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闽艺史

2014-04-29秦晋

艺术品鉴 2014年3期
关键词:画坛诗书画名家

秦晋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一隅。最古称“闽”,故今简称为“闽”。古代闽族聚居之地,后为周所服之,国数为七,史称“七闽”,至秦一统后,立“闽中郡”,又以“闽中”代称。宋设一府、五州、两军,元代为八路,明代升为八府,故自明起称之为“八闽”。清增设台湾府,一度又有“九闽”之俗称。闽地,背山面海,山明水秀;闽人,勤劳聪慧,勇于创新,又善兼容并蓄。宋元间,泉州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万国”文化交流之门户,融合中外文化之精华。

秦汉时期,中原文化逐渐与土著文化融合,两晋、南北朝期间,中原战乱频繁,汉人先后多次大规模南迁,中原书法、绘画等艺术随之传入闽地,经唐、五代的积淀发展至两宋时期逐步成熟。在中国绘画史上,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闽籍画家有:僧惠崇、陈容和郑思肖,书法有:蔡京、蔡卞、蔡襄。元代,文人画、水墨山水与“四君子”画尤为盛行。在此时期的绘画,仍是保持着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绘画特点,诗书画一体,书画作者本身文艺素养很高,且绘画受到当时文人画、院体画的影响深远。

明清时期,明效仿宋制建立画院,征召各地民间画家为宫廷服务,闽中应征者之众,在全国名列前茅。至明中叶,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新兴市民阶层热衷书画家作品,以满足审美需求,故明末清初职业书画家日益增加。福建书画在明清进入全盛时期,此期间名家辈出,如:边景昭、李在、周文靖、吴彬、宋珏、曾鲸、黄道周、张瑞图、许友、上官周、华喦、黄慎、伊秉绶、林则徐等名家驰名九州。尤其是上官周、华喦、黄慎这三位具有革新精神的画家,对闽画坛影响深远,可称之为“闽派的开创人”,其中更以黄慎的影响为最。此三人合成“闽西三杰”,他们布衣出身,是以卖画为生的民间职业画师,传统功力深厚,诗书画印皆能,画路广泛,所绘制题材皆为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画风汲取文人画笔墨情趣,又融合了民间审美的需求,形成了雅俗共赏的鲜明地域特色。这个画风不仅影响了闽地画坛、台湾画坛,也对清末海派名家以及岭南画派产生了影响。

清末民初,闽地出现了兼工带写、雅俗共赏的“诏安画派”,初期以冷逸淡雅为主,后期逐步演化为鲜艳妍丽,迎合新兴工商阶层的大众化审美需求,将通俗的绘画语言与高雅文人画风相结合,融市井文化与士大夫文化于一炉。代表人物有谢颖苏和马兆麟,到末期逐步为海派所同化。以及后来出现受黄慎影响深厚的“莆仙画派”同样也是有着浓郁的社会实用性取向,多以肖像画、宗教题材人物画以及历史题材绘画为主,名家李耕、李霞等人皆名噪一时。

辛亥革命后,诸多学子接受西方思想,并将其在闽地进行传播,改变了福建传统的绘画特色。其中传统的画家有:福州的林纾、卓孝复、张鋆、周愈、张琴、熊文镛等,而兼容西画者则有:陈子奋、郑乃珖、蔡鹤汀兄弟、李硕卿、顾一尘、宋省予等等。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号召艺术为政治服务。早年毕业于上海美专西画系的李硕卿和传统绘画功力深厚的陈子奋,通过不同的创作构思与笔墨技法来反映现实生活,歌颂新社会和新事物。如李硕卿的巨作《移山填谷》和陈子奋的《春光月月遍人间》都是这一时期具有时代精神的代表作。文革浩劫中,艺术创作规律被违背,完全从属于政治宣传,绘画题材庸俗化。佳作罕有出现,大多均为千篇一律的主题作品,缺乏艺术生气。这些作品随着时光流逝,最终被历史所淘汰。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至今。境外各色艺术文化涌入国内,八闽画坛也开始出现各色新流派,风格更加的多元化、多样化。纵览闽书画发展史,人才济济,硕果累累,既形成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士大夫文化圈,又荟萃以丹青谋生的职业画家群,颇具百花竞放,群蕊流芳之盛况,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八闽之地钟灵毓秀,除了本土名家辈出之外,同时历史上也吸引了诸多外地名家来闽或旅居或传道,或长留于闽成为八闽艺坛一员,其中旅闽的代表性名家近代首推弘一法师。这批旅居福建的艺术家把他们的人生轨迹与八闽大地融合在一起,成就艺坛佳话,青史流传。

猜你喜欢

画坛诗书画名家
名家
汪观清:深耕画坛,“牛”劲十足
名家
画坛“狂士”的传神写真
——评王晓丹的《雅线意彩》
名家之约
名家之约
诗书画苑
浅析赵孟▌绘画对画坛的影响
诗书画
诗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