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县机收油菜新品种筛选试验
2014-04-29陶银崔小兵叶飞
陶银 崔小兵 叶飞
摘要 从产量、生育进程以及农艺性状3个角度出发,探讨、筛选适合芜湖县机械化收割的油菜新品种。通过多年试验、示范以及多角度的比较、分析,筛选出一批适合芜湖县机械化收割的油菜新品种,以期为进一步提高粮油生产水平作出贡献。
关键词 油菜;机械化;品种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7-09309-02
芜湖县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土壤肥沃,是我国油菜传统种植区。20世纪90年代,油菜种植面积达3.4万hm2左右,占全县种植面积比例达90%以上。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劳动成本的急剧增加,加上传统种植模式(育苗移栽)机械化水平低,费时费工,导致芜湖县油菜种植面积逐年减小,农户多数采用直播粳稻后接小麦的栽培模式。但多年的水稻直播造成草害严重,病虫害防治成本逐年增加,小麦病害特别是赤霉病也同步逐年加重,经济效益逐年降低[1-3]。为改变这种状况,笔者通过试验、示范,筛选了一批适合当地机械化收割的油菜品种,大力推广杂交籼稻加直播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种植模式,以期为提高当地粮油生产水平作出贡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油菜品种
选择芜湖当地种植面积较多的绵油11、沣油737、核优46、宁杂11、秦油19号、中双11(CK)作为试验品种。
1.2 试验地点
2011~2013年,在六郎镇周西村,选择同等地力水平地块进行试验示范,前作为单季杂交籼稻,地力水平中等。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6个处理:处理A中双11,处理B秦油19号,处理C绵油11,处理D沣油737,处理E核优46,处理F宁杂11,3次重复。每小区面积为140 m2(2.8 m×50.0 m),小区四周分别设保护行。
1.3.2 调查方法。
采用样方调查法,每试验小区随机布设3个样方,样方面积1 m2(1 m×1 m),调查样方内植株密度;每个小区随机选取10株植株调查单株有效角果数、单角果子粒数、株高、分枝节位、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数、分枝角度、结荚层厚度、损失率、青果率、裂果率等。损失率采用水漂调查法,在油菜收割后立即铲取深度为3.5 cm的土层,放入60目专用筛中反复筛选,将筛选出的菜子粒漂洗以去除泥土杂质,然后将菜子烘干并计量其数量,最后换算出损失率。青果率=青果数/总果数;裂果率=裂果数/总果数。取所有样本平均值作为试验值。
1.3.3 管理方法。
所有品种于每年9月30日人工播种,用种量为3 kg/hm2,同时拌15 kg/hm2颗粒硼肥撒播。施肥运筹:施45%复合肥375 kg/hm2作为基肥,3叶期追施75 kg/hm2尿素,12月中旬追施225 kg/hm245%复合肥作为蜡肥,翌年2月初施150 kg/hm2尿素作为蕾薹肥。病虫害防治:直播油菜前中期蚜虫发生重,用10%吡虫啉300 g/hm2冲水600 kg/hm2喷雾防治;在初花、盛花期,用50%速克灵1 500 g/hm2冲水600 kg/hm2喷雾防治菌核病。
1.4 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均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程序进行整理,其他统计分析处理均采用SAS 9.0 软件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性状分析
