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程教学拾贝
2014-04-29于春光
于春光
摘要:音程是基础乐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如何克服这一难点是整个乐理教学的关键,本文将根据本人多年来的教学经验,通过充分运用生活当中的一些实例,并结合音程本身的一些规律,使这一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得以圆满的解决。从而使音程教学变得易如反掌,不再成为音乐基础理论教学的瓶颈。
关键词:音程的概念;音程的级数和音数;音程自身规律特点
音程是基础乐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通向多声部音乐的一个桥梁,学习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从单声部音乐向多声部迈进的艰难过程。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充分利用生活当中的种种实例,拉近学生与音程的距离,再结合音程教学和音程自身的一些规律特点,音程中的许多复杂问题是会轻而易举地得到解决的,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音程的概念
在基础乐理中,音程之前的所有知识点都是建立在单声部音乐基础之上的。学生对单一声部音乐的固有观念,障碍着他们对带有鲜明多声部音乐特点的音程的认知和理解,尤其是对于音程概念的理解,学生往往是深感抽象与神秘甚至是深不可测的。在讲解音程的概念这一内容时,千万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用自己的头脑代替学生去思考,从而直奔主题,看门见山地去讲,那样只会事与愿违,得不偿失。应该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循善诱,多结合生活当中的例子, 设身处地的消除学生对与音程概念的神秘感才是第一要务。通过细心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音程概念的建立其实是借用了生活当中路程的一个概念。比如:从北京至上海是1200公里。把北京作起点,上海作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这段距离我们就把它称为路程。再结合我们音乐当中所使用的乐音,它们之间是有高和低的差别的,那么乐音和乐音之间音高之间的距离很自然地就被称作音程,这也就是音程的概念。通过生活当中的一个实例,轻而易举的就把看似复杂而又抽象的一个音程概念问题给讲透了。继而我们再把路程中的起点和终点喻作音程的“根音”和“冠音”,先后出现的称为“旋律音程”,同时出现的称为“和声音程”, 即具体又形象,无论是从音程的概念到音程的构成,清澈透底,一气哈成。学生们可以说是在非常轻松自如的情况下认识并牢固掌握了,事半功倍。
二、音程的级数和音数
音程既然是乐音与乐音之间的距离,那么计算音程的距离将成为我们下一步学习音程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何来计算音程的距离呢?我们仍然可以借用路程的概念来加以阐述。路程距离的计算通常是以米或公里作为一个单位来计算的,从起点到终点有几个单位这段路程就是几米或几公里。那么音程能不能采取这种方法来计算呢?比较直观的方法就是看音程从根音到冠音包含了几个音级,我们通常把级叫做“度”, 音程中包含几个音级就是几“度”音程,这也就是音程级数的由来。单纯依靠音程的级数是不是就能精准地计算出音程的距离了呢?不是的,我们以3-5和5-7两个音程为例,同样都是三度,但两个三度音程所包含的全音和半音数是不一样的,这也就是音程的音数,两个度数相同的音程,音数如果不同,两个音程的距离也一定是不一样的。正是基于这一原因,一开始就要让学生明确这样一个观念:音程的计算必须要有两个因素的参与,即音程的度数和音数,两者缺一不可。这一点是有别于路程的计算方式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路程的计算单位是唯一的,而自然音级中各相邻音之间的距离不是对等的,有的是全音,有的是半音。明确了这一点,音程的计算就应该不成问题。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恰恰是出问题最多的一个环节。原因并不在音程的度数和音数本身,因为孤立地去讲音程的度数或音程的音数这两个概念时,学生掌握起来易如反掌,就像做算术题一样简单。问题的关键是出在学生实际运用过程中常把两个概念混淆。如果能用一种科学而又简便的方法清晰地区分出音程的度数和音数的话,这一章节的讲授就大功告成了,这也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我的经验仍然是借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加以解决。比如生活中我们在说明A点到B点的距离时,常常是以几棵树为单位来描述的。例如:从A点到B点距离是5棵树,但也许是6棵树或者4棵树,究竟是6棵树还是4棵树,完全取决于树与树的间。我们如果把“树”比做音程的度数,再把“间”比做音程的音数,泾渭分明,“树”和“间”就很难混淆了。实践证明经过这样的讲述,学生们再也没有出现过将音程的度数和音程的音数相混淆的问题,立竿见影。
三、音程的名称、性质和类型
音程的度数和音程的音数决定了音程的距离,音程的距离又决定了音程的名称、性质和类型。为了精准地表达音程的名称、性质和类型,根据音程的命名法则,我们还必须在音程的度数前加上“大、小、增、减、纯”等说明性的文字。尽管我们根据一度、四度、五度、八度都是以“纯”来命名,二度、三度、六度、七度则根据其所含音数的不同,分别以“大”和“小”来区分的原则,为方便学生记忆,运用了“一四五八纯音程,二三六七大小分”的顺口溜,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学生不得不面临另外一个难题,就是把计算好的音程,主要是音程的音数,只有通过对照教科书中提供的音程的名称、性质和类型表,才能最终确定音程的“大、小、增、减、纯”等。这样不但繁琐,而且还会给学生增添了大量记忆音程音数的负担。为解决此难题,我利用音程自身的规律和学生们熟读自然音级结构的有利因素,采取了以下方法:即以中央C(do)为根音,分别向上与基本音级中的各音分别构成音程。我们不难发现,从中央C(do)到各音的音程只有两种,而且“非大即纯”。以此类推,再根据音程的扩大与缩小的规律,启发学生:知道了大音程的音数,比之少 音数的小音程的音数自然也就能够推算出来,与纯音程度数相同而音数相差的增、减音程的音数,更是一目了然。紧紧抓住音程自身的规律,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丝毫不用死记硬背就全面掌握了各类音程的音数问题。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学习和掌握音程音数十分方便而又十分准确,并且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综上所述,音程的确是基础乐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但我们恰恰充分地利用了音程自身的一些规律和特点,顺势而为,通过深入细致的探索与挖掘,巧妙地结合生活当中的一些实例,轻松自如地破解了这一难题。并且把看似枯燥乏味的乐音理论课给讲活了,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乐音理论课的讲授形式来讲,也不失是一种改革与创新,这仅仅是解决了一个理论上的问题。音程教学的实践性很强,音程理论知识要与音程实际听辨练习结合起来,高度树立多声部音乐的概念。
【参考文献】
[1]李凌.音乐漫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2]李重光.基本乐理简明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3]童忠良.基本乐理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