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盛来有佳色 咽罢余芳香

2014-04-29天曜

艺术品鉴 2014年3期
关键词:茶叶罐茶器陆羽

天曜

大凡爱茶之人,都会对茶报以尊重的态度。做茶的经历,从采摘、揉捻、干燥等等各个制作环节到最后成茶、品味茶韵的整个过程是茶与品赏者之间平等、坦诚的交流。爱茶人需要平心静气地聆听茶语,需要茶在最美的时刻将清香绽放,需要茶保持最佳状态。

爱茶的人会慢慢追寻适合自己的、适合茶的器物,积存与自己内心相契合的器具,将自己沉淀的经历与茶一样投入小小的罐中。

从爱茶人的角度看,他们选择茶器时,往往带着对茶的一往情深。“茶性俭”,茶器就要简约自然,要带有朴实的宁静。唐代陆羽在《茶经》里列举茶器二十四式,连上盛放户外用茶器的都篮,一共28件器物,件件都深谙茶性。日本从中国传入的点茶法逐渐形成自己的抹茶道,日式茶碗釉色造型丰富,日式茶入(盛抹茶粉的器具)深具文人气息。

本文仅从茶器中,摘出茶叶罐、茶两种略述一二。

一、茶叶罐

中国的茶饮始于殷周,兴于汉唐,盛于宋代,明清更是对饮茶有了创新发展。茶艺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璀璨精华,茶道自古就蕴含着中国人精厚独到的艺术造诣。爱茶人,对如何完美的存放茶叶均有严苛的要求。储存茶叶最重要的是容器,在古代,尤其明清开始饮散茶以来,多以锡制、瓷制等为最佳;其次宜用木盒、竹盒等。从小小的茶叶罐上,即能嗅到到中华民族强烈的茶文化气息。茶文化倾倒了一大批古代文人墨客,如今也让现代人折腰。

近几年,与茶文化有关的种种旧物悄然在民间收藏中升温。古韵悠然的茶叶俨然已拍卖场新贵,与茶形影相伴的茶叶罐也慢慢进入收藏人士的视野。我国的茶叶罐可谓琳琅满目,精品百出。从收藏价值看,最有艺术价值的不外是瓷器、陶器、锡等材料制作的茶叶罐。

明代著名画家徐渭的一首诗中曾写到,“青笼旧封照谷雨,紫砂新罐买宜兴”,这无疑显示出紫砂茶叶罐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的欢迎。 在几年前中国嘉德举办的拍卖中,清乾隆·御制诗紫砂泥绘幽兰芙蕖图茶叶罐(一对)的成交价为27.5万元。此茶叶罐,以宜兴特产之紫砂桃花泥所制,罐壁两面分饰幽兰图与芙蕖图,另外两面则以米色嫩泥料段泥隶书清高宗御题诗。北京故宫博物院库房中,仍有类似之库藏。

而一件清早期沈存周制锡制诗文秦权式茶叶小罐,成交价达到了8.8万元。这件秦权式茶叶小罐,造型古朴可爱,把手可玩。全罐诗文高雅,雕刻文字如行云流水,灵动畅快,为沈存周所制锡茶具之佳作,极为少见。

谈到锡制茶叶罐,必须提到锡壶大家——沈存周,号竹居主人,浙江嘉兴人,活跃于康熙时期,以锡制壶多雅驯,被后世称为清代锡壶第一名家。沈存周善制各种式样的锡茶具,所雕刻的诗句、姓氏、图章均规整精良,即世工书篆者不能过。今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分别藏有沈存周制锡茶壶和瓜形锡砚滴,亦皆刻有诗句。

与紫砂、锡制茶叶罐相比,瓷制茶叶罐能在拍卖市场出现较少。这主要因为明清时期,虽饮茶之风十分盛行,紫砂壶等茶具亦十分多见。然存储茶叶之瓷质器皿较为少见,出自官窑制品、造型雅致、保存良好,在历经数百年之后至今仍品相完美如初的瓷制茶叶罐更是至罕至贵,且多数藏在博物馆。但近几年一些珍品也开始露面,像清雍正·粉青釉盖罐,就为清代宫廷御用小茶叶罐,与故宫藏清雍正·冬青釉茶叶罐的造型、尺寸几乎完全一致,唯釉色略深于粉青。

