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成刚:和互联网赛跑

2014-04-29孙献涛

留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前途新东方哈佛

孙献涛

专访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前途出国CEO

“未来的留学中介行业,可能会有两三家大公司存在,同时存在众多个性化的小型咨询公司,两极夹击之下,中间的第二类公司最难生存。”

周成刚的得意之作是,用了5年时间,让新东方前途出国从一家行业内的小鱼变成了搅动行业生态格局的鲨鱼。靠着二三线城市的留学需求井喷,周成刚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打了一个漂亮的反击战。如今,当他侃侃而谈更为得意的前瞻性战略时,也会忧虑在线教育的冲击。他不得不带领前途出国跑得更快,最好快过网络,以免在临界点到来之前,成为被颠覆者。

学术独立就是独门绝技

《留学》杂志:有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出国留学人数增长已进入平台期,由前几年的每年增速20%以上,降到了百分之十几。这个增速会不会持续放慢?

周成刚:不会放慢。留学正在从中国一线大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蔓延。从东南沿海地区,快速向内陆延伸。仅就本公司的业务看,中西部西北部都出现了井喷,这些地区今年同比增速达到了40%。当然这并非全国平均数,而是前途出国这一块业务做得好。但种种迹象显示,西安、重庆、成都、南京、合肥,这些省城的留学生数字的确在快速增长。

《留学》杂志:这有没有误导的成份呢?“留学已成趋势,大家快来跟风”?

周成刚:会有跟风的因素。但我还是要强调,留学只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中国你上了清华北大,也不意味着你肯定能成功;有条件到国外读书,显然增加了更多的选择。

当然,有选择就会有挣扎。我手下管着六十个新东方学校的校长,自己也算是个教育工作者,我自己也留过学,孩子也在留学。我也有过挣扎:到底在中国上大学,还是在国外上大学?如果你什么都想要,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想丢,外国的先进管理经验你也想要,那你还怎么做决定?

Work hard ,play hard

《留学》杂志:从结果看,你似乎很容易就做出了决定。中国的教育真的很不堪吗?

周成刚:至少问题比较大。首先最明显的就是行政参与度太高了,行政参与导致学术不能独立。国外大学之所以能够办好,包括美国的私立大学和澳洲公立大学,他们并没有独门绝技,不过是学术独立而已。

第二个就是压力大。中国家长都有一个想法,就是读书好了去做官,做官好了挣大钱,挣到大钱荣耀门楣。这导致一种攀比,大家都往一条道上挤。再加上中国人多资源少,竞争就更加激烈。

《留学》杂志:留学市场经常有人说“国外是快乐教育,国内课业压力过大”。但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坚决反对这种说法,他特别强调:国外中小学生的课业压力同样很大,过于夸大国外的素质教育、快乐教育,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误导。

周成刚:我相信有夸大的地方,但国外确有国内不及的地方。我对国外大学观察了二十年,最大的感受,是他们的体育设施健全到了你难以置信的地步。他们用体育来磨炼意志:你要征服世界,先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

类似的东西还有很多,国外大学说,我不是培养你找份工作,我是培养你成为领导者。你的身心健康,你的笑容挂在脸上,你就会显得更加自信和从容。

亚洲的同学对此不太适应,包括家长都在强调,你就是去读书,你不要去惹事,不要到酒吧,不要参加社团,你抓紧把书读好,毕业后赶紧找个投行工作。

这造成一个现象,就是中国很多高材生在华尔街都在做最低层的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而印度有很多人反而在做管理人员,因为有相同的语言基础,所以印度人跟英国人、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更加接近,所以他能赢过中国人。

《留学》杂志:有人说,哈佛学生课业压力极大,下半夜也没法睡觉,许多学生在长廊上就睡着。似乎外国学生也平衡不了这种学习和体育、活动之间的矛盾。

周成刚:西方教育越到高等教育就越紧,大学、研究生、博士生越来越紧,专业分得更细,自己的爱好也更清晰,所以他能越走越深。

这种情况下,许多外国大学生也平衡不了学和玩的关系,他们星期一到五拼命看书,周末party恨不能开到周六上午。玩过以后,他又觉得学习紧张了,所以到考试期间,连学校图书馆都24小时开门,吃喝拉撒都给你提供方便。所以他们崇尚的就是work hard ,play hard。反观中国学生,那就是work也没有到这个程度,play也没有到这个地步。所以感觉单调无聊,因此很容易厌学。

高端的永远少数

《留学》杂志:俞敏洪讲“要进就进好大学”,你们给留学生推荐的都是好大学吗?

