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育区域活动的探索实践
2014-04-29周蓉
周蓉
体育区域是指幼儿在一定的体育活动区域内自主自愿的游戏活动。它可以打破幼儿年龄、班级界限,扩大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我们因地制宜,就开展区域性体育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首先,活动环境的创设要因地制宜;其次,活动器材的提供要科学合理;再次,活动的组织形式要灵活有效。最后,让幼儿身心得到活泼健康的发展,真正体验到“快乐体育”。
幼儿体育区域活动环境材料混龄活动《纲要》明确规定,幼儿园要“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户外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是对幼儿园基本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一种补充。它是指幼儿在一定的体育活动区域内自主自愿的游戏活动。它可以打破幼儿年龄、班级界限,扩大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提高与发展,同时也能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充分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人。
一、创设适宜的户外活动环境
根据幼儿园场地特点,我们精心设计了不同的户外活动区域:区域一场地比较宽阔,定为跑跳区,设置了滚铁环、跨栏、踩高跷、木翘跑、跳绳等;区域二场地比较复杂,我们把它定为综合活动区,在草坪上我们设置了羽毛球、走大鞋,在楼梯下设置了乒乓球,在道路上设置了呼啦圈、跳竹竿、滚铁环、推小车等;区域三是为平衡区,有爬竹竿、走梅花桩、玩竹梯、过小河等;区域四是塑胶跑道和平坦的操场,设置了钻爬区和跳跃区,在塑胶跑道上设置高低不一的山洞、草地,让幼儿练习钻、爬动作,在操场边的树上系上各色瓶子头饰,练習纵跳触物等活动,在宽广的操场上则安排跳皮筋、跳绳。区域五安排了车辆区和球类区;区域六是投掷区。在这些活动区域里,孩子们根据自己能力、需求,自由选择区域、同伴、材料,在自主游戏、自主运动中,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促进社会交往能力、合作、协调能力的发展。
二、提供科学合理的活动器材
1.根据幼儿活动兴趣提供材料。活动中的材料色彩鲜艳、器材新颖或有声响,都能极大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新鲜有趣的材料常常能吸引他们积极地尝试一番,仔细琢磨这些器材的玩法,我们充分考虑到这点,如我们为小班孩子准备了小动物拉车,将皮鞋盒盖取下,画出小动物的头像,竖起用双面胶贴在皮鞋盒的侧面,在小动物头像的下方系一根绳子,幼儿将各种物品装在“小动物拉车”内运输,增加走和跑的兴趣,其鲜艳的色彩和可爱的动物形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好多幼儿,每次活动总是人流不断。
2.根据幼儿发展目标提供材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其体育动作发展目标不同,因此,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到大中小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提供不同的活动材料。为小班应多提供一些活动技能易于掌握、模仿性强、数量充足,能促进其平衡、走、跑能力发展的活动材料;为中班提供能促进其身体协调发展的、发展钻、爬动作能力的活动材料;给大班幼儿我们提供的则是动作技能高、能满足幼儿一物多玩的需要、能促进综合素质提高、发展追逐、躲闪技能、运动强度较大的活动材料。
3.根据幼儿的能力层次投放器材。孩子的发展存在一定的能力差异,活动中我们要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水平的活动材料。因此,材料的投放应具有层次性,以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求。在平衡区走竹梯活动中,我们提供长短不一的竹梯,竹梯的摆放也是各有不同,有的平放于地面,有的一头架在轮胎上,有的两头都被架高,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在玩过平坦的竹梯后挑战架起的竹梯,能力弱的幼儿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活动。这样,能力弱的幼儿有了体验成功的机会,增强了自信,而能力强的幼儿获得了挑战自我的机会,维持了对活动的兴趣,他们都能在原来基础上获得发展。
4.根据各活动区功能需要配置活动器材。户外区域活动,这是幼儿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类型,因而在活动形式上区别于一般的体育活动。我们根据场地特点划分了一定的活动区域。有:钻爬区、投掷区、跑跳区、平衡区、自由活动区等。因此,在投放活动材料时我们依据这些不同区域的特点,有选择地投放。在投掷区,有飞盘、沙包等用来练习掷远,有飞镖配“怪兽”、纸球配雪碧瓶的保龄球、套圈配雪碧瓶等用来练习掷准。在钻爬区,练习钻的器材有钻圈、“山洞”、滚桶等,练习爬的器材有软垫、爬网、攀岩等,不同的器材可以练习不同的钻爬动作。在平衡区,有独木桥、跷跷板、半月摇、高跷、平衡木、梅花桩等供幼儿练习平衡。
三、组织形式灵活有效
1.班级轮换活动。以班级为单位,依次轮换到各个区域开展活动的区域活动模式,它更注重有目的地使幼儿熟悉活动区域的场地和器材,形成区域活动的常规。这是区域体育活动开始阶段的主要形式。每周轮换一个区域,两位老师跟着孩子进行观察、指导。活动前教师和孩子一起观察场地、材料,了解区域设置、材料摆放等要求,然后老师和幼儿一起负责搬运。在搬运过程中,要让孩子明确自己区域中到底有哪些材料、放在什么地方以及搬运的时候自己怎样注意安全。活动中教师要不断提醒幼儿遵守各个区域的规则,活动结束要将材料搬进去放到原地。
2.班级间混合活动。在教师和幼儿熟悉了各区域,初步形成了区域运动常规的基础上,我们首先把邻近的两个班级混合在一起活动,每周混合玩两个区域:相邻两个班的老师分别带领一半孩子进入相近相同的两个区域,使每个区域有两个不同班级的孩子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从一个区域换到另一区域,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这样的活动打破了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界限,扩大了孩子的交往范围,但是各班的孩子依然处在各班老师的关注下,胆小的孩子依然能得到自己老师的庇护,在心理上很容易被孩子接受。
3.年级同龄共同活动。有了和邻近班级混合活动的经验,我们组织开展年级同龄共同活动,进一步打破以班级为单位的区域活动界限,使幼儿选择活动的区域和器材更广、活动兴趣更高、各班级的幼儿和教师交往机会更多的一种活动模式。各班两位老师分别带领一半幼儿进入相距较远的两个区域,同时鼓励幼儿结伴到邻近的区域中玩。对于不敢去其他区域中玩的幼儿,老师就用语言进行引导,或者请胆子大的孩子与胆子小的幼儿一起去。对于去的幼儿,我们及时给予表扬。这样多次下来,幼儿的胆子大了,能够自己去其他的几个区域中玩了,去的次数也多了。
4.混龄活动。不同年龄的幼儿共同在各个区域活动的一种模式。它能使不同年龄的幼儿通过体育活动获得情感、经验的交往,提供个性社会化的机会,弥补其他活动的缺失。我们首先组织大班的孩子讨论:在带弟弟妹妹时要注意些什么?带弟弟妹妹玩什么?他不会玩、不愿玩怎么办?……接着让两个不同年龄班的孩子们依据自己的意愿、兴趣选择伙伴,自主选择区域进行锻炼,自由交往,共同合作。这种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方式能更好地调动和激发幼儿共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年长与年幼的孩子之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形成了一种自然的精神上的“渗透作用”,为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户外区域体育活动的开展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在体育活动中进行的一次大胆尝试,变“统一活动”为“分区活动”,变“模仿学习”为“探索学习”,便“被动运动”为“主动运动”。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更多自主运动的空间,在与环境中的人或物互动过程中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使身心得到活泼健康的发展,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快乐体育”。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