由表1可知,在所有参试品种中,核优46产量最高,理论产量为3 543.00 kg/hm2,较CK增产141%,实收产量为2 973.00 kg/hm2,较CK增产17.3%;宁杂11产量排第2位,理论产量为3 417.45 kg/hm2,较CK增产10.0%,实收产量均为2 748.00 kg/hm2,较CK增产84%;沣油737理论产量为3 195.00 kg/hm2,较CK增产2.9%,实收产量均为2 581.50 kg/hm2,较CK增产1.8%;绵油11理论产量为3 285.00 kg/hm2,较CK增产5.8%,实收产量均为2 575.50 kg/hm2,较CK增产1.6%;秦油19号理论产量为3 117.45 kg/hm2,较CK增产0.3%,实收产量均为2 551.50 kg/hm2,较CK增产0.7%。经方差分析可知,核优46、宁杂11实收产量与其他品种差异极显著,绵油11、沣油737与CK差异显著,秦油19号与CK差异不显著。
2.2 生育进程分析
由表2可知,所有品种于同一时间种植,出苗时间几乎一致,但不同熟期品种花期显著不同。早熟品种中双11、绵油11和中熟品种核优46、宁杂11初花期均较早,花期较短,一般23~24 d,个别品种只有20 d;早熟品种收割期一般在5月中旬,全生育期约为230 d;中熟品种收割期一般在5月下旬,全生育期约为235 d;晚熟品种沣油737、秦油19初花期较中早熟品种迟5~6 d,花期较中早熟品种长3~5 d,一般达27~28 d,一般于6月上旬收割,全生育期245 d以上。
2.3 农艺性状分析
由表3可知,在株高、分枝节位、结荚层厚度上所有参试品种相差不大;在一次分枝数上核优46和宁杂11较其他品种高出约15%;在二次分枝数、分枝角度、青果率、裂果率上核优46和宁杂11较其他品种相对较低,与CK比较,核优46分别低23.8%、15.2%、29.3%、161%,宁杂11分别低28.6%、10.9%、43.9%、22.6%;在机收损失率上核优46最低,宁杂11、中双11次之,均在8%以内。
经过多年观察、研究,认为核优46、宁杂11损失率较低主要与其株型和成熟期相关。一方面,这两个品种分枝角度相对均较小,株型均较为紧凑,在机械收割时减少了植株间因互相牵扯而导致落子现象,降低了收割损失率;另一方面,这两个品种由于一次分枝相对较多,二次分枝较少,从而成熟期较为一致,到收割时其青果率、裂果率均较低,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收割损失率。
3 讨论与结论
该试验通过多年试验、示范对多个油菜品种进行了考察,从产量、生育进程、农艺性状3个角度出发,筛选出了一批适合芜湖县机械化收割的油菜新品种。
从产量角度看,核优46在所有参试品种中表现最优,其次为宁杂11;从生育进程角度看,在高栽培密度条件下,早、中熟品种的花期相对较短,主花序与一次分枝的开花期间隔短,有利于成熟度一致,有利于减少收割损失,同时有利于后茬时间安排。在多年实践中,早熟品种绵油11花期最短,适合机收,收获期也较早,但产量没有优势;晚熟品种花期普遍较长,茬口时间较紧;中熟品种核优46、宁杂11的花期、收获期均较为适中,有利于后茬种植杂交籼稻或直播粳稻的茬口安排。从损失率角度看,核优46表现最优,其次为宁杂11。
核优46和宁杂11是近年来芜湖县引进的油菜品种,其中核优46千粒重较大,单角果子粒数适中,抗病性特别抗油菜菌核病能力较强,产量稳产高产;宁杂11单株有效角果数较多,单角果子粒数适中,同时抗病毒病、抗倒性较强,稳产性较好。核优46、宁杂11在株高、结荚层厚度上均较为适宜机械化操作,同时株型紧凑,熟性整齐,收割损失率低,均在6%以内。
综上所述,在参试所有品种中,核优46、宁杂11优势明显,同时核优46较宁杂11产量高,宁杂11较核优46稳产性稍强。因此,综合考虑,核优46是比较适合芜湖县推广的油菜机械化收割专用品种,宁杂11次之。
参考文献
[1] 廖桂平,官春云.不同播期对不同基因型油菜产量特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1,12(6):853-858.
[2] 武际,郭熙盛,李孝勇,等.连续施用磷钾肥对油菜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6(2):180-183.
[3] 朱德进,张辉,黄卉,等.不同施肥处理对不同地力水平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3(10):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