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地区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探究
2014-04-29储小军胡文嘉
储小军 胡文嘉
引言:大别山地区是全国重要的革命老区,同时也是我国贫困集中区,为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大别山地区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分析了大别山地区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该去红色旅游经济健康发展。
一、前言
大别山地区横跨千里,涉及安徽、湖北、河南三省,是全国重要的革命老区,区内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鄂豫皖交界地域为中心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区”被全国红色旅游规划纲要列入全国十二个红色旅游区之一;大别山地区还涉及两条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三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此外省、市级红色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
大别山地区是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较其他地区较为落后,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经济,成为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分析大别山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及开发状况,在发展红色旅游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发展大别山地区红色旅经济的有效途径、措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探索。
二、概念内涵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红色旅游的概念
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2004---2010年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红色旅游被定义为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二)、国内外研究
1、国外研究综述
为了响应国家开展中国传统革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加快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发展红色旅游成为当地的一大选择。红色旅游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因此国外少有研究。
2、国内研究综述
首先在学术著作方面,大众性的科普性知识读物占到80%,阅读对象主要为普通大众。另一种就是研究性的专著,系统全面性的研究对红色旅游。
在学术论文方面,以“红色旅游”为关键词在CNKI中共搜索到论文38874篇,研究方向多为红色旅游的市场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个案研究等。
三、大别山地区经济发展及旅游资源概况
大别山区是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横跨鄂豫皖三省,被誉为“红军摇篮、将军故乡”。大别山区是一个集山区、老区、贫区为一体的特殊地区,其中有国家贫困县18个。根据统计资料,大别山区人均生产总值一直处于所在省的下游水平,农民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均低于全国和三省平均水平。为发展大别山地区经济,国家先后也出台了很多政策,如:建立大别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验区、加快大别山区革命老区整形发展、将大别山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等。随着国家对当地政策扶持的落实,当地的经济也得到一些发展,但是发展并不显著,大别山地区经济仍然垫底所在省份。
丰富多彩的红色旅游资源。首先,表现在物质形态方面,大别山有13处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占总数的13%。其次,在非物质形态方面,以“坚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战斗作风、高尚的思想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为核心的大别山革命精神依然深深鼓舞着我们。以“千里跃进大别山、将军故乡”为历史背景形成的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品牌,品牌响亮。
红色旅游资源伴生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民风淳朴、地域特色鲜明。六安市的皖西文化源远流长;信阳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黄冈有2 000多年的建置历史。
四、大别山地区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开发总体态势
1、政府政策支持
国家为了深化旅游可持续发展,于2008年底出台“国民休闲计划”。红色之旅、爱国教育之旅作为旅游产品重要组成部分,市场潜力巨大。
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一2010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红色旅游己经上升到国家政策阶段。
2、地方积极投入
大别山地区内的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发展红色旅游,都根据当地实际编制了地方的旅游规划。从2011年起连续5年,安徽省财政对大别山区每年补助超两亿元,支持大别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旅游等。湖北省通过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加大地区财政扶持力度,多措并举,加快大别山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先进区、示范区。河南省也十分重视大别山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同安徽、湖北两省合作,加大大别山地区扶贫开发力度,支持大别山地区发展红色旅游、特色旅游,积极脱贫。