与明清时所制茶叶罐相比,民国年间出品的茶叶罐价格相对较低,且画面清雅,内涵丰富。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茶行的鼎盛时期,一些知名茶行不断推出五彩斑斓的印花铁茶罐,以满足各界的需求。各地茶罐造型常见有方形、圆形和六角形不等,装潢以风景画面和几何图案为主流,并且不难发现来自当时风头正劲的新水彩技法的影响。茶罐上的历史文化信息丰富、详实,对研究茶文化的发展沿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茶

茶,茶具名。方形箱笼,用以收存茶器具者,也可称茶香。日本称之为茶器局。唐代陆羽在《茶经》称盛放户外用茶器的器皿为都篮,清时称为茶。

日本习惯称收纳茶器的箱、盒等为器局。古代日本茶器局多由中国输入,以紫檀、黑檀或漆器、螺钿为主。

在中国,除了茶壶、茶叶罐、茶杯外,为了烘托气氛,茶也是烹茶品茗时必不可少的器物。故宫保存几套茶,主要为紫檀木制作,形制各异,小巧方便,易于携带。对于这些用具,在明人高濂所著的《遵生八笺》溪山逸游中均有详细的描述并附有插图。可知清朝皇帝亦是在循古人之道,陶今人之情。

唐代陆羽《茶经》说“:一曰篮,一曰笼,一曰。以竹织之,受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者,茶人负以采茶也。”这里的“”是采茶的箩筐,是盛鲜叶的竹制容器。陆羽提到的“都篮”却与茶有异曲同工之妙,陆羽将二十四器“以都篮统贮之”,即指一种可以将所有茶具都放入其中的盛具。“都篮”亦称“苦节君行省”,用竹篾编织而成。苦节指竹,行省指方便能携带的盛具。唐代文学家陆龟蒙写《奉和袭美茶具十咏》中描写“茶”:“金刀劈翠筠,织似波文斜。”可知茶是一种竹制、编织有斜纹的茶具。

宋代,上至皇家权贵下至平民百姓都喜爱饮茶,文士品茗更是宋代十分普遍的现象。苏轼《寄周安孺茶》诗中写到“闻道早春时,携赴初旭。”这里的“”指的是采茶器具。赵佶《文会图》展现的宋代文人雅集场景中,画中左下角有几个仆役正在烹茶,茶瓶在火上煮水,茶碗、执壶、茶炉等清晰可辨,桌子左边放置一箱,箱门半开,依稀可见里面放了一些碗、杯等器,其容量不小。这应是宋代茶。

明代散茶兴起,文人雅士在饮茶中,更加有意识地追求一种自然美、环境美、器具美。明代多称茶为提盒或提匣。文人出游时需要携带喝茶的用具,装载茶具之提盒必定考究精致。提匣虽然不一定专放茶具,但茶具则是其中之一。

清代宫廷茶事频繁,专门存放全套茶具的“茶”,频频出现,用来放置茶壶、茶碗、茶叶罐、茶炉、茶点、水具等,但当时也称其为“提盒”。在乾隆《题文徵明〈茶事图〉》中就提到茶:“编竹为雅制精,品殊部别贮分明。”可见当时“茶”的功能已很明确。故宫就藏有紫檀、红木、漆器、竹制等不同材质的“茶”或“提盒”。

茶作为一种容器,从古至今,不管它是放置茶具,餐具,文具等,也不管它是竹器、木器、漆器,都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便捷与乐趣,堪称为爱茶人的“百宝箱”。收藏古老的茶,感受它透出的沧桑感,茶也具有了别样的风味。

猜你喜欢

茶叶罐茶器陆羽
漆工艺在茶器上的应用与研究
陶艺茶器设计风格及思想文化体现
“茶圣”陆羽:煮茶走天涯
疫情下 茶器行业将发生哪些变化
茶叶罐
茶叶罐盒装
我家的“小麻烦”
浅谈陶艺茶器设计风格和思想文化之间的联系
金属茶叶罐
陆羽弃佛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