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2014-04-29盛金金
盛金金
现如今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学习的科目也比较多,竞争更是激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部分学生都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 但是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一名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关注个体差异,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 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多方面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比如说刚刚开学的时候就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
其次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要途径有两个:其一,营造课堂氛围. 通过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惑质疑,激发学生产生悬念,进入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进入发现者的“愤悱”状态,或在问题中融入一些趣味,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与兴趣. 其二,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生疑质疑. 这样,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学习的引路人,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了起来.
当然,除了要重视老师的教学方式,我们也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
我们可以在开始阶段上课时进行如下几个步骤:
① 开始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自学提纲进行讨论小测,约20分钟,练习做完自检或他检相结合.
② 教师用10分钟左右答疑精讲.
③ 用10分钟左右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④ 用5分钟左右由学生或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总结经验,调节学习行为.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上课大致如下:
① 先按照好中差组成的学习小组讨论解决课前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约10分钟,课前预习中的内容包括课程内容及课后练习和自己学做教具.
② 由小组长或教师解答小组不能解答的问题,因势利导讲解重难点内容约15~20分钟,如果问题小组能够解决,由小组长或其他同学上讲台讲解例题,能够用教具讲解的尽量由学生用自己做的教具讲解.
③ 用10分钟左右做教师或学生出的自測题,自测题的内容不宜过多,难度适中,做完后由学生交换批改订正,教师抽查部分自测题,了解存在的问题.
④ 小结,由教师或学生进行总结约5分钟,最后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最后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自学、讨论,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自己写章节单元小结,整理知识结构. 上课一些较容易例题及黑板上练习答案,可由学生上讲台自己讲解、订正,尽量做到一题多解,开拓思路.
当然,作为教师自己本身应注意以下四点:
1. 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启发”艺术和技巧,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始教师可出自学提纲到后面渐渐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出.
2. 课堂上严格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出现错误或易混淆之处要讲;学生新旧知识断线之处要讲;学生解答不完整、知识抓不到要领、思路阻塞之处要讲. “三不讲”是:已学懂的内容不讲;似懂非懂的内容不讲,通过组织讨论解决;没有熟练的技能技巧不讲,组织他们练习.
3. 特别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有意识地观察他们看书和做练习,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逐步改变他们在学习中的被动状态.
4.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布置少量或不易出错的作业,形成良性循环,尽量发挥他们的闪光点. 每单元考试后要求每名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作评价. 如是否有进步,主要在哪些方面出错了,有错之处要求“错一做三”,对于不及格的同学可以进行补考.
现在学生课外时间也比较多,那么如何运用好这段时间呢?
1. 学生课外预习的练习可分层布置:差生及中等生布置做A组作业,优生做A组及B组选做题. 书本上较简单的题目让学生直接解答在书本上,需书写过程的习题做在练习本上,若遇到不会做的抄在练习本上,留出相应的写作位置,等到教师讲解或理解后再补上.
2. 鼓励学生课后预习时提出问题记在笔记本上,好的提问可由小组长把原题记在数学科代表的本子上,可适当加入学期平均成绩.
课后自主学习教师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查询数学资料、史料拓宽视野,节假日鼓励家住较近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中等生一起到优生家中合作学习、互补学习,及时解答疑难问题. 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教室黑板可设立一块数学园地,每天小组长轮流更新一道习题,习题允许出自于课本但不得重复.
每一单元接近结束时要求每名同学利用课后均出一张考试卷,教师可筛选优秀的卷子经过适当加工作为单元考试卷.
课后鼓励学生做教具. 如学习几何三角形全等定理“SAS”,就可让学生自己用硬纸片做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对应角不是两条对应边的夹角,结果两个三角形不全等. 上课时让学生带进课堂来分析三角形不全等的原因. 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时布置学生自己用硬纸皮制作一个等腰三角形,把等腰三角形对折,体会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上的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使学生在学做教具的同时自主学习数学.
总之,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性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主动的、探究式的活动,他们既是学习者,也是研究者. 在感悟和认知的冲突中,在探究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去发现、构建新的知识,这比起教师硬塞给他们要强百倍、胜千倍. 也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的论述一样:“一切创造发明,都不是靠别人教会的,而是靠自己想,自己做,不断取得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