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鱼—鸭—菜”复合生态种养新模式的探索
2014-04-29叶卫东黄光裕张宝琴
叶卫东 黄光裕 张宝琴
摘要
针对鱼鸭混养的模式和现状,首次提出“虫-鱼-鸭-菜”复合生态种养新模式的构想,更大限度延长生态产业链,实现低耗、低排、高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 鱼鸭混养;“虫-鱼-鸭-菜”生态种养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 S81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7-09361-03
鱼鸭混养一般以池塘水面养鸭、水体养鱼为主。作为一种“饲料喂鸭、鸭粪肥鱼、一塘双用、下鱼上鸭、一料双兼、鱼蛋双收”的养殖模式,是立体化养殖的一种重要形式,运用食物链加效益环的原理,能充分发挥鱼鸭共生互利的生态效应。池塘能为鸭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减少陆地寄生虫和其他疾病对鸭的危害。鸭的活动可以增加鱼塘水体活性,改善鱼塘的小气候和生态环境,从而使成鱼较均匀地活动在溶氧量相对较高的水层,提高鱼产量,可以有效防止鱼泛塘现象,又能摄食鱼类寄生虫病的一些中间宿主,形成一种良性的生态循环,综合效益可大大提高。但是,随着南方“禽-鱼”综合生产中单位水面载禽密度不断上升,更多的水禽向水体中排放更多氮磷等营养物质和有害肠道细菌(如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有害细菌利用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增殖,往往导致大肠杆菌病的暴发。有害菌死亡后释放的内毒素会污染水体,危害水禽健康,严重降低种水禽繁殖性能以及雏禽生长速度和免疫机能,也使水禽易感染和发生其他疾病。这有可能进一步使传统的“禽-鱼”综合生产威胁到整个家禽业的可持续发展[1]。
笔者通过总结鱼鸭混养的模式和现状,并结合“鱼-菜”共养、“鱼-鸭-菜”共养、虫养鱼鸭等立体养殖模式,整合混养模式中的生态因子,首次提出“虫-鱼-鸭-菜”复合生态种养新模式的构想,更大限度延长生态产业链,实现低耗、低排、高效益的目的。
1 鱼鸭混养的模式及现状
前人已经对鱼鸭混养的条件、设施、投料配比及投料方法总结出了一些规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4]。鱼鸭混养模式实现了高产、高效,其投产比和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常规养鱼模式,具有明显的综合效益。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鱼鸭混养充分利用了水面和土地,具有改善鱼塘生态环境和防治鱼泛塘的作用[5-9]。鱼鸭混养在增加鸭和鸭蛋收入的同时,鱼饲料费用大大减少,2002年单位面积纯收入近50 000元/hm2,是单纯养鱼模式的5.7倍[4]。海南澄迈的鱼鸭混养实践中,只养肉鸭不生产鸭蛋,产值达到60 000~75 000元/hm2,比单纯养鱼收益增加4~5倍。
我国水禽年出栏总量以5%~8%的速度增长[10-11]。在过去10多年,四川、山东、广东、湖南、广西、江苏、安徽、江西8个省份鸭出栏量占全国出栏总量的比例达70%以上[10]。相对全国而言,江西、湖南、福建各地水禽业规模化程度较高,产业化发展也取得一定成绩;而广西和海南水禽规模化程度相对较差,产业化程度也不高[12]。但是,澄迈县永发镇经过20年的艰苦摸索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全县推广鱼鸭(鹅)混养的立体养殖模式,引导养殖户成立鱼鸭混养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协会+农户”、“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通过合作社的带动和引导,为农民提供产销一条龙服务,涌现出了一大批鱼鸭混养专业户和专业村。在合作社成立之初,全镇产值仅有480万。截止2013年合作社已发展了会员300多人,经营山塘水库530宗,养殖大户1 230户,从业人员约4 500人,养鸭数量达到1 050万只,养鱼2 000万尾。同时,带动了周边各市县鱼鸭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为市场提供大量的优质产品。2012年,该合作社的年产值超过4.5亿,并且继续以15%~20%的速度发展,成为澄迈县的支柱产业,也是海南生态养殖的一大亮点。
2 “虫-鱼-鸭-菜”复合生态种养新模式的探索
在鱼鸭混养模式产业发展过程中,除水质污染和病菌累积外,其他问题也日渐凸显:①利润空间减少,单纯养鸭的利润仅为2~3元/头左右,若饲养不当则可能亏本;②使用含有抗生素和激素饲料,容易形成药残,存在食品安全隐患;③养殖环境恶劣问题,苍蝇乱飞,粪臭熏人。为了保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亟需对原养殖模式进行调整和升级。鱼菜共养、鱼鸭菜共养、养虫喂鱼鸭等均是相关很好的立体养殖模式。
2.1 鱼-菜共养模式
水生蔬菜专指生长在淡水中可作蔬菜食用的草本植物,包括莲藕、茭白、荸荠、慈姑、菱、芡实、水芹、莼菜、蒲菜、水芋、水蕹菜等,大多原产我国,栽培历史久远。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迅猛,水生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展,因此面积和产量都占全世界的80%以上,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水生蔬菜因具有独特的口味、丰富的营养和保健功能,产量高且污染相对较低,经济效益高,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13]。
