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语习得视角下情感效应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2014-04-29陈晶

中国电力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写作教学写作能力

陈晶

摘要:针对英语专业写作能力的要求,旨在分析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并运用二语习得理论中“情感过滤假说”和“写长法”理论,应用情感效应对如何激发学生英语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改进写作教学提出策略,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情感过滤假说;写长法;写作教学;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254-02

多年来,写作教学时间投入较多,但教学效果甚微。究其原因,众说纷纭,但大致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方面的原因——学生的阅读量不足、学生的生活面狭小、学生对写作普遍缺乏兴趣等等。二是教师方面的原因——教师限制过多(要求“高”立意、指定结构套路等)、教师指导不当(写作训练的手段单调、写实的少而写想象的多等)、教师的批改存在问题等等。应该承认这些问题确实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作文教学效率。[1]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极重要的因素影响着写作教学的效率,即情感效应。也就是说,忽略学生情感的写作教学往往事倍功半,而将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写作中才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和综合语言能力的提高。

一、“情感过滤假说”与“写长法”的理论概述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克拉申(Krashen)提出了二语习得的“输入假说模式”,即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这就是他著名的i+1公式。“i”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1”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2]换句话说,只要习得者能理解输入而又有足够的输入量时就自动地提供了这种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去提供。

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是其监察模式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这个假说认为,有大量的可理解输入的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目的语,语言学习的好坏因人而异,差别主要产生于情感方面的原因。[2]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认为,情感因素起着对输入进行过滤的作用,情感因素因人而异,学习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语言的习得。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最佳情感条件有三:学习者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者充满信心和学习者心情舒畅;没有什么过高或过低焦虑感。

因此,在写作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学习情感过滤达到最低。王初明教授提出的“写长法”(Length Approach)正是注重情感因素在写作的输入和输出阶段的重要作用,从提高外语学习自信心角度入手,通过精心设计写作任务,让学生写长作文,树立和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信心,促使学生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写长法”教学任务的设计非常注重顾及学生的情感和经验,其教学核心理念是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中总是以师生之间的互动为原则,真正有效地解决外语学习者的情感问题是最为完善的教学设计原则。[3]该方法特色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提出了新的教学途径,在听、说 、读 、写中选择了写为突破口,以写促学;建立了全新的评价体系,在量与质的评价标准中选择了量为先、以量促质;在奖赏与批评的评价方法中,选择了奖赏为主,以赏激情。写作教学实践证明如此做法可以克服学生情感上的障碍,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自信心,能够加速接受性知识转化为表达性知识,能够促使学生超越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笔者在“情感过滤假说”和“写长法”理论指导下应用情感效应对如何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改进写作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

二、对英语写作教学改进的设计

写作教学的改革应该贯穿于写作的各个环节,无论是从课堂教学到学生写作过程,还是从教学手段到作业反馈,教学都应本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写作信心、减少写作焦虑、建立写作成就感等情感方面着手,使学生乐用、善用英语表达情感、表述思想,自觉纠正写作动机和写作态度,有意识地进行写作训练,逐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为此,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

1.课堂的设计:从任务写作向情感写作过渡

缺乏激情的敷衍之作是没有办法打动任何一位读者的。所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疏通情感是关键的一步。疏通情感一要打破传统的单一演绎式教学,通过与精彩、经典的例作“亲密接触”归纳和操练写作技能;二是把握在学生中广为谈论、与之息息相关的写作话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在讲解classification 這种说明文体时,笔者首先就大家是否喜欢读书、喜欢读什么书、怎么读等问题展开讨论,然后用培根的Of Study《论读书》来分析读书的奥妙,同时归纳本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因为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并与大师的心灵交流,很多学生对例文的学习会非常深刻,课下都能背诵全文了。再如“What Weights More——School Brand or Major?”、“×× changed my life”都是他们关心的话题。因此,合理选择写作话题、引经据典、归纳式教学、演绎性巩固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任务写作过渡到情感写作。

2.写作过程的设计:分组集体讨论和分工独立写作的结合

写作教学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设计出合理的分组讨论活动。小组构成由教师指定,也可由学生自由组成,每个小组以4~6个学生为宜。其间,老师要监控学生讨论,必要时提出意见和建议,避免流于形式。分组讨论既可以赏析某一篇范文的语言特色,学习遣词造句;也可以挖掘写作题材,通过讨论来确定共同感兴趣的方向,从而摆脱范文的束缚;还可以筛选合理有力的论据、提出论文修改意见等,对范文和小组成员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当然,这种练习会受到时间的限制,教师需要对过程的耗时加以控制。

