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若兰的中国梦

2014-04-29魏大锅粟子

文化交流 2014年4期
关键词:外祖父荷兰杭州

魏大锅 粟子

高若兰是一位漂亮的荷兰女子,她有一个漂亮的中国梦。

1967年,高若兰的外祖父、荷兰人高罗佩去世。高罗佩是具有国际影响的汉学家。14年后,高若兰出生,她对外祖父、对中国的了解,始自于外祖母、中国人水世芳和母亲高宝莲。高宝莲听水世芳说起过抗战时期高罗佩在重庆的生活—1943年到1946年,他在陪都重庆担任荷兰驻华使馆的一秘。“你爸爸去购物的时候,人们看到他吓死了,都躲起来。但他必须得买米和面,后来他先在门口用汉语问:你们说中文吗?人们才留下来”。高罗佩的汉语带着外国腔调,但他精通中国古典诗词,会书法,也懂得礼仪,在文化圈子里建立了关系,徐悲鸿、齐白石、饶宗颐等人都是他的朋友。高罗佩闲暇时与中国学者一同逛书店、古董店,看电影。当时,重庆有一个古琴社团叫“天风琴社”,高罗佩是唯一有资格参加的外国人,他喜欢把古琴带到那里为朋友们弹奏。后来,高罗佩历任驻华盛顿、新德里、贝鲁特、大马士革、吉隆坡以及香港的荷兰使领馆外交官,但他的书房始终保持着中式风格。

高若兰2005年从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毕业,之后又在该校影视人类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她整理外祖母如何融入西方文化的历程,以此作为自己研究的学术课题。没想到,她也了解到外祖父又是如何向往东方文化的历程。

高罗佩第一次接触中国文化,是在巴塔维亚(现雅加达)的中国城。中国城里店铺招牌上的汉字、寺庙里的祭坛和雕塑都深深吸引了他。小学毕业时,他读了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一个中国人的奇遇》,就把兴趣主要投向了中国,而且“自认要做中国人做中国梦”。

了解、介绍或者继续外祖父的历程,正是高若兰来中国的动机之一。2010年,高若兰和荷兰著名导演罗慕来到重庆,拍摄《追寻高罗佩的轨迹》。在这座城市里,她的外祖父外祖母相识结婚。水世芳出身于大家,大学毕业后到荷兰驻华大使馆工作。水世芳后来这样解释婚姻:“他不是外国人!从我们认识到他临终,他没有一天断过练字。他最爱吃元盅腊肠,喜欢四川菜。他实在是个中国人。”而高若兰认为,外祖父“浸淫在浩瀚的汉文化海洋之中,逐渐变得‘比中国人更中国。”

高若兰写有《外祖父高罗佩》一文,文章认为,外祖父高罗佩拥有三种身份,依序是作家、汉学家、外交家。高罗佩最为人熟知的研究著作,是从社会学和文化学的角度论述中国古代性学。他在翻译和创作方面有很大建树,前者如《武则天四大奇案》,后者如被誉为“中国的福尔摩斯小说”的“大唐狄公案系列”17种。《外祖父高罗佩》说,高罗佩专门向西方人推介他们闻所未闻的写作技巧,希望世界知道,“中国也有属于自己的优秀侦探小说”。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系列”成了西方人了解中国和中国人的最佳入口,不仅成为荷兰外交官的必读书,也是美国国务院的曾经规定,因为它们最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人的生活背景,甚至连中国人读来都觉得不像是外国人所写。

高若兰自2010年起就在中国生活和工作。她最初就职于荷兰驻广州领事馆,然后为荷兰的时装设计、建筑和视觉艺术项目担任中国协调专员。2013年,她与几个志同道合者携手创建高罗佩NOW!委员会。她说,“这个组织致力于将高罗佩的知识、灵感和创意精神传播于世”,“让世界上更多人了解中国璀璨的文明。这是外祖父未竟的事业,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这一年,高罗佩NOW!委员会在上海举办了好几项活动。而今年最近的一项是在北京书虫国际图书节上举办研讨会,专门向少年儿童读者介绍有关唐代的线装书。此次活动,得到了荷兰驻中国大使馆的积极支持。

2013年年底,高若兰从上海来到杭州,在浙江大学进修有关汉语和中国文化的课程。笔者粟子采访了她。问及她为何选择来杭州,她说:“在上海居住了两年半后,我想换个角度看中国,因此选择杭州来探索当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杭州吸引我是因为它丰富的文化积淀:西湖,民间故事,不仅有好山好水,而且离我在上海的朋友不远。杭州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聚集在一起了。”

在杭州,她并没有住在学校宿舍,而是住在一户普通市民的家里。她觉得,这样很有意义,使她得以近距离接触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从中窥视中国文化。在高若兰看来,西湖很美,柔和清淡的风格也许就像中国传统的理性化的文化性格。高若兰对粟子说,杭州“有很多成功的创意项目,这是我选择杭州的因素之一。荣获Pritzker建筑奖的王澍就在杭州,我是他的忠实粉丝。时装品牌JNBY和设计组合PINWU也在杭州。同时,我也知道位于杭州的浙江大学和中国美院都享有盛誉,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她很期待接触这两所大学的各种项目来探索国际交流的机会。高若兰强调粟子:“请务必记住,我刚来不久!我觉得有很多宝藏和秘密正等我发现。我感觉杭州是一个完美的孵化器,会培养很多年轻有为的创意项目。我希望碰到更多体现中国文化的创意项目。”可以想见,高若兰对中国的了解,必将会有杭州这样一个精彩的章节。

当粟子问及她对中国文化的印象和了解时,高若兰说:“自从对外祖父高罗佩感兴趣,我就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优雅和丰富多彩着迷,也为狄公这个人物所体现的古琴、书法、诗词、传统医学、古代名城等文化内涵着迷。我深有感触的是,中国古代文化可以激发无穷灵感和创意,从而为创造新文化内容打开一扇大门。高罗佩写狄公小说的原因之一,就是想让中国人重新认识侦探小说是有丰富内涵的传统,而在当时的中国,这种传统已经被遗忘。我相信,他重振中国传统侦探小说的想法至今依然不过时。我现在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并未定型。时代正在变化。应当继承发扬过去和现在一切优秀因素,来开创富有活力并且是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我希望通过我们在中国开展的项目来鼓励这一目标的实现。”

对外祖父高罗佩的研究和推介,是高若兰今后工作的重点,但她不是一个人在努力,母亲高宝莲也参与其中。高宝莲在整理她父亲的档案,因为重庆三峡博物馆想要开设一个高罗佩常设展,向她要高罗佩在重庆的照片。高罗佩有很多印章、中国名家书画散落各地,对高宝莲来说,这是需要做一辈子的档案整理。荷兰莱顿有一个高罗佩纪念室,里面有他当年留下的一些书和部分私人收藏,预约后才可以去参观。美国波士顿大学也保留着高罗佩的许多档案。高宝莲很高兴女儿高若兰参与到推广研究高罗佩的工作中来。

高若兰的漂亮的中国梦,是中国与荷兰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是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她感觉外祖父高罗佩当年就有中国梦。她协助拍摄的高罗佩纪录片,参与整理的高罗佩日记,相信不久就会推出。

猜你喜欢

外祖父荷兰杭州
稻花无声
稻花无声
杭州
灵感不是等来的
凡·高
在荷兰骑自行车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