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所精神与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承

2014-04-29席岳婷赵荣

人文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场所陕西

席岳婷 赵荣

内容提要基于场所精神视角,讨论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作为红色记忆符号重在当代传承。依托红色旅游开发路径,重点阐明通过对场所精神的挖掘、提炼和再现,对于推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培育民族精神与爱国情感更具影响力。

关键词场所精神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当代传承红色旅游

〔中图分类号〕K1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14)03-0126-03

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顺应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转型视角下的文化遗产类型,主要表现的是近现代革命史迹,是“静态遗产”、“动态遗产”与“活态遗产”相结合的典范,对现代社会人类价值观重塑与心灵启迪具无可替代的教化作用。

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所在的“场所”给予公众更多的是精神含义而并非实用的物品,为公众展示的是表达“爱国情感”的历史作品,其“特性”比“空间”概念更具体,一方面在暗示一种气氛,另一方面则表达“稳定的爱国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抽象的概念,还可以用具象的方法表达与展现。红色旅游被认为是传承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路径,开发的目的在于以现实存在的实物和场景唤起并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达到传承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目标诉求。

陕西近现代革命史迹等文化遗产品类丰富,是体现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通过场所精神的挖掘,使公众体味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空间意象,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爱国情感具深远的影响力。

一、概念诠释与解析

1“场所”与“场所精神”内涵

“场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活动的处所”,如公共场所、娱乐场所等。①有了人的活动,使得场所具有物质“空间”涵义以外的特征表现,即有了“氛围”,是人们对于特定空间的记忆和认同。②

“场所精神”的概念是由挪威著名建筑学家诺伯格·舒尔茨提出,他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这本书中说明,人的基本需求在于体验生活情境而富有意义。③即探究建筑精神的涵意而非实用的层面。人需要象征性的“表达生活情境”的物质或非物质元素来适人心怀,体验融入历史的感觉,并因之而感动,是“场所”以独特的精神征服了我们。④

在可视化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元素有限但在“场”中蕴含的意味却十分深厚的情况下,更多的 “红色文化意象”需要场所精神表达,使公众体味遗产空间革命传统精神与爱国主义情感。

2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概念解析

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概念主要指在革命战争年代时期所遗留的有形文化遗产及无形文化遗产,“革命”是指引起社会变革的政治革命。林龙飞、王华、杨斌:《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模糊评价模型》,《商业研究》2009年第8期。

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资源类型主要有:军事遗址、会议旧址、名人故居、墓园、历史文物、文献资料等,也包括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革命故事、革命传说、革命文学、革命歌曲、革命事迹等,还有在不同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不是将历史搬到实景中的简单教化,需要的是引导与共鸣,需要让人们由“眼”到“心”获得一种阅历和体验,所以“看”并不是传承的全部,更需要挖掘场所精神,满足公众精神体验,触动公众内在的情感和情绪,才能发挥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当代传承的功能。

3场所精神视角下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当代传承意义

革命历史文化遗产顺应的是人们对爱国主义情怀的释放需求,其实质表达的是公众的爱国主义情感。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不同历史阶段所遗留的有形及无形的文化遗产,需要场所精神来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坚定信念。简言之,红色历史留给我们的价值要用场所精神去延续,去实现爱国情感的共振。

二、红色旅游开发是革命历史文化遗产

传承的有效路径红色旅游概念最早被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但真正成为专项旅游活动并有序推进是在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相继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和《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红色旅游有序发展的格局。目前,红色旅游已成为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和利用的有效方式,并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关规划。红色旅游的内容体系不断扩大丰富,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弘扬的重点,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延安精神、红岩精神等,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以及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包括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革命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的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锤炼与升华。

实践证明,通过红色旅游,可以加强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增强人们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促进革命历史文化的当代传承,红色旅游实现了红色旅游资源的保值增值与创新,也实现了红色旅游三大工程——文化工程、政治工程、经济工程功能的有机统一。邵琪伟:《努力推动红色旅游再上一个新台阶》,《经济日报》2009年5月2日第2版。