在保证每组成员都有充分的发言机会、共同确定写作提纲后就要进行分工独立写作。各组成员分工起草不同部分,但是不论是哪一部分,必须独立完成。最后将草稿汇总,集体讨论确定终稿。在小组讨论部分,组员就语言、篇章、论点、论据、论证等方面进行批判性的剖析,相互指正、共同切磋。课堂上由组内选出的发言人宣读文章。发言人必须由组员轮流担当,教师可记录并作为课堂表现,从而对这一讨论活动起到促进作用。课外讨论因不受时间限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应鼓励学生多进行这种活动,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性练习。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工独立完成,学生会逐渐认识到写作是一种思考过程,需要激发赏析能力和创作动力,培养创新思维和思辨能力,从而学生才会真正融入其中,而不仅仅是为了分数勉强成文。

3.教学手段的设计:从单一教写作向听、说、读、写一体化改革

教学手段由传统单一的写作训练改革成习作入手(读)→分析技巧(说)→强化技巧(视、听)→独立写作(写)的一体化操练。以叙述文Joy Luck Club《喜福会》讲授对话描写为例,老师将《喜福会》的小说英文部分原稿提前一周发给学生预习。课堂上介绍这篇小说写作背景,同学们分组总结小说的梗概,讨论文中出现的几对母女的人物性格特征,找出体现人物个性的对话和动作。通过分析对话和动作,人物的个性顿时表现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如何强化人物刻画中对话的技巧呢?这时候,给学生5分钟准备,分组将文中对话部分表演出来。很多学生的表演不但能脱稿,而且惟妙惟肖。此时播放《喜福会》电影中琳多和魏芙丽这对母女的对手戏,很有下棋天赋、无往而不胜的女儿魏芙丽在学校和市、州级的比赛中捧回大大小小各种奖杯,这令母亲琳多颇为自豪,经常在人前炫耀。而女儿则认为她是她,母亲是母亲,母亲不应以女儿的成就而四处夸耀。争吵之后,母亲一连几天的沉默深深伤害了女儿。魏芙丽主动和母亲讲和后继续参加比赛。奇怪的是从此以后她身上那股神奇的力量不见了。她一输再输,从一个天才的神童变成了一个“普通人”。电影放到这里戛然而止,魏芙丽如何面对这样的失败呢?她和母亲会有怎样的对话呢?老师最后布置学生续写这个故事,并用对话的形式刻画人物个性,保持前后文风格一致。

通过最初阅读(读)习作,学生会逐渐认识到对话写作这一反映人物特征的方法,通过表演(说)进一步深化,在看电影(视、听)的过程中更直观地感受人物,最后激发自我创作动力,真正融入其中,续写一篇自己的作文,从而将听、说、读、写四个技巧巧妙地统一到一堂写作课中了,也遵循了“输入假说模式”的“i+1”原则,读、说、视听、写循序渐进,学以致用,形成“输入—输出—输入—输出”的良性循环。

4.作业模式的设计:从被动写作向主动写作进阶

改变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英语写作的自信心。传统的英语写作评价方式是教师在学生写的文章上进行批改,更正语法错误再给出分数,但学生往往忽视这种评价,因此同样的错误会多次重复出现。最后,学生写了很多但写作水平并没有提高,教师改得辛苦但学生不予理睬,老师也就不再花更多精力在这种徒劳无功的改错上了。[4]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写作教学举步维艰。因此笔者对学生写作的评价方式参考“写长法”进行一些尝试:

(1)作业形式:学生用统一的作业本,A4纸张大小,在旁边折出1/4的空白。左边用来写作,空白边则用来记录写作思路、结构或者进行标注。

(2)评价分成3部分:篇幅+结构+逻辑和语言=100。其中篇幅占30分,结构占30分,逻辑和语言有40分。其中前面两项各30分是对文章的基本要求,学生基本能够拿到。而后面逻辑和语言的40分是真正反映学生态度的关键。老师要求学生将自己文章中的闪光点用波浪线标出,这些闪光点包括因果、对比、例证、分类、定义等逻辑关系,或者类比、比喻、强调、排比等修辞关系,还可以是引用名言,改编名句。哪怕是一个小词,只要是运用得巧妙,能够吸引读者,都是闪光点。

(3)制作电子相册:挑选每次习作的优秀范文制作成电子班发到每位学生的手里,便于交流学习。老师关注他们一点点的进步,只要花了心思去设计的文章一定是熠熠生辉的。让正确的、优美的、流利的、地道的、符合逻辑的语言成为写作中主动进阶的风向标,让主动的、激情的、自信的、轻松的寫作贯穿整个写作教学中,逐步建立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三、结束语

写作是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体现,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展人文视野,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写作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演绎式教学阶段,也不能将教学过程和写作过程分离开来,更不能忽略语言习得者的情感因素。将积极的情感注入整个写作教学中才能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和综合语言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曹茂才.展望真实性写作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教学版),2013,26(12):109-111.

[2]Krashen,S.D.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Oxford:Pergamon Press,1982.

[3]王初明,牛瑞英,郑小湘.以写促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2(3):207-212.

[4]郑超.英语“写长法”课堂设计与任务操作[G]//郑超.以写促学:英语“写长法”的理念与操作.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25.

(责任编辑:王祝萍)

猜你喜欢

写作教学写作能力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三写”结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