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历史教材插图为课堂教学添彩

2014-04-29李方贵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4年10期
关键词:张骞西域爱国主义

李方贵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53-01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

初中历史教材配有丰富的插图,它是对教材的文字内容不可缺少的补充和说明,也是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插图,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润色添彩。今天我就自己教学中对历史教材插图的运用说说我自己的一些探索。

1.利用历史插图讲历史课

利用教材中的插图,通过老师对插图的讲解,让历史知识或人物活灵活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的真实,使之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在学习《张骞通西域》时我就介绍了教材中《张骞塑像》《张骞出使西域壁画》《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三幅图来讲解本课知识。先出示《张骞塑像》,简单介绍张骞:汉中人,建元年间被任命为郎官。那时的匈奴降兵说匈奴攻破了大月氏,并用大月氏王的头骨做成酒器供单于喝酒。大月氏人因此怨恨匈奴,但是能力有限,希望有人和他们一起攻打匈奴。汉王朝此时正想消灭匈奴,因此决定派人出使大月氏。于是朝廷就招募能够出使的人。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募出使西域。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到《张骞出使西域壁画》,它出自敦煌莫高窟的323窟,这窟,以连环画的形式描绘了张骞出使西域这一故事,共有五组画,这幅画是第三组画,骑在马上的是汉武帝,左右是陪同大臣,汉武帝是两位侍者,手拿曲柄伞盖。汉在武帝对面,跪拜辞行的是张骞。张骞后面是两位侍从,手持双节,牵着四匹马,马上驼着丝织品。图的中间是题榜,上面刻着文字,意思是派博望侯张骞到西域大夏国去问名号。这组画面表现了张骞向汉武帝辞行告别的情景。于是张骞就与随从一起离开长安,踏上出使之旅。他在路上会遇到怎样的险恶的情境呢?最后,出示《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让学生讲述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最后将这三幅插图放在一起展示,再次和学生一起欣赏,并提问:同学们,张骞手持的是什么?你们从他的行为中想到了些什么呢?我稍作停顿,学生就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不管他们说得好与不好,学生已经从他的塑像及两幅插图中读到了关于张骞的一些优秀品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也受到爱国主义感染。通过老师和学生的补充,讓学生真正的领悟到张骞的爱国主义情怀,最后在对张骞的评价中再次将爱国主义精神扎根到学生的心里,并化解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和日常的生活。

2.讲述历史插图背后的故事

历史教学是富于情感的教学,声情并茂的讲述,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达到情感教育目的。教师利用历史教材中的插图进行讲述,让师生共同置身于创设的特定历史情境中,通过掀起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深刻剖析特定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如在学习中国古代艺术时,课本安排的内容较少,课标要求也较低,只是介绍作者,朝代、作品及作品的特点就显得内容非常的枯燥。为了增加趣味性,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艺术品的重要价值,我们可以介绍插图背后的传奇故事,让学生在作品的传奇故事中体会、认识艺术品的价值,感知我国人民的智慧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比如在学习《清明上河图》时,我简单介绍此图,全图用绢绘制而成,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是一幅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风俗画。此画通过对北宋东京市民生活的细致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的繁荣景象。这幅画的作者是张择端,宋朝人。《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在宋徽宗朝任翰林画院画使时所作。张择端完成这幅画后,先呈献给了宋徽宗。宋徽宗看了后非常欣赏,于是他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盖上了龙印。从此《清明上河图》就面世了。最后重点介绍这幅画作自问世以来,曾5次进入宫廷,4次被从宫中盗走,辗转流传,曲折离奇、多灾多难,安然无恙的被保留了下来,现在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我国文化艺术遗产的保护热情,热爱我国的传统文化,并为我们拥有这样的珍品而自豪。

3.将教材插图变成学生的故事

让学生热爱我们的祖国,培养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是要注重实际,注重调查研究。让学生亲自去体会,去观察,去思考。如在学习《卓越的工程》一课时,可以事先布置任务,让他们讲参观长城,参观故宫博物馆的的经过及感悟,让学生参观学习知识,感知历史,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唤起学生的爱国激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攀登科学高峰远大志向。

中学历史课要求历史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因此历史课堂的内容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担负着重要的育人任务。备课时教师要深入地分析研究历史教材中蕴含着的育人因素,寓育人于历史基础知识学习之中,设计教学过程时巧妙地把育人思想溶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感知,最终内化为自己的具体实践中。通过看图讲历史故事,学习历史知识,到祖国的的历史文化遗存中感知历史,领悟古人的智慧和我国文化精髓,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历史学科远远不变的宗旨。

猜你喜欢

张骞西域爱国主义
张骞探西域
张骞探西域
《八月西域行印记》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英文摘要 关键词
班超出使西域
西域散章
《西域图志》纂修略论
张骞出使西域故事点滴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