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教学“生活化”

2014-04-29王文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4年10期
关键词:品德生活化教学

王文

【摘要】道德指引人们走向正途,因此小学的品德教学意义重大。小学品德教育课程的生活化能够将生活带到课堂里来,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使得小学生对道德的理解更生动、具体。课堂的情境再现,使得小学生在生活中也能感悟道德。从而让小学生在道德的理解、感知、行动上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品德 教学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76-0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是没有思考的,只是他们的思考是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而展开的,以此来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小学生在获取知识时,首先通过老师的传授,再将其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从而得出新的思维模式。所以,在品德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生活和教学的联系,不仅使教学生动、具体,开拓学生思维,而且方便小学生接受,使之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

一、强化感悟

道德是从生活中体现出来,人的存在若没有道德的约束,那么这个社会将变得可怕。培养小学生对感情的认知、理解、行为可以促使他们道德的养成,这个过程应该循序渐进,使正确的道德观念慢慢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品德的养成与生活密不可分,所以应该为小学生模拟一个生活情境,以便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中进行认知和感悟,强化其道德体验。在品德教学中,应该让品德回到生活中,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紧密相连,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指引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准则。真实的生活体验使他们在课堂和生活中表现得更加积极,在道德的建立和发展上更加全面。比如,培养小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在上课以前,老师布置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小动物、小植物的任务,并记住它们的外形特点。在教学开始后,老师让小学生讲述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或是小植物,并描述它们的外形,讲述自己喜欢的原因。在讲述过程中,会激發学生对小动物、小植物的喜爱,这时老师加以引导,教学生在热爱小动物、小植物的同时也要尊重其他的生命,使真实的生活感悟得到升华。

二、形象认知

小学的品德课程更讲究全面性、完善性,课堂是生活的反映。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老师会采用播放图片的方式,使学生对事物获得形象的认知。图片的教学不适宜脱离生活,选取的图片要能够反映生活。以身边的生活为材料,使用图形、文字结合的办法进行情景再现,将教学材料运用得更具有创造性。运用图片复原真实的生活场景,再加以创造,让学生的感受更加立体、认知更加形象,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加以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比如,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可以通过播放公共设施自白的短片来进行教育,在短片中,公共设施泪流满面,诉说着自己不被人们爱护的遭遇,再把镜头切换到被损坏的护栏、被践踏的座椅、被划花的墙壁等等,最后以它们呼吁人们要爱护公共设施为剧终。学生通过这个短片能够形象认识到爱护公共设施的重要性,老师再通过提问学生“怎样爱护公共设施”来激发他们的思考,最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完善和总结。真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或许容易使人忽视,老师通过在课堂上引进这些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回忆其生活中的场景并知道今后应该如何去做。通过看短片的形式给学生心理的情感造成冲击,建立起学生对公共设施的道德认知,老师再加以引导,使学生将内在情绪转化成为实际行动,实现道德认知和行为的结合发展。

三、重视合作

由于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导致他们在合作的认知上不够全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合作内容,老师首先要向学生讲述合作的重要性,还要列举出没有合作而导致失败的例子。在讲解理论的同时应该引进生活中的事例,以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可以结合本班级的接力比赛进行教课。让学生对这场比赛的结果说出各自的看法,学生凭借自己的兴趣能够积极活跃地加入其中。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这场比赛输了或是赢了的原因,得出合作的重要性,老师这时就告诉学生要懂得团结、相互配合,凭一己之力是无法获胜的,每个人都是团体的一个成员,也是主人,要积极参加整个集体的活动,并与各个成员相互配合,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作用。

四、感受生活

小学品德教育与生活相互结合,能够加强小学生的道德体会,达到自我完善与进步的目的。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使得自身对于家庭、社会的道德感知不够到位,为了使课堂更加生活化,让学生真实地体验情感,可以用情境再现的方法来进行教学。通过品德教学教会学生积极、正确的道德情感,从而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转化成为有道德的行为。比如,可以让学生进行小品表演使生活情景再现。小品的内容可以模拟待人接物、有人摔倒、有人乱扔垃圾等生活场景,让学生进行表演,并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在待人接物的小品表演之前,老师让学生讨论在待人接物中应该注意哪些礼节,之后再给出正确的做法,最后让学生表演。表演结束以后,让其他人进行评论,给出自己的建议。在小品的表演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真实地感受了生活,而且也学会了待人接物的礼节。浓重的生活气氛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乐于思考,从而提高道德认知。

结束语

道德源于生活,故在完成小学的品德教育后,也应当回到生活中去,这就需要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在教学中,老师应该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予以指引、教导。使得课堂更加活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了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促使学生道德知行合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巍崴.小学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1).

[2]孙玉富.践行生活化教育,打造品德生态课堂——小学品德课的实践与探讨[J].文教资料,2013(27).

[3]李学兰.让品德之花在生活中绽放——浅谈品德与生活教学的生活化[J].教育界,2013(13).

[4]周玉梅.小学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4(1).

猜你喜欢

品德生活化教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