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人物的心酸故事 大时代的百味人生

2014-04-29吴心海

博览群书 2014年3期
关键词:遗作落花生副刊

吴心海

沈圣时(1914—1943),江苏苏州甪直人。原名储,后更名潜,字圣时。曾用名沈激。笔名有刚克、草间、聚文、秋山、红树、红叶等。现代诗人、作家。1932年就读苏州美专,中途退学。编过报纸副刊,做过中学语文教师。曾在《申报·自由谈》《现代》《文艺月刊》《小雅》等发表诗歌、散文等。出版有专著《中国诗人》(光明书局,1933年,蔡元培题字)、散文集《落花生船》(自刊本,苏州新苏印刷所承印,1936年5月)。遗著长篇小说《渔娘哀史》待出版。

说起现代文学史上英年早逝的诗人,人们想到的往往是新月派后起之秀方玮德(1908—1935)。对于同样早逝的知名诗人和作家沈圣时,如今的论者和读者,不免相当隔膜和陌生。

我近年对先父吴奔星1930年代中期主编的北京《小雅》诗刊及其诗人群颇有兴趣,不遗余力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自然,身为“小雅诗人群”之一的沈圣时也是重点关注目标。我发现,尽管沈圣时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于诗坛、文坛,著述颇丰,影响甚大,但1949年后基本处于“湮没”状态,除了报人冯英子曾在《长短集》之《苏州忆旧》中提及上世纪30年代中期沈圣时编辑过苏州三大报纸之一《早报》副刊《平旦》外,《进步青年作家沈圣时》(《吴县文史资料 第六辑》,1989年9月)以及《园丁·诗人沈定钧父子》(见《甪直名人》,古吴轩出版社,2000年12月)二文,算是对沈圣时做了最详细的介绍。

遗憾的是,上二文所透露的沈圣时1945年去世的时间,和我掌握的他1943年去世的原始资料大相径庭。为了恢复沈圣时在现代诗史、文学史上应有的历史地位,顺带纠正错误,笔者根据所掌握的大量民国第一手材料,撰写了《早夭的现代作家沈圣时》,发表于《博览群书》杂志2012年第8期。

未曾料想,拙文发表不久,沈圣时先生的胞妹、年逾八旬的沈华女士就通过杂志的编辑和我取得联系,对我感谢之余,提供了其胞兄1941年发表的《生日感想》一文,说明沈圣时出生于1914年8月13日(旧历6月22日),而不是现有资料所说的出生于1915年。沈圣时1943年6月21日病逝于苏州甪直,不足29岁。

此外,沈华女士表示她那里保存有沈圣时的一些散文、新诗及小说等原始资料,并称先兄的“吴门旧友”、香港著名作家高旅(原名邵慎之)上世纪80年代曾张罗重印沈圣时1936年自印的散文集《落花生船》,惜功败垂成。不过,她手头倒保存有一本缺损封面、正文完好的《落花生船》。

关于沈圣时文学上的成就,其去世之初,1943年6月26日南京《中报》就有恰如其分的评价:“沈氏为文,体裁颇广,对小说、散文、新诗、杂感等,均有素养,且旧文学根底极优。沈氏杂文受鲁迅影响甚深,文多刊于本报及京报。对于现社会之深刻认识,以讽刺泼辣之手笔,给予正确批判,足以表现文人爱憎之真情实感,实非生存于蒙昧现环境中之其他作家可比。”

冯英子曾在《苏州忆旧》中回忆说,沈“当时常在《申报》的《自由谈》上写文章,很有名气”;而高旅则表示:“他写的文章,笔致雅淡,结构严谨,意境旷远,令人敬佩。他常为上海《申报》副刊《自由谈》写稿,当时是全国范围内的第一流副刊,水平很高。开明书店出版的国文教科书又选了他的作品做教材,也可证明他的造诣。”。

早在高旅期望重印沈圣时著作四十多年前,作家王予(即后来的著名连环画脚本作家徐淦)就曾发表《关于沈圣时遗作》(见1943年9月15日《太平洋周报》第1卷81期)一文,专门提及为沈编辑出版遗作的事情:

现在可以报告关心者的是:痛定病余的沈老先生已把圣时的遗作大小32卷在月终交给我了。32卷并非剪贴,都是骇笔原稿,所以比刊登在报章什志上改头削尾的更可贵。有几卷已有作者自题的书名,如蜗牛集、枭鸣集、有所期待集、楼下笔记、中年的影子等,有的则仅在书面注明某某年什文一集二集,或辛巳文稿之类。分量浩大,什文随笔居多,专著有文史技谈、古代教育史讲话等,要出全集是一时做不到的。个人的意思是先出一厚本,约二三十万字,以后将销售所得续印新书,到印完以后,才将版权上的利得全部交给作者的父母。

遗憾的是,笔者查了诸多现代出版史料、书目以及图书馆馆藏,并没有找到沈圣时遗作出版的“蛛丝马迹”。至于文中所说的“32卷手稿”,是否还保存在人世,目前尚不敢断言。

这次重新编辑出版的《落花生船》,收入1936年沈圣时《落花生船》自刊本39篇散文全部内容,编者除改正明显错字、适当加注、标明文章原刊出处外,未做任何改动;“集外”为编者收集编选的沈圣时代表性作品并附录高旅上个世纪80年代争取重印《落花生船》时写的跋语。可以这么说,小人物的心酸故事,大时代的百味人生,都在《落花生船》中有所反映。读沈圣时先生的散文,可以对民国小知识分子的生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正如苏州民国掌故专家黄恽先生所说的那样:“翻完沈圣时的《落花生船》,这是民国小知识分子生活的实录,崇仰膜拜民国如陈丹青者,最好别看。如认真读一读,他心目中的辉煌民国或将崩塌幻灭吧。当津津乐道高级知识分子的民国逸事,意兴遄飞,口沫横飞,恨不得即刻穿越之时,请低下您的头颅,看看更多的人是如何辗转在生命之途的,或许会使人深刻些。”(见《济南时报》2013年10月22日)

《落花生船》历经曲折,能够在近80年后重新编辑出版印行,除了要感谢海豚出版社俞晓群社长、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陈子善教授慧眼识珠外,《博览群书》杂志所起的桥梁作用居功至伟,堪称一段文坛佳话。

猜你喜欢

遗作落花生副刊
论遗作发表权保护之完善
各极其妙的《落花生》
——许地山、老舍同题散文《落花生》比较赏析
守正与出新——羊城晚报副刊的转型之路
报纸副刊,还有新空间吗
大画家的遗作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秋天,落花生
重温经典 感悟生活
如何正确认识党报副刊的作用
落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