯网,并在其顶端缝制约20 cm的反罩网作为防逃墙。

1.2 方法

1.2.1 不同模式池塘种养管理。

1.2.1.1 消毒。

3月份用生石灰进行消毒,生石灰用量为2 250 kg/hm2,化浆全池均匀泼洒。消毒7~10 d后排干池水曝晒数日,再重新灌注新水。

1.2.1.2 施肥。

藕-蟹-鱼养殖模式:在莲藕种植之前,用堆厩肥22 500~30 000 kg/hm2或绿肥25 000 kg/hm2作基肥,并将其耕耙入土。深水藕池易缺磷,加施过磷酸钙300~450 kg/hm2。在藕栽植后30~40 d,刚长出立叶时施追肥发棵,以促进分枝和出叶,用尿素150 kg/hm2或腐熟粪肥22 500 kg/hm2左右。到已长满立叶、部分植株出现后栋叶,即开始结出新藕时,再施结藕肥,用尿素300 kg/hm2和过磷酸钙300 kg/hm2以促进新藕快速增长。每次追肥前尽量放浅田水,施肥在露水干后进行,每次施肥后浇水冲洗叶片,以防灼伤,施肥1 d后还水。

河蟹池塘主养模式:不进行人工施肥。

1.2.1.3 莲藕栽植。

清明节前后,水温达到12 ℃以上时进行莲藕栽植。选择品种优良、新鲜粗壮、藕身和顶芽完整、至少有2节以上成熟藕身的整藕或较大的子藕作种藕。莲藕行距约200 cm,株距130 cm左右,栽植深度约15 cm,采用斜插法种植,藕苗向阳,翘起部分呈20~30度角,藕种用量为3 000~4 500 kg/hm2

1.2.1.4 蟹、鱼放养。

不同养殖模式蟹、鱼放养情况见表1。

1.2.1.5 饲养管理措施。

(1)投饵。河蟹主养模式池塘按山东省地方标准《中华绒螯蟹养成技术规程》[6]进行喂养管理,其中投喂量据饲料种类、季节、水温、天气及河蟹摄食状况掌握在河蟹总重的2%~6%;藕-蟹-鱼生态养殖模式主要依靠藕池中的天然饵料生长,不进行人工投饵。

(2)水质调节。河蟹主养模式池塘一般春季水位保持在80 cm左右,每7 d左右加一次水,每次20 cm左右,15~20 d换水一次水,先排后灌,每次20~30 cm。入夏之后保持120~150 cm的较高水位,1~2 d加一次水,3~5 d换一次水,每次换水30 cm左右。秋季需保持约120 cm的较高水位,因池塘负载量大,有机物积累多,水质易肥易变,容易缺氧,仍需保持较大的换水力度,一般15 d左右换一次水,每次30 cm左右;藕-蟹-鱼生态养殖模式根据水质以及鱼、蟹摄食活动情况和天气状况灵活掌握。一般情况下,春秋两季每隔15 d左右换一次水,夏季每隔10 d左右换一次水,每次换水时先排后灌,每次换水量占池塘水量的20%左右。

1.2.2 池塘水质检测。

在河蟹快速生长的6~8月份,每隔20 d左右对2种养殖模式池塘水质进行检测,检测项目为透明度(SD)、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透明度用塞氏盘测定;总氮、总磷、CODMn检测按渔业水质监测方法进行[7-9];叶绿素a采用丙酮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养殖结果差异原因分析

河蟹主养池因产量较高,蟹种放养量较大,由于受河蟹日常活动、攀爬、摄食等多种因素影响,蟹池中水草生长受到抑制,水草覆盖率往往不足,这是我国北方地区许多河蟹主养池的短板或通病,大大影响了水草在河蟹生长过程中的退壳隐蔽、攀附栖息、光合增氧、净化水质、遮荫调节水温等多项重要功能的发挥,从而对养殖池塘水质、生态环境和河蟹生长退壳造成不利影响[12],最终直接影响河蟹养殖结果。