大量研究表明,采用水生蔬菜栽培可以明显降低水体中的氮磷含量以及有机物和浮游藻类含量,用于控制湖泊、水库等水体的富营养化,进而修复水生态系统[14~16],且水生蔬菜均完全符合 WHO& FAO允许食用标准,是安全特色的绿色蔬菜[17]。丁永良等[18-20]开发的鱼菜共生养殖模式中凤眼莲和水蕹菜对净化养鱼池塘水质有明显改善作用[21]。宋红桥等[22]研究表明养殖水体中的营养盐可以满足水蕹菜正常生长,水蕹菜对罗非鱼养殖水体表现出较好的净化能力。此外,鱼菜共养经济效益也较为可观。2010年,重庆市引育种中心在水产养殖池塘水面上进行水生蔬菜种植,水质透明度由10 cm增加到30 cm,溶解氧含量由4 mg/L提高到6 mg/L,氨浓度由0.19 mg/L降低到0.16 mg/L,H2S浓度由0.3 mg/L降低到0.15 mg/L,pH由6.4提高到6.8,每亩光蔬菜就可增加收入11 880元[23]。
2.2 鱼-鸭-菜共养模式
鱼鸭混养在一定时间后会出现养鱼水面有机负荷大、氨氮含量高、水质差、鱼鸭病害多发等问题。为此,从改善养殖环境入手,可改革养殖模式,采取综合生态措施,提高鱼鸭混养综合效益。肖建中等[24]进行了鱼、鸭、菜共育试验,结果表明鱼池为鸭提供了清洁的活动场所,而鸭子排泄的粪便为养鱼提供了充足的肥源,水面的空心菜使水体清洁,提高溶氧,也使池塘美观;鱼、鸭、菜混养的平均纯收入是单纯养鱼的5.5倍,经济效益显著。
2.3 养蛆喂鱼鸭
家蝇幼虫俗称蝇蛆,其生长快,食性杂且嗜食畜粪,抗病力强,其养殖方法简单、投入少成本低,可获得较高的养殖效益[25-26]。另外,饲养蝇蛆的粪便可以进一步利用,生产有机专用肥。蝇蛆的蛋白质含量超过60%,含有18种氨基酸和16种微量元素,且富含抗菌肽、凝集素和壳聚糖等活性成分,可以抑制病菌侵害水产动物的机体,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并且对饲料保鲜也有一定效果。因此,蝇蛆可作为水产动物的动物蛋白源、天然抗菌剂、绿色杀虫剂、天然免疫增强剂、水产饲料的天然保鲜剂、天然水质净化剂。
大量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蝇蛆能够替代饲料并大大提高鱼类和虾蟹类等水产动物的增重率、成活率和抗病力,是鱼、蟹等水产动物和各种畜禽极为理想的优质蛋白质饲料[27-28]。马惠钦等[29]用含25%蝇蛆的粉制成颗粒喂草鱼,比用含20%鱼粉的饲料喂养的鱼体增重率提高20.8%,蛋白质效率提高16.4%。玄宏侠等[30]在饲料中添加适量鲜蛆喂鱼增产22%以上,并且节省20%~40%的饲料。因此,大力发展蝇蛆养殖业,既有利于缓解动物性蛋白饲料资源的不足,又可以促进水产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持续发展[31]。
2.4 “虫-鱼-鸭-菜”复合生态种养新模式的构想和前景
结合前人实践和研究,“鱼鸭共养”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适合大面积推广;而“鱼-菜”、“鱼-鸭-菜”和养虫喂鱼鸭的模式,尚处于局部地区推广阶段。整合相关的生态因子,可以考虑构建以“虫-鱼-鸭-菜”为主体的复合生态种养新模式(图1)。
在鱼鸭混养的同时,利用鸭棚粪便、人畜粪便及鱼塘附近的生活垃圾、田间秸秆等用于饲养蝇蛆生产优质蛋白质,并结合微生物菌剂对环境进行发酵除臭,可以改善、净化养殖环境,清洁村容、美丽乡村;蝇蛆喂鱼鸭,增强鱼鸭的抗病能力、减少饲料投入,节约养殖成本,提高产品品质;水上种菜,改善水质,美化环境,增加收益。此外,可组合增氧技术,提高养殖密度,增加单位面积的收益。该模式能更大限度延长循环生态产业链,可生产“优质虫、绿色菜、生态鸭、健康鱼”,而且操作简易,尤其适合在广阔的农村地区进行推广,使农民短平快增产增收;同时,又实现了“低耗、低排放、高效益”,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各单养模式叠加和放大,也符合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
海南省作为我国第一批生态省建设试点,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生态产业建设步伐很快。且以海南省为例展望该混养模式的前景。海南淡水资源丰富,雨水充沛,水禽养殖区域主要分布在南渡江及万泉河流域。每年4~5月至次年1~2月均适合养殖。由表1可知,海南省年内鸭(鹅)出栏量为4 917.36万头,其中澄迈县、万宁市、定安县、文昌市、海口市、琼海市的年内出栏数量超过300万头,占海南省年总出栏数的75.95%,且以澄迈县最多,年内鸭、鹅出栏量分别占全省总出栏量的32.89%和41.19%,并主要集中在永发镇的鱼鸭混养合作社。
海南省淡水养殖面积40 495 hm2,淡水养殖鸭(鹅)的密度差异较大(表1)。澄迈县淡水养殖面积仅为海南省的741%,而鸭(鹅)淡水养殖密度为53.4万头/hm2,除了万宁和定安的鸭鹅养殖密度约为30万头/hm2外,其他15个市(县)均低于10万头/hm2,可见发展空间十分巨大。在现有鱼鸭混养的基础上,建立“虫-鱼-鸭-菜”的生态养殖新模式,将产生更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若在海南省推广此模式,将产生将近40亿纯收入,则可形成循环经济的成功产业之一。
参考文献
[1]
施振旦,刘丽,孙爱东.“禽-鱼”综合生产中高密度养殖危害水禽生产性能问题的机理研究进展[C]//杨宁.安全优质的家禽生产:第十五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2] 贾亚红,冯燕敏,罗方妮.鱼鸭混养和单纯养鱼的生态与经济效益的比较研究[J].养殖与饲料,2003(6):24-26.
