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之手与艺术之眼

2014-04-29姚瑶

中国摄影 2014年11期
关键词:画廊博览会艺术家

姚瑶

对已经结束的9月5日至7日的上海艺术影像展(Photo Shanghai)的绝大多数报道中,用得最多的词无疑是“人气爆棚”。作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大规模的以艺术摄影交易为主题的专业博览会,在展会开幕前一周,就有人在网络社交媒体上开玩笑说:“下周,中国摄影圈分两种人:一种是在上海的,一种是不在上海的。”无疑,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摄影人的一次聚会,画廊主、藏家,摄影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摄影媒体人汇集于上海,尤其对普通公众的号召力远甚于国内的摄影年展。在展览的最后一天下午,入口检票处还排起了长队,展厅内时不时就会出现观众摩肩接踵、移动困难的场景,有人甚至觉得其拥挤程度堪比高峰时段的地铁。但很难说这是中国的影像市场的兴起,排队的绝大多数观众并非抱着选购影像艺术作品的想法,而是类似于观看一个有分量的摄影展览。

艺术博览会性质的上海艺术影像展,不同于美术馆的艺术展览,在呈现摄影作品的同时,也直接地上演着艺术品交易、流通的商业戏码,由此,这种呈现可能主要地是海内外画廊主针对亚太摄影收藏市场—藏家的品位和购买力—的第一次集中试水,而不同于艺术研究机构按照学术性的展览线索。尽管如此,上海艺术影像展仍不失其公共性,至少对大多数公众,甚至对不少的专业摄影师来说,免去跋山涉水的旅途,就能凑近看摄影大师的经典作品。不同于阅读摄影画册的经验,与经典摄影原作的近距离接触,或多或少可以提高公众对影像的品鉴能力,同时让普通公众对画廊和博览会的角色有所了解。借商业之手,公众渴望观看摄影艺术原作的眼睛得到了或多或少的满足。

中外参展商的展位被布置成为一个个浓缩的艺术家代表作集锦。作品单价都不算太高,大多集中在几万至十几万元。中国当代摄影家的作品大多在5万至10万元之间。全场标价最高的是赫柏?利兹(Herb Ritts)拍摄的着范思哲黑色裙装的女子背影,价格10万欧元,由柏林Camera Work画廊代理。

马格南图片社的展位,涵盖了卡蒂埃-布勒松、勒内?布里老一辈成员的作品,以及扰乱马格南秩序的马丁?帕尔的作品,两种取向照顾了不同品位的藏家。来自美国洛杉矶的Peter Fetterman画廊也带来不少卡蒂埃-布勒松的作品,现场有大约30多件,作品的价格大致位于5000美元到3万美元之间。卡蒂埃-布列松的作品在展会中出现频率最高,这与其在中国的知名度成正比。

除了马格南图片社带来的报道性、纪实性较强的摄影作品,其他欧美画廊的展品则倾向于美感和装饰性,当然,其中不少是较容易被中国观者接受的黑白摄影。如法国的A. Gallery带来的都是极具巴黎气息的时尚摄影,美人华服、巴黎街景……;美籍华人摄影收藏家靳宏伟带来了一整套玛丽莲?梦露的香艳写真,令人赏心悦目。东京的amanasalto画廊十分引人注目,不仅带来了荒木经惟、森山大道的等日本摄影代表作品,还展出了伊莫宁?坎宁安和艾略特?厄威特的代表作。

让笔者颇为惊喜的是伦敦BreeseLittle画廊的展品:清一色地来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1964年至1983年的空间探测罕见照片原作,兼具科学文献性和审美性,不乏诗意。

半数中国摄影艺廊,如上海的M97、全摄影画廊、鲲鲤国际影廊、C14画廊等,北京的泰吉轩、映画廊、see+画廊等,以及成都的千高原画廊,所呈现的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家如刘铮、黎朗、王宁德、莫毅、 陆元敏、储楚、任曙林等艺术家的作品,有别于中国现有的拍卖会上以老照片、旧相簿为主的展品,有助于公众了解中国的摄影发展现状,更具有当代性。

三影堂艺术中心及其所属的+3画廊拥有各自的阵地,用其创始人、艺术家荣荣的话来说是“两只脚走路”,这也不经意间折射出艺术机构的生存难题。三影堂艺术中心主要展出了机构的摄影收藏,如贝尔纳?弗孔、曼?雷等经典摄影作品,二层展厅另一翼的+3画廊则展出了其代理的新近获得阿爾勒摄影节发现奖的川籍摄影师张克纯的《北流活活》系列。任航的作品虽没有上墙展示,展方也带来了作品以供有意者观看。

法国背景的杜梦堂,在纽约、巴黎、上海皆有画廊空间,专事当代的动物雕塑艺术,近来也涉足摄影,展出法国摄影家杰拉德?兰斯南(Gérard Rancinant)的最新作品《小人物 大世界》,并与比极影像艺术总监尚陆联手,展出了罗杰?拜伦的《鸟的庇护所》、伊莎贝尔?穆尼奥斯(Isabel Munoz)的《少林舞士》,由此或许可窥见摄影收藏市场的潜力。

