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农村建基地 科教兴校显特色

2014-04-29陶武夏翠莲周莹

江苏教育研究 2014年35期
关键词:基地养殖科技

陶武 夏翠莲 周莹

铜山中心小学坐落在南京市江宁区的最南端,学校西南面环绕着连绵数十里的横山山脉,东北面则是悠悠百里秦淮穿境而过。虽然学校地处偏远农村,但是十多年来坚持“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学校先后荣获“省实验小学”“省模范学校”和“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2009年,在南京市教育局开展的“星光计划”活动中,铜小有幸加入了“南京市星光学院”,成为“南京市星光基地学校”。学校以此为契机,加快了科技教育特色化发展的步伐,通过对学校科技基地、场馆的建设和使用,摸索出一条“立足农村,科教兴校”的新路子,使学校的科技教育特色品牌得到进一步的彰显。

一、立足农村,整合资源,建设特色科技教育基地

科技基地建设是小学科技教育的重要条件,尽可能多地开辟科技教育阵地,能确保科技教育的顺利进行。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我校始终立足农村实际,充分挖掘周边的可利用资源,整合我校十余年科技教育发展过程中所积淀下来的资源,先后建设了“地理园”、“校园雨水循环利用系统”“百花园”“种植园”“生态林”“中草药栽培”“小气象”“养殖园”“百果园”等9处科技教育基地和“生态室”“创造室”“农具标本室”“技能创造室”和“科技荣誉室”等5间科技场馆,这些科技基地和场馆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学校科技教育的需要,满足了学生探究科学的需求。

1.开发山林资源,建设地域特色基地

我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横山北麓,这里山青水秀,林盛叶茂,不仅树木品种繁多,各种珍贵的中草药也是随处可见。这些丰富的山林资源成为我们建设科技基地可利用的独特的地域性资源。让学生经常进山比较困难,那为何不把“大山”搬进校园里呢?于是在校园里建设“生态林”和“中草药”科教基地的想法就诞生了。学校聘请药科大学的教授和深山里的老樵夫带着学校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大山,历时数月的时间,寻到了一百多种树木,挖到了五十多种草药,终于建成了“生态林种植基地”和“中草药栽培基地”。从此,铜小孩子们不出校园就能认识铜山地区常见的树木和中草药。作为配套工程,学校又建设了一个“标本室”,里面收藏了一百多种中草药标本,五十种蔬菜种子标本和十多种铜山的土石标本。这些基地场馆的建设彰显出浓郁的乡村地域特色,促进了学生的本土化发展。

2.联系农村生活,建设农活体验基地

以往“小麦韭菜不分”是城里孩子下乡来常闹的笑话,可现如今农村的孩子不识农的尴尬也在实实在在地上演。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学校的科技教育应该服务于农村建设,让孩子体验农活,从农活中学习科学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先后建设了一处种植科技基地和一处养殖科技基地。“种植基地”位于学校东北角,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在科技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在这小小的天地里种植马铃薯、紫心山芋、花生、大豆、小麦等,他们体验着干农活的辛苦,也收获着丰收的喜悦。正是在这几分地里,有的孩子第一次知道马铃薯的种植方法,有的孩子第一次知道小麦分蘖是怎么回事,有的孩子第一次亲手收割小麦……

“养殖基地”位于学校南面,是一处半开放式的三间笼室,里面饲养着乌骨鸡、元宝鸡、野鸡、贵妃鸡、家兔、肉鸽等动物,平时都由孩子们在午间进行喂养,养殖基地也是孩子们下课最爱去玩的地方,这里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动物乐园”。鸽子、兔子在孩子们的精心照料下繁殖迅速,学校还开展了“小兔认养活动”,让更多的孩子把兔子、鸽子领回家饲养,体验养殖的乐趣。此外,学校还建设了一处“百果园”基地,里面种植了柿子、枇杷、梨子、樱桃等各种水果,这些果树平时也由学生照料。每到果实成熟的季节,学校就会组织大家集体采摘水果,共同分享这美味的果实。

3.普及科普知识,建设科普示范基地

目前农村对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使用、高效利用还比较欠缺,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对学生进行节约资源的科普教育可以带动家庭进行资源的节约,为此,学校建设了“校园雨水循环处理系统”和“太阳能利用展示”两处基地,这两处的科技基地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保护资源的示范作用。“校园雨水循环处理系统”是把校园里的雨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供全校洗拖把,并且可以循环使用,一年可节约数千吨水。“太阳能利用展示”基地则是利用太阳能供电声控光柱,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太阳能源的清洁和高效。学校通过基地教育学生节约资源,再通过学生影响家庭,更好地面向农村搞好科普宣传。

4.充分开发周边资源,建设校外科技基地

科技基地的建设不仅仅局限于校内、课堂。事实上,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作为课堂部分的延伸和拓展,作为学生对理念、知识、体验的提炼,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基于这一理念,我校先后建立了一批校外科技实践基地,并利用这些校外基地的设施、资源,多次开展了规模不等的科学观察、科学实验、动手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前几年我校在校外联系开辟了“苏研农药基地”“彭福村水产养殖基地”“金陵绿谷生态基地”等作为我校学生创新心理品质培养的“训练场”和“实验田”。今后,学校还将考虑利用自身条件和周边的资源,再发展几处校外科技基地,比如与横溪台创院合作开展大棚种植活动,与南夏村蓝孔雀养殖厂合作开展孔雀的养殖研究等活动,这些校外基地的建设一定会更加丰富学生的科技活动内容,开阔孩子们的科学视野,使他们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成长。