[3] 黄智敏,朱建强,黄玉铃.鱼鸭同境共生技术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水利渔业,2004,24(4):48-50.
[4] 罗方妮,魏文志.鱼鸭混养与单纯养鱼的经济和生态两效益比较研究[J].养殖与饲料,2002(6):21-23.
[5] 张帆,顔永志,司亚东.鱼鸭立体生态养殖高产高效技术[J].水利渔业,2001,21(2):32-33.
[6] 王兴礼,李宝芳.池塘鱼鸭混养试验[J].渔业致富指南,2004(22):61-62.
[7] 王兴礼.池塘鱼鸭生态养殖技术[J].中国家禽,2005,27(1):28-29.
[8] 曹海军.高效鱼鸭混养技术要领[J].渔业致富指南,2005(7):24.
[9] 张金宗.鱼鸭混养技术[J].内陆水产,2005(12):33.
[10] 侯水生.我国水禽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与措施建议[J].水禽世界,2010(2):7-12.
[11] 刘雪芬,王雅鹏.中国水禽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2):140-144.
[12] 周风珍,庄捷生.赣湘桂闽琼五省(区)水禽业发展现状与思考[J].广东饲料,2012,21(8):12-15.
[13] 何建军,程薇,陈学玲,等.我国水生蔬菜保鲜加工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长江蔬菜,2011(16):132-133.
[14] 方云英,杨肖娥,常会庆,等.利用水生植物原位修复污染水体[J].应用生态学报,2008,19(2):407-412.
[15] 杨家林,明汉萍,董宝炎.封闭式水生蔬菜净化处理[J].中国科技信息,2011(22):81-84.
[16] 何建军,陈学玲,关健,等.发展水生蔬菜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0(11):70-73.
[17] 胡绵好,袁菊红,杨肖娥.水生蔬菜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及资源化利用[J].湖泊科学,2010,22(3):416-420.
[18] 丁永良,何云明.鱼菜共生系统的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1997(5):70-75.
[19] 张明华,丁永良,杨菁,等.鱼菜共生技术及系统工程研究[J].现代渔业信息,2004(10):7-12.
[20] 丁永良,兰泽桥,张明华.工业化封闭循环水养鱼污水资源化——生态循环经济的典范鱼菜共生系统[J].中国渔业经济,2010(1):124-130.
[21] 傅义龙,黄齐,张爱芳,等.凤眼莲和水蕹菜净化养鱼池塘水质效果的试验[J].江西水产科技,2010(3):27-29.
[22] 宋红桥,管崇武,李月,等.水培植物对循环水养鱼系统的水质净化研究[J].渔业现代化,2013,40(4):18-22.
[23] 吴德杰,郭贵良.池塘鱼菜共生养殖技术[J].吉林农业,2011(3):253.
[24] 肖建中,吕耀平.鱼鸭菜生态种养模式的方法与效益[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2):4570-4575.
[25] 张廷军.蝇蛆的经济价值及其在动物饲料上的应用[J].中国动物保健,2002(2):34-35.
[26] 杨鹤萍,徐大刚.蝇蛆生态处理猪粪对家蝇产卵和孵化的影响[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4,22(1):9-10.
[27] 尹玲.蝇蛆的营养价值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养殖与饲料,2010(1):48-49.
[28] 黄国庆,王小兵.蝇蛆代替鱼用饲料喂养罗非鱼效果试验[J].中国水产,2008(10):70-71.
[29] 马惠钦,牛玉璐,裴素俭.渔用昆虫蛋白质资源的开发利用[J].水利渔业,2002,22(1):28-29.
[30] 玄宏侠,张芳.蝇蛆的养殖技术和应用[J].现代农业科学,2008,15(10):114-115.
[31] 朱绍辉,张国雨,王晓丽,等.蝇蛆的营养价值及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J].饲料研究,2012(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