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梦浮生
2014-04-29安德烈大叔
安德烈大叔
时间恐怕是《少年时代》中最令人难忘的存在吧,当很多电影用屏幕渐黑渐亮的方式过渡出“12年以后”时,《少年时代》却真的花了12年的时间去描绘了一幅少年的真实成长图景。
时间,在《少年时代》中具有了密不透风的连贯性。我们看到了时间的伟力,也看到了成长这个伟大自然法则的发生,它不再是智者口头上狡黠的哲语,也不是电影里一句生硬的台词,我们看到的是一幅活生生的图景和一段被时间融化了的戏剧。在《少年时代》中,故事不知不觉地和时间起了化学反应,就像酿酒的艺术一样,水的平淡和粮食本身的普通因为时间的作用而发生了改变,本来平淡无味的两种东西,经过酒曲的点缀,在时间的作用下,最后进发出的是沁人心脾的醇香。对于《少年时代》而言,匠心独运的林克莱特便是起点缀作用的酒曲,而时间便是使《少年时代》像美酒一样醇厚的真正秘诀。
成长是《少年时代》的主题,其中所包含的成长不仅限于片中的少年,还包括了家庭的成长与演变,以及父母的变化。逐年的细心刻画,使得这种变化不再是纯戏剧式,而是带入更多自然而然的由心而生。演员们可以演绎任何不属于他们的人生,但是当这种演绎附上时间的筹码之时,演员自身随着时间产生的变化也会悄无生息地融入剧情。这一切的作用,使得《少年时代》少了些微戏剧性,却增加了更多纪实的成分。
男主角从6岁到18岁的生活经历,基本上覆盖了一个人最初阶段的成长史,从懵懵懂懂的儿童到为青春而苦恼的少年,导演林克莱特用琐碎细腻的镜头记录下了这一切,伴随着成长而来的父母、家庭、友情、爱情、理想,统统成为每一个成长阶段的鲜活注解,导演在平淡之中找到了永恒的东西。全片主要靠对白推进叙事,这也是林克莱特一贯的话痨风格。在看似琐碎的对话中,总是能找到生活最为本真的细腻,这自然也是生活最真实的状态。就像他之前的黎明、日落、午夜爱情三部曲一样,抓住了生活中的本真与细腻之处,不论多平淡的故事都会显得美丽动人。爱情三部曲中,林克莱特选择了一对恋人人生不同阶段的三个一天,《少年时代》中,他选择了少年成长的十二个夏天,一样的琐碎与细腻,一样的平淡而隽永,《少年时代》是成长版的黎明、日落、午夜三部曲合集,也是林克莱特电影精神的一种延续和升华。
电影中的十二个节点具有连贯性,也有自身特别的时间属性。从布兰妮活跃乐坛、混血王子新书发售会、奥巴马竞选、ladygaga大红大紫、视讯聊天、胶卷相机、数码相机等等,你或多或少总能从电影图景的流行文化趋势或者科技趋势中找到相应的时代节点。这些生活中细微的变化和片中角色的成长之间有割裂不断的联系,时代对人生活产生的影响便存在于这种无声无息的侵入中。每年一度的父亲探视,从开车带孩子兜风到视讯联络,人和人的交流方式也在改变。我们很容易在主角的成长中看到时代的变迁,这种变迁不是来自于僵硬的“大事记”电视新闻报道,而是悄无声息侵入生活的那种时代感,因为真正侵入我们生活的是无数带着时代烙印的小事物。林克莱特对于这种细微变化的妥善把控,也正是此片真实与细腻的一个注解,在主角成长的过程中,影片没有脱离实际的时代,它的真实源于真实。
艾拉·萨尔蒙完整的成长历程给予了影片无可比拟的时间轴,恰好处于每一个年龄阶段的萨尔蒙根本不必修饰其表演,影片中主角沉默寡言的叛逆期、懵懂的初恋期、离家远行时的迷茫期,现实生活中的萨尔蒙应该也在同步经历。看到此,我们不需要太多思考便能会心一笑,因为这不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成长阶段吗?影片不复杂也不花哨,男孩平凡成长过程浓缩下来的三个小时并没有变成流水账,反而有了某种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不是来自汹涌的戏剧冲突、精密的电影语言、眼花繚乱的视觉冲击、深刻的故事哲理,而是来自时间伟力下的真实,这是源于生活真实而又高于生活真实的艺术。因为有了这种艺术的真实,我们的心灵才得以从更高的地方去审视我们所看到一切平凡普通中的不几与特别。电影留住时光的魔力,在此让人如梦初醒。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饲养乌鸦》
父亲猝死在了情人的床上。下一刻,小女儿安娜在厨房安静而仔细地洗着手里的水怀,两者之间似乎有着某种奇怪的联系。老祖母不能言语也无法行动,终日里只能坐在轮椅上,对人生充满绝望,于是安娜愿意帮助老祖母死去,拿来了自己偷藏起的毒药,当她将标签读给老祖母听的时候,才知道,那只是食用苏打粉
安娜执着于逝去的母亲的爱,面对风流冷漠的父亲、水性的姨妈以及心求死的老祖母,懵懂的安娜次次想到了罐子里的粉末。
《饲养乌鸦》,片名出自西班牙句著名的谚语,你饲养的乌鸦,长大以后会来啄你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