另有来自北京的艺术代理机构时光空间,将中国摄影家姜健的《主人》系列,与德国人像摄影大师桑德的肖像作品混合排列,组成一个黑白与彩色交织的马赛克照片墙,布展方式让人印象深刻。

M97画廊创始人、总监美国人贺思宇(Steven Harris)在开幕当晚颇为开怀,他曾带着代理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去过巴黎大皇宫、纽约军械库,很高兴如今上海有了第一个影像艺术博览会,并直呼这个空间和展览“很可爱”(cute)。

摄影艺术家中的明星当属新上任的马格南图片社主席马丁?帕尔,他在展会的头两天时常穿梭在展厅中,并参与讲座和签名售书等公共活动。南非艺术家罗杰?拜伦在展会拥有一个独立的展位,展会期间他耐心地接过一本本作品集,为爱好者签名。上海的摄影艺术家组合“鸟头”也出席了讲座活动。

瑞象馆为上海艺术影像展的论坛项目策划了三场关于购买和收藏摄影作品的讲座,其中一场邀请到了香港Widerhall的摄影专家Jacqueline Furniss,她在讲座中的一个观点十分鲜明:“摄影(Photographs)不是电脑里的1和0,也不是海报,摄影首先是艺术家脑中的创作观念,接着是艺术家拍取了照片,之后经过专业的收藏级别的输出和装裱,供人欣赏,这才是摄影。”这应该是对陈列于博览会现场的作为艺术商品的摄影作品的专业注释。

相比已经举辦了15届的巴黎摄影展(Paris Photo)和34届的纽约摄影展(AIPAD)等老牌摄影博览会,上海艺术影像展的确只是一个开始。作为成熟的欧美摄影收藏市场的一环,巴黎摄影展、纽约摄影展等博览会主题更为广阔,制作媒材更为奇幻,当代趋势与老照片并进;而此次展会中,国外画廊的选作反映出对中国观众和藏家的试探,经典和“美丽”的照片居多,并鲜有新作,传统工艺、拍摄工具和制作手法也占绝大多数,几乎没有灯箱、屏幕等呈现装置。博览会顾问委员会成员纽约国际摄影中心主任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Christopher Philips)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此解释道:“很多画廊是首次到中国,不清楚中国市场需要什么,观众群体的组成是怎样的,于是他们就带来他们认为比较 ‘安全‘妥当的作品。”与此相比,笔者发现反而是中国的画廊表现得更为接地气,展出了一些兼具欣赏性和学术性的作品。

另外,不少业内人士已经注意到,国外一些顶级的画廊并没有参加此次博览会。但是,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创办者荣荣认为,鉴于今年的情况,明年参展的画廊将会更多。对于三影堂在展览期间超出预期的现场销售状况,荣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说明这片市场是存在的,只是之前没有一个好的平台促成这种交流。”

虽然交易的确是衡量博览会的指标,但是收藏家黄建鹏在撰文比较AIPAD与此次博览会时说:“这次上海艺术影像展参观人数与成交比可能是世界上此类展览最低的”,根据他的观察,这次的参观者中90%都是摄影爱好者、发烧友,看他们身挎各种数码相机,不停地对着展台拍摄,他甚至不无揶揄地说:“这些摄影发烧友用拍车展模特的方式来狂拍这些摄影作品。”

非常有意思的是,这次博览会对大众媒体的吸引也有些出乎业内人士的预料。这些媒体对博览会的宣传应该是观众爆棚的重要原因,体现出主办者娴熟、专业的商业运作。在大多数媒体看热闹不嫌事大,频频用“大师、“经典”等词博观众眼球之余,也有不少媒体对博览会相关报道显得相当专业。《东方早报》评论道:“摄影人群的庞大,与摄影市场的壮大,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而《第一财经日报》的评论写道:“此次42家画廊参展的上海艺术影像展只是一个起点。而在这个起点与成熟的彼岸之间,则横亘着艺术史梳理、美术馆馆藏、藏家与公众教育等诸多领域的差别。” 这段话的背后,其实是在说:成熟的影像市场,除了需要专业的商业推手,更需要培养欣赏艺术的眼睛。

暂且不讨论摄影作品交易成交量能否让各参展画廊满意,是否能平衡摊位费的支出;除了那些可以近身观看的原作,热闹非凡的上海艺术影像展所引发的讨论和关注,对培育公众的影像鉴赏力和收藏市场也具有建设性的意义。这应该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猜你喜欢

画廊博览会艺术家
第六届中俄博览会引领中俄经贸合作新趋势
“2.14抢先购”万款情侣对戒博览会盛大开幕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欢迎参加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画廊
画廊
【博览会】
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