三、场所精神视角下陕西革命历史

文化遗产传承概述1以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为载体的红色旅游展示引领作用已形成

陕西作为文化遗产大省,许多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被深入挖掘并生动展现。根据陕西党史部门对革命遗址的普查工作统计显示,截止2010年底,陕西的革命遗址有2051处。《华商旅游》,《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革命遗址达2051个》,http://travel.hsw.cn.2011年6月29日。许多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名录》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虽然相比陕西更悠久的古代文化积淀,这些近现代史迹的历史并不久远,但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在红色旅游开发中,陕北板块将红色旅游与黄土风情结合,关中板块将红色旅游与古代文明相结合,陕南板块则是将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自然环境相结合,马耀峰等:《陕西红色旅游发展战略研究》,《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7期。遵循文化遗产传承的理念,陕西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

2“场所精神”视角下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展示不充分

虽然,陕西红色旅游开发对于完善陕西旅游产品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对比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本体价值,其场所精神挖掘并不充分。

首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国家标准要求,陕西省具有影响力的红色旅游资源486处。在陕西省进行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陕西省文物局:《踏遍青山——陕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纪实》,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2010年。在增加的上千处乡土建筑、近现代的史迹、文化遗产线路等新文化遗产品类中,很多都是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因此可知,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与红色旅游开发并不匹配。其次,已有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展示,更多的是静态纪念物的陈设,展示手段单调,传承方式雷同,甚至有讹误,没有真正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更没有强调公众的参与性和体验性。第三,红色旅游解说系统单一,对于更深层次的精神解读缺乏深入引导。很多红色景区的解说系统是“看”,没有“解”,不同年龄层次与知识层次的公众,对于革命历史文化遗产,虽有大量珍贵的记忆,但却都是记忆的碎片,无法拼接。

四、场所精神传承的思路与建议

1挖掘场所精神和文脉资源,延伸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价值

挖掘体现文化传承的红色记忆符号,并在革命历史文脉中注入新元素,注重公众的参与和体验,依托红色旅游开发路径延伸综合价值,赋予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更多新内涵,使更多表现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根”与“魂”的元素让公众用心去读、去意会。

2整合文化遗产资源,设计凸显场所精神的复合型旅游产品

整合遗产资源,挖掘更多表现红色文化的素材,尤其是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表现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历程的新遗产,结合这些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精神内涵、区位优势,进行设计、体验与开发。同时,注重复合型产品的开发,将红色资源与所在地域的其他资源有效链接,如与民俗、乡村、休闲、生态等项目的融合,设计凸显场所精神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大力开发名人、红色故事等非物质遗产元素,如谱写出《我的祖国》、《英雄赞歌》、《让我们荡起双桨》等脍炙人口的“红歌”曲谱的陕西作曲家刘炽,毛主席赞扬的出版家“张季鸾”等都是可设计的红色元素。

3加强宣传推广,打造彰显场所精神的红色演艺精品、节庆品牌和活动品牌

依托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本体资源价值,可通过2014年邓小平诞辰110周年、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作为契机,精心策划主题鲜明、彰显场所精神的红色旅游产品,并加强宣传推广。可积极创作、生产、推广表现爱国主义精神并有综合市场效益的红色演艺精品,形成节庆品牌和活动品牌。

4构建红色旅游解读系统,丰富公众的场所精神体验

构建陕西红色旅游解读系统,发挥公众的内因与主动,引导公众感知的阅读。不仅仅是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标识系统的组织,更在于让公众主动的、用心地阅读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内在精神价值,实现“应目”——“会心”——“畅神”的体验高度,可通过静态解说媒体、动态解说媒体、文化表演、游线组织、主题活动、情景规划与设计等细节的组织,并通过体验式的参与环节,加强公众认知,不但要“看”,还要能“懂”,确保给公众带来一段有价值的经历,更好的记住历史、不忘历史。

最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开发红色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等,也都是在“场所精神”视角下,对陕西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当代传承的有益措施。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场所陕西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听的场所
红色旅游
远离不良场所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恋爱场所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