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上实践“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2014-04-29刘亚玲
刘亚玲
以“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从模式的理论依据、具体操作步骤等方面展开论述,又以“函数的奇偶性”进行具体的实践。
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模式实施策略一、“问题解决”课堂模式的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数学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由此可见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能力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应加强“问题解决”课堂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1.什么是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心理活动,是过程,是数学类型,是目的,是能力,要求学生在已有静态知识与方法的基础上,灵活地去创造数学知识,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动态解决各种问题。
2.怎样进行问题解决教学
(1)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程度而又易于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2)给学生提供一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生动活泼的环境。
(3)鼓励学生大胆应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去寻找解题策略。
(4)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可与分工合作,查阅资料,可以延长解决问题的时间。
二、“问题解决”课堂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
1.创设情景导入问题
在教学中,无论是一个新课题的引入还是一个课题的继续,都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巧妙地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2.提出数学问题
该环节是在上一环节所创设的问题情景中,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待进一步的探究和解决。这是一个从原型到模型的过程,是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3.探索解决方案
这一环节是“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是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理解掌握新知,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4.应用与反思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所学知识和方法得到鞏固和提高,也让教师在反思中提升教学水平,获得经验、才能的上升,为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三、“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从“自主、合作、体会、探究”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让学生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领悟寻找真理、发现规律的方法和思想。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和探究的时间,指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独特见解。
四、“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实践
1.课前准备
组建学习小组,按照课题的实际要求分为固定小组成员和不固定小组成员两种。
3固定小组成员。小组内小组成员有明确的分工,有组长、监督员、记录员、操作员、综合发言员、助理员、声控员和协调员。有了明确的分工,学生才能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分工角色可以转换,以便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
不固定小组成员。对同一个问题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我们可以把想法相同和相近的学生组成小组,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先在一起交流、归纳、总结,再把他们的做法在全班交流,这样达到一题多解的效果。也可以把不同想法的学生组成小组,达到优化解答,拓展知识的效果。
2.教学设计实例
(1)教学内容
《必修1》§1.3.2函数的奇偶性。
(2)教材分析
教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回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美的事物,进入数学领域观察、归纳,同时渗透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形成函数奇偶性概念。
(3)教学目标
①从形和数两个方面进行引导,让学生理解奇偶性的概念;
②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并渗透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4)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
难点:能应用函数的奇偶性解决有关函数问题。
3.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为主,“合作探究式”为辅的教学设计。
4.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引入。
问题1:如何从“数”的方面定量刻画y=x2,y=1x的图像特征?
师:展示图片生:讨论问题。
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形”的角度感知函数的奇偶性,再从“数”的角度去思考函数的奇偶性
第二部分:问题探究
问题2:如何描述函数y=x2,y=|x|的图象特征?
问题3:如何描述函数y=x,y=1x的图象特征?
生:讨论问题。师:给出奇、偶函数的概念
问题设计意图:形象直观的理解函数的奇偶性。
问题4:函数奇偶性的概念中应注意的问题?
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展示注意事项。问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问题5:如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问题6:利用函数的奇偶性可以解决哪些函数问题?
生:合作探究完成。问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问题7: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怎样的感悟?
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他们感知数学,喜欢数学。
5.应用与反思
本堂课需要教师带领学生经历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的探究过程,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问答交流,发现其思维过程,进行恰当引导。若出现意想不到的表现和独特想法,教师先给予鼓励,再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恰当的启发方式,使其认知活动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与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俗话说得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中,都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从新课标培养“完善的人”的总目标出发,根据师生共同体的条件,考虑教学内容的结构性质,灵活应用最合适,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努力探寻更好的教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4-01.
\[2\]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2007.
\[4\]数学模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5\]宜良县教育局.宜良县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