周成刚:首先得搞清楚什么叫“好大学”。大学它就是一个通才教育,西方认为本科就是一个通才教育,就是文史、人文方面让你多学一点;研究生才进入专业,博士生才进入真正的研究领域。一般学生大学读到一年级、二年级甚至三年级的时候,才明白自己将来要读什么专业,他给你充分的时间去考察大学,去理解专业,最后选定自己最想要的,因此国外研究生、博士生与专业匹配度和吻合度比中国要高得多。

《留学》杂志:总有个基本的判断标准吧,比如说新东方前途留学,是不是也要分高端留学、中端留学和低端留学?

周成刚:肯定要区分高、中、低,而且高端肯定永远都是小概率、低比例。你想要到国外留学,你的期望值不能过高。中国高考,进北大、清华的永远是极少数,绝大部分都进到了其他大学里去了。美国排名前二十、前三十的大学,能进去的也是少数人。哈佛大学每年到中国招生,也就十人左右;耶鲁、普林斯顿,也不会超过二十个,没有一个学校超过二十个。上这些学校的本科,难度大于上研究生,这跟在国内是一样的。

前途出国每年送出的学生有两万人,能就读顶尖名校的,估计有二百人。所谓高端留学,也就是这个比例。

我一直强调,要把名校作为一个目标,而不是一个目的,并不是说进了哈佛就一切解决了。在新东方工作的有很多哈佛、耶鲁、斯坦福毕业生,有的仍旧需要解决“自我成长”的新问题。

《留学》杂志:你整体上是鼓励留学的?

周成刚:是的,现在最需要全球化跨界人才。现在无论是在北京、上海还是在伦敦、纽约,你都可以参与职位竞争,你在伦敦找到一份工作,你就抢了伦敦当地人的一份工作。现在所有人都摆在一个舞台上,都在打国际比赛。

《留学》杂志:有没有留学失败,回来后悔,找你们的?

周成刚:倒没有找我们后账的,但是留学有被淘汰的。这个在出去之前我们就会告诉他们,哈佛的淘汰率大概在8%左右,最高达到20%。有的学生人即使去了哈佛,也可能因为不适应而转学。也有的找借口说,我身体不好,我想休息一年,其实他已经学不下去了。

《留学》杂志:现在有一种逆向歧视,国内许多人对留学不信任。有没有因为在你们帮助下,他们出去了,反而使他错失了国内读书的更好的机会?

周成刚:我依然坚持认为留学只是一个读书的方式。如果孩子没能做好准备,没有在恰当的时间走出去,的确会导致对留学的不适应。但是留学本身不应该被批判。许多人出去之后,对外边好的东西没有学好学透,对国内的东西还有点脱节,他还自以为是,眼高手低,回来以后这个看不上、那个不想干,这肯定是不行的。这样的留学生既落不了地,也成不了材。

消除歧视还需要两代人的时间

《留学》杂志:要想进入欧美名校,从什么时候准备比较好,高中还是初中?

周成刚:高中阶段比较好,高一的时候是一定要准备的。国外的大学录取中国学生,讲究三个“三分之一”:第一,你的外语考试占到三分之一;第二,你的高中平均成绩占到三分之一;第三,你的公益活动、科研爱好、获奖情况占到三分之一。这些东西,都得从一上高中就开始准备。

《留学》杂志:有从初中开始就找你来留学的吗?

周成刚:有很多。但我一般会提醒初中生家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留学,可能会受到一些冲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还有,孩子初中出去的话,有可能无论外语还是中文他都不能像本地人一样了。

《留学》杂志:你曾讲过,你从澳大利亚到英国再到加拿大,你什么都想要,但你的孩子却错过了各种机会。为什么不能为了留学而放弃中文呢?

周成刚:现在整个世界的机遇在亚洲,亚洲的机遇在中国,而在中国的世界五百强,他们最需要的人才,既不是纯粹的中国人,也不是纯粹的美国人,他需要的是跨界人才。所以我不主张小学或初中就出去,先学好基本的中文和中国文化再说,这是我给家长们的建议。

《留学》杂志:最近美国、荷兰相继出现辱华事件,出去之后不适应,或者被歧视的问题如何解决?

