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产函数的国有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测算
2014-04-29陶裕春申昱
陶裕春 申昱
摘要: 从生产函数的一般模型出发,选取了2003-2012年的宏观数据,结合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对生产函数进行修正,将资本投入、劳动投入、规模变量、产权变量等因素引入生产函数中,运用Eviews软件,剔除了模型构建中的多重共线性及异方差问题,经分析得出:资本投资、规模变量、政策变量对科技创新产出的影响很大,并科学的测算出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系数为e0.7154。
关键字:生产函数;科技创新;永续盘存法;R&D资本存量
中图分类号: F224
一、生产函数表达式的变形
二、评价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的生产函数的构建
(一)指标选取及说明
在选择科技创新产出的指标时,很多学者选择新产品销售收入和专利申请数。由于专利的获得者和发明者存在不一致的可能,申请专利具有一定的时滞等问题,故选取了销售收入。资本投入是生产函数中的重要变量,选取了10年间有统一口径的R&D资本存量来代表资本投入的大小。由于R&D人员全时当量从2005年后才有所记载,因此选用包含了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科技活动人员来表示劳动投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其规模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规模经济的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选用企业平均销售收入来表示规模的大小。绩效变量主要是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终应体现于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上,以及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上,同时也体现于企业经营效率、回报水平上,故选取新产品总产值所占比重作为绩效变量。
在企业创新评价体系中,知识学习反映着企业基于资源禀赋对外部知识的吸收、运用和再创新能力,选用国外技术引进经费支出衡量企业对外部知识的依存程度。外部环境也对科技创新活动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影响。制度对企业科技发展影响很大,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本文选取国有企业总产值占比来表示。政府的各种形式的资助、支持,对企业技术水平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选取研发经费中政府资金的比重(见表1)。
(二)永续盘存法计算R&D资本存量
t期的R& D资本存量可以用过去所有时期的R& D支出现值与t- 1期的R& D资本存量现值之和来表示。R& D支出总额主要由劳务费、原材料费、固定资产购建费和其他费用构成。为了避免重复计算,我们从R&D支出总额中扣除了劳务费,得到用R&D资本支出的费用。
以2003年为基期,用R&D支出价格指数平减R&D资本支出用以得到实际的R&D资本支出。用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加权平均值来构建R&D支出价格指数,即R&D支出价格指数为:EPI=αRMPI+(1-α)IFAPI,其中,EPI,RMPI,IFAPI分别代表R&D支出价格指数、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α为0.5、0.6、0.4时,所产生的R&D支出E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设定为0.5是可靠的,得到三种不同的EPI指数,并将折旧率δ设定为15%。
(三)指标的确定及表现
从总体趋势来看,实际R&D支出是逐年增长的;在2010年,实际的R&D支出水平明显高出其他年份一大截,是我国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最活跃的一年。从增长率来看,资本投入水平的增长率是最平稳的,2010年达到最低水平;劳动投入的增长率在2003-2007年有负增长现象,2008年开始稳步增长,并在2010年达到最高水平;从新产品销售收入的产出水平看,2008年奥运会期间的增长率最高(见表2)。
三、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生产函数模型的估计和修正
运用Eviews软件对上式进行最小二乘法估计,取对数形式的估计模型为:
模型拟合优度R2的值很大,达到0.9625,而大部分参数估计值检验不显著,说明解释变量间可能存在较严重的多重共线性。由相关性检验得知,时间因素t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是显著的,因此将因素t剔除。其它解释变量之间也存在显著程度不一的相关性,考虑将Y、K、J进行如下变形:用Y/L人均新产品销售收入来表示科技创新产出,用K/L人均R&D资本存量来代表资产投入,用J/L人均引进国外技术经费来表示学习变量。由此得到的模型参数t值仍不能通过检验,于是尝试依次剔除相关性较强的变量来构建最小二乘模型,剔除绩效变量P、学习变量J/L、产权变量O,得到最小二乘估计模型为: Ln(Y/L)=0.7154+ln(K/L)-lnS+lnG+ε。
参考文献:
[1]张海洋.中国省际工业全要素R& D效率和影响因素:1999-2007[J].经济学季刊,2010(4):1031-1048.
[2]吴延兵. R& D存量、知识函数与生产效率[J].经济学季刊,2006(4):1130-1253.
[3]王玲. 高技术产业技术投入和生产率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8(3):914-928.
[4]刘复岩,吕韶义.生产函数在企业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5(3):294-297.
(编辑:许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