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型社团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2014-04-29于扬
于扬
[摘 要]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学生社团,是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参与学校活动,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友范围,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专业型社团作为与专业学习紧密联系的学生社团组织,更有利于发挥高校社团的作用,促进学生专业学习和技能提升,也正因其专业性、学术性、实践性而越来越受到高校及社会的关注。
[关键词]专业型;社团;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4 — 0142 — 02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自发、自愿并经学校职能部门批准组成的群众性组织①。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学生社团,是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参与学校活动,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友范围,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因此许多高校纷纷加强了各类学生社团的指导、管理、建设的力度。在社团百花齐放的同时,我们发现目前高校社团的种类主要集中在学生文体爱好、科技创新、创业就业等方面,而与专业学习相关的专业型社团数量相对较少。
专业型社团是围绕某一学科,依托高校专业教学而建立起来,旨在传播与学科相关知识信息为主的群众性学习型组织。专业型社团开展的科技活动,既能较好地结合专业知识,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感召力与凝聚力,培育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对社会的感知能力〔2〕。因此,专业型社团更有利于发挥高校社团作用,促进学生专业学习和技能提升,也正因其专业性、学术性、实践性而越来越受到高校及社会的关注。
一、专业型社团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巩固课堂知识
高校社团作为第二课堂,对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而专业型社团作为第二课堂在相关专业方面的提升,更是将学生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通过专业学习有机地融合起来了。与基础教育不同的是,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和实践性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而教师除了日常教学工作以外还承担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尤其是新形势下,大多数高校都是多校区办学,使得教师在校时间越来越少,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也越来越少。而专业型社团则是为师生交流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学院专业教师指导社团活动,在指导活动过程中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为学生提供了接受课外辅导的机会,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后还能够继续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并在社团活动中得以运用与实践。
(二)激发学习动机
随着高等教育完全学分制的逐步实行,以学科、专业为界、以院(系)、班级为单位的条块状管理,也逐渐淡出校园管理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大学生社团组织,社团已经逐渐成为校园文化里的活跃分子,已经逐渐成为学生广泛参与的高校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其中,作为重要成员之一的专业型社团,他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自发性与专业性,它是一个团结和带动全体会员进行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自愿组成的团队。因此它的另一个特点就在于他是一个跨院(系)、跨班级、跨年级的学生组织,会员在其中不仅受益于良好的学习与研究氛围,而且会员间的交流也有助于他们在思想、心理、学习等各方面的相互学习与影响、会员间正能量的传递更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提升学习风气
除了“巩固课堂知识”、“激发学习动机”等重要意义外,社团活动尤其是专业社团在建设中所体现出的积极意义,在构建校园文化模式、明确学习目标、提升学习动力、强化专业学习、完善知识结构等诸多方面所起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高等学校大学生社团活动,尤其是专业型社团建设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载体,既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更是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方法。
二、专业型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作为学生因兴趣而自愿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众团体,在组织上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参与学生在思想素质、专业基础等方而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专业型社团,伴随着年级的增长,事务的增多,专业性会逐渐褪去。从以往经验来看,大多数社团发展疲软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处理好社团自身建设和组织管理之间的关系,重活动而轻管理〔3〕,学生参加社团的动机各不相同,往往喜欢追求“轰动”效应,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思考社团的长期发展上,尤其是专业型社团,如果需要取得比较多的成绩,一般都需要社团长期的积淀和几代会员的不懈努力。没有制度的制约,没有重视管理的手段,没有前瞻发展的思路,往往就使得社团活动缺乏持久性、缺乏吸引力、缺乏创新性,组织凝聚力不够,这些都影响了专业型社团的生存、活力和发展。
