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应用

2014-04-29叶晓静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24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探究

叶晓静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认识自然不能一蹴而就,学生认识发展应当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过程。同时,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除教科书中的案例外,教师可以用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实践中最正规最重要的组织形式,现代教育极力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中获得新知识,这样才能激活课堂教学。

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然,创设问题情境不能随心所欲,应在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刻苦钻研教材,掌握学生知识程度的基础上,遵循提问、设疑的原则进行问题设计,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本文就这一模式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情况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问题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创造性教学的方法。这里所说“以问题为中心”,就是以创造的开始——问题为纽带来组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把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构建创新素质。

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步骤一般是:(1)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思考。(2)讨论交流,获得科学事实(3)探索解决方案。(4)得出科学结论。(5)运用所学知识,解题巩固。问题教学法的教学重点比较明确,教学内容比较集中,并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组织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阅读分析能力。

1.动手实验,创设探究情境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探索欲望的源泉,而生物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用实验引入新课在生物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设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解疑的心态。新课的开始,教师往往都要营造一种学习情境。

在进行学生实验《质壁分离和复原》时,当学生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理解了渗透作用的原理之后,可创设一下问题,进一步探究知识:①为什么要选用紫色洋葱的表皮细胞?用白色的洋葱可以吗?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做材料行吗?②当把蔗糖溶液的浓度提高到50%时,换入清水后是否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随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状态,从而顺利地得出结论。此时教师不失时机的把问题情境的难度提高。③如果把洋葱表皮浸入到5%的KNO3溶液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在学生观察到于蔗糖溶液中的不同现象(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后,于学生共同分析找出原因。在共同的探索和求知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使重点、难点在愉快的气氛中比较容易地掌握。

2.结合实际生活生产,创设真实情景教学过程是一个“还原生活”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应多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已有的经验创设情景,在学习中生活,向生活学习,在学习《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时,让学生思考:你有过高烧的经历吗?当你感冒时,为什么医生往往先给你测量体温?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物理或药物降温?为什么体检时一般都要检查血液生化六项的检查?你知道血液生化六项都查哪几项吗?大量出汗或腹泻时,为什么需要补充盐水?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高原反应的症状,为什么?通过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相关知识的内在动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归纳,理解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通过这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上展开思维,驱动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内在动力,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构建。

3.讲述生物探究史,再现历史情境教师可以利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物科技史创设教学情境,介绍生物科技发现的史实、科学家的故事,可以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学知识的道路,循踪科学家的思维轨迹,去体验创造的境界,不仅能深化对概念、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与态度。例如通过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的探究过程,可以很好理解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及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对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做亲本杂交,子一代都是高茎;用子一代自交,子二代中高茎:矮茎=3:1。在分析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子一代都为高茎而没有出现矮茎?为什么子二代中矮茎性状又出现了?子二代中出现的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孟德尔通过严谨推理和大胆想像,对分离现象提出假说,根据假说设计测交实验并对结果惊醒理论预测,再进行真实实验最终验证假说的正确性。用相同的方法孟德尔完成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并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现有的生物学知识离不开科学家前辈们的探索和发现,讲述生物科技史,不仅能体验科学的发现过程,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价值观。

4.开展实践活动,创设直观活动情境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习的结果,更要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参与程度与协作精神以及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利用现有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实验活动,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立,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如在学习《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本给出的“调查”通过测量体温的日变化来了解内环境动态变化的特点,由老师提前一天布置任务测定家庭中不同成员、不同时间的体温,制成表格。思考问题:不同家庭成员的体温是否一致?这说明什么?比较班级中同年龄同性别同学的体温数据,有什么发现?将体温变化情况和当地气温日变化大致情况比较,结果如何?进而得出稳态概念及特点。在学习《免疫调节》时,对过敏反应的理解中可以设计表格,提前调查周围有过敏史的人,他们的过敏原是什么?具体过敏症状是什么?一般多久会消退?有遗传倾向吗?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过敏反应及特点。

二、问题情境教学的反思

1.要注意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在问题设计时,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既定的生物知识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结合,并由此转化为相互关联的问题组,以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有意义学习的主动建构者。

2.要注意问题难易要适度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这是引起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条件。问题过难或过易都不利于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有效的促进他们的智力和能力的发展。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问题过难,又会使学生感到力所不及,不知从何做起,因而失去探究学习的兴趣。

3.要注意给学生考虑的时间很多教师可能是为了节约时间,往往在问题提出后,立即叫学生回答,使学生手足无措,让学生回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须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思考过程。问题提出后,教师应耐心等待,切勿急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作适当的停顿,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若问题较难,教师应设计由易到难的思维梯度,并注意为学生铺路诱答,求得圆满解决。

问题情境教学创造了更适于学习的一种条件和氛围,能不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使全体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同时也使教师面临更多的知识挑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力求设计的问题准确、精练、针对性强。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探究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