周成刚:我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也经历过一点歧视。这有一个适应过程,头三个月最难过,你适应了这三个月,就可能扛住三年;扛住了三年,你就有可能扛住三十年的职业拼搏和奋斗,它对你的成长贡献也是加倍的。

至于辱华这件事,我一直讲,这需要我们几代人去改变。虽然第一代华人是靠洗衣服、涮碗过来的,但黑人还是从奴隶开始的呢。黑人为了歧视问题天天打官司,他们的参与感、融入感都比华人强。当然现在华人的形象和地位已明显改变,我当初出去的时候还有点抬不起头,现在这种心理落差已经没有了。说得不好听一点,我们现在出去的孩子,许多人经济条件比美国孩子都要好。

《留学》杂志:这种歧视需要多久可以消退到大家能够接受的地步?

周成刚:起码还要再用两代人的时间,才能基本实现。

来自互联网的新挑战

《留学》杂志:新东方前途出国近年来业绩急剧上升,今年签约人数达到三万左右,飞速发展的动力从哪儿来?

周成刚:首先当然是得益于新东方这个巨大的平台。第二是我们的一站式服务模式。第三就是我们采取的农村保卫城市战略,前途出国把业务突破的重点,放到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外的省城,别人做城市,我做全国。

《留学》杂志:你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会不会有资源枯竭的一天?将来留学人口降低了,你摊子铺得这么大,如何持续下去?

周成刚:我们开发新产品来继续吸引顾客。比如现在大部分留学中介只做中间的咨询这一档,我们已经开始做留学前的这一段了,例如青年导师计划,就是在孩子出国前两三年,就开始帮他们规划。从学习成绩,外语考试,到课外活动,领导力等等全面规划,然后才是留学的规划。经过这样的规划,两三年的时间,之前学生的成绩可能就是进前一百五十的高校,通过提前实施全面规划甚至可以进前五十。

前途聘了许多名校毕业生,这些人的身份是学长,不是销售,比如你要去哈佛,还有谁比哈佛同学更了解哈佛的?虽然聘用名校学生成本很高、利润率降低,但百分之十几的年利润率,可以保证公司后面的发展更快。

除了前面的两段,我们准备再做更后面的一段,即就业。这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我们会去和世界五百强接洽,跟他们的人力经理结合,把他们需要的海归介绍给他们,让海归拥有实试和面试的机会。这相当于提供留学售后服务,而且我只为海归服务。

这样全流程介入,相当于把原先的留学中介大大拓展了,这是具有前瞻性战略。

《留学》杂志:网络教育现在很火爆,融资额度达到了上亿美元。这方面的技术进步,会不会对未来的留学市场带来变革或颠覆?

周成刚:有这种可能,我们也在想,照这样推理的话,那是不是20年后,哈佛和耶鲁很快就会成为博物馆了?现在沃顿、哈佛、斯坦福的很多教授都在网上上课,虽然他们也不知道未来会走到哪里,但他们谁也不愿意放弃这个巨大的平台。有教授讲,他在沃顿商学院上课,可能只有500个同学在听;但是他在网上上课,可能有50万人在听。这些人听了之后如何认证?要不给他们发毕业证?如果这个毕业证一发,那沃顿瞬间就关门了。虽然许多事情还是未定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将来某一天临界点到了,传统教育就真的被颠覆了。

《留学》杂志:你认为将来留学中介行业会是个什么形态?

周成刚:可能会有两三家大公司存在,同时存在众多个性化的小型咨询公司,形成两极分化的局面。小型咨询公司虽然大都是非法的,但他能提供个性化服务,老百姓有这个需求,市场就会让他存在。两极夹击之下,中间的第二类公司是最难生存的。

新东方前途出国三大法宝

地域线

借助、依靠各地新东方培训学校的优势和支持,已经在全国31个城市成立分公司,并且与当地新东方学校紧密合作。

产品线

主打技术含量高、难度大的美国留学申请,加速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业务发展,使产品线既有重点,又很全面。

人才线

将申请指导经历丰富的“经验型”人才和毕业自全球顶尖名校的“眼光型“人才汇集在一起,相互配合。

编辑_王楠

猜你喜欢

前途新东方哈佛
新东方油墨有限公司
被哈佛开除的奥运冠军
新东方油墨有限公司
新东方童书
广播剧还有前途吗?
共享汽车前途未卜
吉林省再生资源市场大有前途
哈佛演讲:从5亿到7000亿
乐博乐博获新东方千万元投资
那些自毁前途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