(二)指导力度亟待加强
社团的指导教师一直是社团的核心人物,主宰着社团发展的命运,一名有责任心的、善于与学生沟通的、专业能力较强的社团指导教师是每个社团健康良性发展的有力保证。但现阶段许多高校都是多校区办学,且新校区都距主城区较远,老师们基本上都是有课才来,下课即走,这就决定着指导教师无法花费更多的课余时间与学生去沟通、去指导社团活动。同时,由于专业型社团活动体现在专业方面上指导不仅要在活动的组织安排、课题的遴选甄别、研究方法的确定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指导与帮助,更要贯穿于对学生专业研究全程各个阶段进行监控和评估。就目前的现状而言,由于时间、精力和现有的高校分配制度等原因,专业指导教师对于专业型社团专业发展方面的关注程度和指导力度还远远不能满足社团及其成员的需要。
(三)经费投入需要加大
经费投入不足,是很多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在当今社会市场化的大环境下,各种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投入经费,尤其是专业型社团开展与本专业相关的活动所需要开支的成本就更大。如参观实习实践、外请专家学者讲座、专业讲义编印、影音资料购置费用等等,完全依赖学校团委提供资金支持,或依靠学生社团会员去筹措资金和相关学院的拨款肯定是远远不能满足越来越丰富的社团活动的资金需求的。因此,没有经费作保证就使得专业型社团的活动开展困难,或者是活动的开展与专业无关,最终使得专业型社团的活动与其他社团活动无异,甚至少于其他社团,完全体现不出专业型社团的专业属性。
三、专业型社团建设的途径
(一)建立长效机制,科学管理
由于社团是以兴趣、爱好、专业等为纽带,由一群志同道合的学生自愿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众团体,因此在组织形式上存在一定的自发性、松散性和不确定性。因此,要建立起有规模、有深度、有发展潜力的优秀社团,尤其是对学生专业学习大有帮助的专业型社团来说,有效的社团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校团委要积极探索大学生专业型社团的成立、活动方式等以制度的形式加以确定,促进社团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另一方面,还要严格审核社团招新条件,把真正具备一定专业知识与素质基础的学生纳入其中。同时,选拔一些思想政治过硬、学习成绩优良、综合素质全面的学生担任专业型社团的负责人,学校共青团各级组织要着力抓好他们的选拔和培养工作,积极做好对这部分学生的日常培训与管理工作,将他们纳入学生干部的队伍序列中,充分发挥好他们的作用。
(二)以竞赛为载体,加强指导
学科竞赛内容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应用背景或项目背景,内容广泛,综合性强,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参赛团队往往是多个专业或几个学科学生的集合,例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学术作品大赛、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智能汽车大赛等竞赛活动。学校可以鼓励学生以专业型社团的组织形式参与进来,直接面对有应用背景和应用潜力的实际问题,达到锻炼和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一方面参赛的过程,是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将教师指导竞赛的工作量折算成课时予以补贴,同时在获奖之后还可以给与奖励,并有助于科研、职称评审等工作。这样既让专业型社团得到了指导,参与了实战,也让教师得到了实惠,在学校教学科研部门得到了承认,充分调动了双方的积极性。
(三)依托社会资源,加大投入
大学生社团的经费主要来自于会员会费和学校的有限拨款,在活动不断创新、内容不断丰富的情况下,经费紧张极大限制了他们活动的顺利开展、影响了会员们活动的积极性、甚至降低了活动的层次。因此,社团建设要走出校园,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通过校友资源、社会赞助、有偿服务等多种渠道筹措活动资金〔4〕,这样既可以保证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又可以通过与社会的接触,增加学生的社会知识和经历。学校可以拿出一部分经费设立大学生科研基金,鼓励社团成员以个人或团队的名义申请科研经费,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可以对参加各种竞赛的社团进行奖励,奖金用于日常活动的开展。
专业型社团作为大学生社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大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独立科研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促进专业型社团更快、更好地发展,各高校都应给子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同时,社团本身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建设能力、活动开展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积极探索出专业型社团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 考 文 献〕
〔1〕 顾华宁,张欣,李莉. 当前高校社团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成都理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08,(04):112-114.
〔2〕覃茜,袁菁芸.高校社团推动大学生创业的探析与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02):24-26.
〔3〕 〔4〕黄健.专业型大学生社团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为例〔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09).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