二、启发灵感,培养技能,使基地成为学生素质发展的教育场

科技教育基地不仅是学校的风景,更应该是学生科技素养提升的活载体,是学生素质发展教育场中的有效要素。如何发挥基地的教育功能,我校主要从普及参与对象、少科院领衔研究、发挥展示启迪作用等方面对基地进行使用。

1.依据学生年龄段特点,分层组织活动,提高科技教育的普及性

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我校对科技基地进行了合理的划分,比如一二年级重点参与“百花园”、“百果园”的观察;三四年级注重“动物养殖”、“蔬菜种植”的研究;五六年级则主要进行“生态林”、“中草药”的栽培和研究。这样全校的每一个学生都有可去的科技基地,都能从各自活动的基地中认识到相关的物种,学到一定的科技知识。各个班级中兴趣较浓的学生也可成立班级研究小组,开展班级课题的研究。

普及性的科技活动除了按基地的使用来划分,还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组织。例如,在组织全校学生开展“种养殖活动”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低年级为科技素养的培养阶段,应以观察、了解的方式参与种养殖活动;中年级为科技素养的发展阶段,以动手动脑、科学日记为主;高年级为科技素养的提高阶段,以实验操作、分类研究为主。通过分层、分类的科技活动,提高群众性参与的范围,使每个学生都能了解初步的科技知识,掌握一定的科学技能。

2.成立少科院,开展小研究,提升科技活动的质量和层次

学校根据各个基地、场馆的特点成立了相应的少科院研究小组。比如“肉鸽养殖研究小组”、“蔬菜种植研究小组”、“中草药种植小组”、“百花园研究小组”、“发明创造研究小组”等近十个科技研究小组。少科院研究小组的成员在全校遴选产生,对小组的活动要求也更高了,要求活动要有计划、研究要有方案等任务。他们在各个基地、场馆的活动活跃了我校科技研究创造的氛围,也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绩。比如我校“肉鸽养殖研究”小组的同学们在平时饲养肉鸽的过程中看见辅导员老师给鸽子喂食保健砂,他们对此产生了疑问“保健砂对鸽子的生长真的有用吗?”,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很快制定了研究方案,经过近一年的跟踪研究,做了大量的对比试验,完成了《肉鸽养殖中喂食保健砂作用的研究》论文,获得江苏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另一篇研究论文《提高鸡兔同笼饲养成活率的研究》获得全国少科院小研究评比一等奖,小研究员秦欣然同学还被评为十佳小院士。“蔬菜种植研究”小组的成员们利用三种不同的马铃薯,用九种不同的种植方法做对比试验,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总结出了提高马铃薯产量的方法,研究论文《提高铜山地区马铃薯单产的研究》获得南京市科创大赛一等奖。

3.开辟展览馆,展示科技作品,启发学生创新灵感

在我校有两个以展示为主要目的的科技场馆——创造室和农具室。创造室里摆放了我校历年来在区以上获奖的数百件发明精品,农具室里陈列着延续千年的农具模型,这些发明作品和农具模型都含有较高的科技创新价值,能给人以创新思维的启迪。最值得一提的还是我校的“发明创造研究小组”的成员,他们是各个班级热爱发明创造的精英,平时在学校的“创造室”里仔细研究这些展示的科技精品,通过观察、揣摩,通过自己的发现和教师的指点,他们也发明出了一件件富有创意的小发明作品。如“抗台风广告牌”“自动收线墨斗”“可伸缩脚蹬”“双面节水拖把”“高压多功能喷雾器”“防晃桶”“双控开关电蚊香器”等几十件精品。铜小现有国家级发明展金奖四项,银奖和铜奖二十多项、各种省、市、区级奖项数百项,发明专利六十多项,这种骄人的成绩和科技基地的建设是分不开的。

4.开发校本教材,以课程带动基地建设

为了能让科技基地的作用最大化,学校结合科技基地编写了一套校本教材《铜小科技》,这套教材一共12册,每个年级两册。每册书安排了15课的内容,这些内容包含了铜小所有基地、场馆以及其他科学知识。在编排上,我们又按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安排了不同的活动内容。《铜小科技》每班每周一节,这样,学校的学生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将走遍学校的每一处科技基地和场馆,受到完整、系统的科技教育。

“星光计划”的实施,推动了铜小科技教育基地的建设,同时也依托这样的基地,我们发展了学校的科技教育,学生们在动手操作能力、思维创新能力、科学素养上都有极大的提高。目前全校培养了4名中国少科院小院士、两名中国青少年科技奖得主、多名江苏省小小发明家。相信铜小将依托“星光计划”的实施和科技基地的发展,进一步发展学校的科技教育,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品牌,也会让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

(陶武、夏翠莲、周莹,南京市江宁区铜山中心小学,210000)

责任编辑:颜莹

猜你喜欢

基地养殖科技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我的基地我的连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猪市虐我千百遍 我视养殖如初恋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