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时代专业市场何去何从?
2014-04-29黄秋权
黄秋权
电商带来哪些威胁?
总体而言,电商对专业市场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线上专业市场的迅猛发展。主要代表是阿里巴巴1688平台以及衣联网。虎门产业集群已有超过4000家企业入驻阿里巴巴。而衣联网定位于中国服装批发市场新的领航者,目前进驻企业达1.1万家。阿里巴巴产业带的进驻企业,更多受地方政府的推动,专业市场的利益分配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而衣联网本身没有实体市场的负担,依靠强大的营销吸引商家进驻。线上专业市场与实体服装批发市场抢夺商户的局面不可避免,目前仍未找到利益的协同解决机制。
二是商家自建官网或在平台自建旗舰店。淘宝集市活跃了交易,天猫商城则推动了品牌化的发展。B2C领域,天猫所占份额达52.1%,占据绝对领先地位。2013年“双十一”350亿元的成交额,已引燃整个传统品牌敏感的神经,随着天猫品牌化战略的实施,在天猫开设旗舰店已成为一种潮流。同时,京东、当当网、梦芭莎等平台也逐步实施开放平台战略,对传统品牌产生诱惑。另外,部分有条件的商家已经开始逐步设立自己的官网,开展品牌形象推广及销售业务。
三是移动购物及新媒体的应用。近年,移动购物发展很快,增长率达100%以上。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网购市场渗透率9.2%,较2012年提高4.4个百分点,未来的增长空间较大。预计2017年移动购物渗透率将达到24.2%。另外一个重要的关注点是微信,目前微信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6亿人,商家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商城等渠道,直接开辟了高效的自媒体营销。
市场该如何应对?
首先,做好自己:转变思想观念,做服装专业市场的综合服务运营商,提升运营能力,增强实体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2013年,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中,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实体交易额的23.68%,而2011年仅为10.43%,估计该比重还会进一步上升到30%~40%。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电商也有痛点,需要专业技术人才,投入大,仅有不到20%的商家是赚钱的,而且服务不到位,而这正是专业市场的机会,专业市场调整好方向仍具备竞争力。服装专业市场基于其品种千差万别的个性化,特别讲求体验及服务,在一定时期内专业市场渠道难以被电商完全替代。
传统专业市场一般没有从商家的需求角度考虑如何帮助商家做好生意,如何提供增值服务,这种思想要根本改变。服装专业市场的经营者要从一般物业管理的定位转向经营管理一体化,要做专业市场的综合服务运营商,对整个服装专业市场的产业链进行研究,打造专业市场高效的管理系统、服务系统及交易系统。重点围绕租赁服务、研发设计、产品展示、订货洽谈、时尚发布、招商加盟等方面,学习电商精神把服务做到极致,赢得竞争的法宝。
其次,重塑自己:主动拥抱互联网,加快“上网触电”,以电商促进提升,实现传统市场向现代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
2013年,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商户电子商务综合参与率为16.69%,其中,产地型专业市场商户电子商务参与率为 25.39%,集散型专业市场商户电子商务参与率为6.05%,总体比例还在不断上升。在电商大潮的冲击下,服装专业市场与其被动挨打,倒不如主动出击,从满足商家的需要为基本点,积极拥抱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目前已开展电商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中,有30%为自建平台,20%借助第三方开放平台,18.75%利用移动端开展电商。对于专业市场,选择哪一种方式,还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定。
拓展电商,重点关注什么?
第一,O2O是专业市场发展电商的重要方向。O2O的关键点是线下的连接及融合,其核心是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强调全方位做好服务,线上线下渠道共享,线下强调体验与促成交易,线上重点是营销推广及向线下导流,当然也可以反向O2O,借助线下的体验与营销,拓展线上市场。在传统专业市场,O2O要按照智慧商城要求配置硬件,包括免费WIFI、电子导购系统开发、商家及商品信息数据化、会员信息打通、营销体系打通、服务体系打通、交易平台打通,才能实施线上线下的有效融合。但服装市场O2O模式属于防御型的电商战略,以服务为主,可以实现市场一定范围内的稳定增长。
其次,整合资源,抱团发展,拓展全渠道。有条件的专业市场自建平台是必须的,但由于投资及运营成本高,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运营人才,因此,借助其他平台拓展电商也是一种考虑。目前天猫、京东、亚马逊、唯品会等平台竞争非常激烈,都在争夺优质品牌资源。专业市场可以加强合作,抱团取暖,整合客户资源,整合培训、运营等服务商资源,集中向平台要资源,帮助客户树品牌,拓展全渠道。
第三,发力移动端。随着支付工具、网速、信号、安全等基础问题的解决,移动社交营销及移动购物逐步成为潮流。相对于PC端的成熟,尚在起步中的移动端是值得传统市场去重点研究应用的。移动互联网不是PC互联网的简单复制,它的商业模式从原来的“流量”经济变身为“粉丝”经济。专业市场可培养出自己的铁杆粉丝,实行精准营销。在具体应用上,微信的公众号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还可以开发一些支持市场营销、服务及交易的APP,与O2O的战略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