藕-蟹-鱼生态养殖模式在池塘四周开挖了围沟,在中间区域开挖了十字沟或“﹟”形沟,其面积占藕池总面积的10%左右,水深1 m左右,这就为蟹、鱼的生长提供了深浅兼备、水温适宜的水体环境。浅水区利于春天水温的快速提升和藕、蟹、鱼的生长,深水区水体理化因子相对稳定,不利于水体环境发生较大突变;莲藕的生长吸收了环境中大量的营养盐,降低了水体肥度,改善了蟹、鱼生长的水质条件;藕池中大量的莲藕枝芽、腐根烂叶、腐屑、昆虫幼体、水草等为河蟹、鱼类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饵料;随着莲藕的生长,藕叶的覆盖率随之增大,起到了类似水草的作用,解决了常规蟹池中水草覆盖率不足这一难题,降低了河蟹相互残杀几率,提高了河蟹成活率,避免了因水位较浅夏季水温过高水质易恶化变质,生长停滞等问题[13-14]。鱼类、河蟹通过日常活动搅动了水体,加快了水体的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促进了物质循环和转化速率,不仅利于蟹、鱼的生长,同时给莲藕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蟹、鱼通过摄食藕池中的敌害生物、腐败枝叶、腐屑、杂草、浮游生物等降低莲藕病害发生几率[15]。另外,藕池因濒临微山湖,藕池中的螺类、野杂鱼、底栖生物、浮游生物等天然生物饵料丰富,优质天然饵料不仅加快了河蟹、鱼类的生长,而且降低了养殖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可见,藕池套养河蟹、鱼类起到了互惠互利的作用[16]

3.2 水体营养状况差异原因分析

河蟹主养池塘在养殖季节每天都要按照河蟹的存塘量、水温、水质、天气以及河蟹的活动摄食状况等因素定时定点地投入一定量的人工饵料[3],包括动物性的饵料(如野杂鱼、螺类、动物屠宰下脚料等)、配合饲料(河蟹专用配合饲料)、植物性商品饲料(玉米、小麦、地瓜、土豆等)、青饲料(伊乐藻、轮叶黑藻、菹草、浮萍等),这些人工饵料都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其被摄食后其残留物、排泄物、分泌物等就会进入养殖水体,使得养殖环境氮、磷增加,水体富营养化趋势加重[17-19],因此河蟹主养池水体呈现为肥度较大的中度富营养类型。藕-蟹-鱼套养类型因放养密度较小,加之藕池濒临微山湖水域,藕池中天然饵料螺类、野杂鱼以及其他饵料较丰富,基本可以满足蟹、鱼正常生长之需要,一般不需人工投饵,大大减少了外源性有机物质的投入量。另外,随着莲藕的不断生长,莲藕、藕叶、枝丫等会达到一个足够大的存量,环境中的氮、磷等营养盐会被大量吸收,水体的肥度会持续不断地降低,从而改善了藕池水体营养状况,降低了养殖生态环境压力,因此,藕-蟹-鱼套养模式池塘水质类型为相对较好的轻营养类型或中营养类型。

参考文献

[1] 李洪进,郭瑜,唐玉华,等.金湖县河蟹养殖模式及效益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05(4):45-52.

[2] 王志强.河蟹生态养殖新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4,32(2):355-356.

[3] 田功太,王继梅,张志山.河蟹生态养殖技术[J].齐鲁渔业,2006,23(4):29-31.

[4] 刘刚.河蟹生态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6):267-268.

[5] 贾友根,吴雪芹.河蟹高效生态养殖关键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0(4):66.

[6] 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626-2006,中华绒螯蟹养成技术规程[S/OL].(2006-08-01)http://www.docin.com/p825705187.html.

[7]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1894-1989,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9.

[8]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1893-1989,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9.

[9]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1892-1989,水质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9.

[10] 王明翠,刘雪芹,张建辉.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标准[J].中国环境监测,2002,18(5):47-49.

[11] 金相灿.中国湖泊环境[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5.

[12] 苏刚.河蟹生态养殖中的水草管理[J].科学养鱼,2012(4):87.

[13] 宋世民.河蟹养殖的环境因素要求[J].渔业致富指南,2013(21):38-39.

[14] 陈贤明,时东头.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气象要素对河蟹浅水生态养殖综合影响浅析[J].科学养鱼,2014(1):52-53.

[15] 寿国成.池塘虾蟹鱼混养技术[J].现代渔业科技,2005(3):54-55.

[16] 李雪华.担形藕池藕鱼混养健康养殖技术[J].齐鲁渔业,2010,27(8):47-48.

[17] 李杰人.中国水产养殖业的现状及展望[J].饲料广角,2002(20):7-9.

[18] 徐跑,邴旭文.我国淡水特种水产养殖业的现状及对策[J].科学养鱼,2001(10):5-6.

[19] 于长斌.盘锦芦苇湿地河蟹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现代科技,2008(23):29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