(二)现状及存在问题
1、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不到位
虽然有《文物保护法》保护,但因为资金不足、保护意识差等原因,除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外,部分省级、县级红色旅游资源尚缺乏应有的保护。一些故居、纪念馆、革命遗址地年久失修,毁坏严重,有的甚至已经坍塌。此外,由于一些景区缺乏专业的修缮技术,没有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维缮,造成了“破坏性保护”的状况,反而加大了日后保护的难度。
2、价值链残缺
从旅游价值链的横向看,旅游业是一个包含众多子行业的综合性产业,需要各子行业协调配合。目前大别山地区红色旅游主要以接待、参观、教育为主,度假、休闲、会展功能较弱。景区经济收入基本上停留在门票、交通等刚性消费方面,游客停留时间短,餐饮、娱乐、购物、住宿等弹性消费比例较小,有偿旅游项目很少。
3、资源整合程度不够
大别山红色旅游资源伴生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民风淳朴、地域特色鲜明,但目前红色旅游资源与当地山水资源、文化资源没有充分整合,红色旅游主题不够丰富,内容缺乏趣味,红色旅游景区的资源开发停留在表面,资源的整合开发程度远低于各地规划。
4、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大别山红色旅游景区多地处偏僻的革命老区,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用于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的资金较少。用于景区开发维护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了景区基础配套服务设施不够完善。在交通方面,红色景区的高速公路很少、旅游地的路面等级低;在旅游接待方面,没有建立游客集散中心、停车场数量严重不足等。
5、内涵发掘不够,营销意识不强
缺乏新意的单调主题,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红色旅游景点内涵发掘严重不足。在红色文化呈现方式上,以革命活動遗址、名人故居、纪念馆、陈列馆等传统平面的、静态的展览陈列为主,再配以图片、文字、解说,游客刻板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不符合现代审美观念和旅游者的消费取向,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
6、开发无序杂乱,缺乏整体规划
大别山区分属鄂豫皖三省,各省开发程度不一,政策各异,不能形成合力,造成目前经济区景点分散,景区未形成体系,大量人、财、物资源的浪费。
五、政策建议
1、加大红色资源保护力度
红色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加强资源的保护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红色旅游地政府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多渠道广泛筹集资金,如:国家项目资金、招商引资、地方自筹等。在深入调查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阶梯式开发,优先开发品质较高的红色资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对等级较低的红色资源进行开发。对那些尚没有条件开发的红色旅游资源要充分保护,对那些已经遭到破坏的红色旅游资源,要“修旧如旧”,将重点修缮与日常维护相结合,同时加强周边环境的整治。
2、完善旅游产业链条
分析各类红色旅游者的购物兴趣,在此基础上,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红色文化内涵的红色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在不影响红色旅游地教育主体功能的前提下,将会议旅游、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等其他旅游形式纳入红色旅游地的产品体系中,加强“食、购、娱”等环节的建设,并不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构建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条,实施产业联动,提升红色旅游地综合经济实力。
3、统筹整合旅游资源,凸显区域特色
为突显大别山区红色旅游的区域特色,应该注重加强区内的红色资源之间、红色资源与其它类型资源之间的有效整合。一方面,加强“红红联合”,按照相关因素把各类红色资源相互衔接,实现红色资源的相互补充;另一方面,实现“红”、“绿”、“古”三色的有机结合,实现旅游景点的串联,同时注重与区域民俗文化的有机结合。
4、增加投资来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红色旅游基础设施投资机制深化改革,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红色旅游建设资金配套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大别山红色旅游发展,以各种形式参与红色旅游。优先安排至红色景区景点的交通道路改造与建设,优先安排红色景区景点用电用水、给排水、通讯等公共设施建设项目,改善红色旅游发展环境。
5、深度挖掘内涵,做大做强品牌
深度挖掘红色旅游景点内涵,创新主题,突出特色,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发挥政府主导优势,利用各种形式和机会,加大红色旅游产品的促销活动,加大宣传的力度,迅速扩大各红色景区,尤其是提高列入国家重点红色景区和线路的红色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大做强大别山红色旅游品牌,争取能够被主要客源市场的旅游者列入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范围内。
6、加强区域联动合作,建设大别山经济协作区
加强区域统筹协作,共同打造大别山旅游经济圈,形成大别山经济协作区。大别山区三省要共同编制大别山区域旅游总体规划,建设大别山旅游交通网络,改善景区通达度,设计大别山精品旅游线路,统一管理旅游市场,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共同打造维护大别山红色旅游经济圈。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注:本文为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名称:大别山红色旅游经济发展,项目号:AH201310378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